试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理解一件件美术作品的方法。通过欣赏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为目的,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真正沉浸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之中,从略知一二到系统了解,真正把握艺术的内涵时,相信一定能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品味,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如何进行美术教育,最主要的是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下面是我对高中美术教学方法的粗浅认识。
  1 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利用电脑手段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欣赏教学时,还可利用电脑教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还可收集和作品内容有关的材料背景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如在欣赏《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我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再慢慢按时间顺序出示经过调节的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再配上音乐和讲些画家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较容易归纳、理解三大艺术巨匠画面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也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改革。更能理解了艺术大师的一句话:“作品需要属于你自己的时代,企图逆流而进或者模仿古人,都是很荒谬的。”
  2 故事导入法
  培养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课文自然会特别用心。比如介绍唐代画家戴嵩时,我首先展示戴嵩的作品《斗牛图》,接着向学生提问:“画面中的牛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是黑色的),我就立刻回应:“两头水牛斗起来这么凶的,据说画家画的很仔细,这张《斗牛图》中所看到的牛眼睛是红色的。”(学生神情很惊讶,问为什么呢?)接着我就介绍一个典故:戴嵩在画牛方面非常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去观察牛的动态、神情和习性。在这幅画中,他将正在角斗着的牛眼睛画成红色(因为斗牛的眼睛充血),而在另一幅画中,则在牧童牧放着的牛眼睛里画上牧童的影像,这些都出于他对牛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戴嵩擅于表现牛群在野外草地上放牧时的各种动态,所以画史上认为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秒”。学生听到这个典故以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在接下来的鉴赏中学生就能与原作画者一起体验美的传达了。
  3 “听”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而欣赏美术是通过视觉来感受的。能不能把这两个学科整合到一起,让学生一起感受美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在欣赏《走进抽象艺术》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播放了两首歌曲,分别是节奏很快的摇滚歌曲《The hell Song》和娓娓道来的《高天上流云》,曲调节奏反差很大。接着展示出杰克逊·波洛克和弗朗兹·克兰的作品,让学生说出所看到的作品更接近哪一首歌曲的曲调。接着让学生欣赏一些自然中和生活中的抽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因为抽象艺术的讲解有他的独特性,必须先让学生看到现象,再去探索本质。所以先把冷热两种抽象艺术的表象看清楚,再去了解美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艺术,作品的形式意蕴有什么特色,美术家为什么要那样表现?
  4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屋里走向社会”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探究演示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学的重点和新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与科学家进行
期刊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
期刊
【摘 要】 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我对农村高中学困生现象和成因作了一般调查分析,发现了形成学困生的一些内因和外因,为转化政治课学困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 高中政治课 学困生现象 成因    我长期担任班主任从事政治课教学,和所有老师一样,教育教学中最头疼最伤脑筋的就是关心转化学困生。现在农村高中学困生不在少数,老师都觉得学困生不好管教,对学困生的表现都能说出一大堆问题:严重厌学、纪律观
期刊
【摘 要】 孟子的人格修养思想,受到了孔子、子思的人格修养思想的影响,建立在其性善论观点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了其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格修养的主要途径以及对现当代的启示等方面的内容。孟子人格修养思想对当今的道德实践及当代中学生的人格养成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深入分析其内涵,取其精华并使之与当今社会之现实相结合,以促进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人格修养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也随之开始。课改的核心任务是转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当中,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 实验教学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最大的任务是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那么,如何打造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呢?  1 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
期刊
主体班队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精彩的主题班队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等,也能加强班级凝聚力,所以班队活动能收到“晓理、动情、导航”的效果。  近年来,学校领导、老师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外,更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及能力的培养。而达到这个目的,除了通过课本知识外,更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而班队活动则能更
期刊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尤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各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现象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1 高中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优秀者沦为高中学习的落后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
期刊
1 新教材带来的问题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逐渐推广,我这个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也使用新教材了,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如下许多问题:  1.1 教材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存在很大问题。一个模块的内容在时间或空间跨度上太大,甚至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很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这就要求掌握教材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无升学压力,学
期刊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在问题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的设疑,更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并形成习惯。灵活、有效地运用“质疑”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 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进教学民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