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理解一件件美术作品的方法。通过欣赏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为目的,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真正沉浸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之中,从略知一二到系统了解,真正把握艺术的内涵时,相信一定能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品味,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如何进行美术教育,最主要的是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下面是我对高中美术教学方法的粗浅认识。
1 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利用电脑手段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欣赏教学时,还可利用电脑教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还可收集和作品内容有关的材料背景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如在欣赏《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我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再慢慢按时间顺序出示经过调节的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再配上音乐和讲些画家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较容易归纳、理解三大艺术巨匠画面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也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改革。更能理解了艺术大师的一句话:“作品需要属于你自己的时代,企图逆流而进或者模仿古人,都是很荒谬的。”
2 故事导入法
培养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课文自然会特别用心。比如介绍唐代画家戴嵩时,我首先展示戴嵩的作品《斗牛图》,接着向学生提问:“画面中的牛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是黑色的),我就立刻回应:“两头水牛斗起来这么凶的,据说画家画的很仔细,这张《斗牛图》中所看到的牛眼睛是红色的。”(学生神情很惊讶,问为什么呢?)接着我就介绍一个典故:戴嵩在画牛方面非常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去观察牛的动态、神情和习性。在这幅画中,他将正在角斗着的牛眼睛画成红色(因为斗牛的眼睛充血),而在另一幅画中,则在牧童牧放着的牛眼睛里画上牧童的影像,这些都出于他对牛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戴嵩擅于表现牛群在野外草地上放牧时的各种动态,所以画史上认为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秒”。学生听到这个典故以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在接下来的鉴赏中学生就能与原作画者一起体验美的传达了。
3 “听”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而欣赏美术是通过视觉来感受的。能不能把这两个学科整合到一起,让学生一起感受美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在欣赏《走进抽象艺术》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播放了两首歌曲,分别是节奏很快的摇滚歌曲《The hell Song》和娓娓道来的《高天上流云》,曲调节奏反差很大。接着展示出杰克逊·波洛克和弗朗兹·克兰的作品,让学生说出所看到的作品更接近哪一首歌曲的曲调。接着让学生欣赏一些自然中和生活中的抽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因为抽象艺术的讲解有他的独特性,必须先让学生看到现象,再去探索本质。所以先把冷热两种抽象艺术的表象看清楚,再去了解美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艺术,作品的形式意蕴有什么特色,美术家为什么要那样表现?
4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利用电脑手段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欣赏教学时,还可利用电脑教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还可收集和作品内容有关的材料背景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如在欣赏《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我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再慢慢按时间顺序出示经过调节的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再配上音乐和讲些画家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较容易归纳、理解三大艺术巨匠画面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也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改革。更能理解了艺术大师的一句话:“作品需要属于你自己的时代,企图逆流而进或者模仿古人,都是很荒谬的。”
2 故事导入法
培养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课文自然会特别用心。比如介绍唐代画家戴嵩时,我首先展示戴嵩的作品《斗牛图》,接着向学生提问:“画面中的牛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是黑色的),我就立刻回应:“两头水牛斗起来这么凶的,据说画家画的很仔细,这张《斗牛图》中所看到的牛眼睛是红色的。”(学生神情很惊讶,问为什么呢?)接着我就介绍一个典故:戴嵩在画牛方面非常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去观察牛的动态、神情和习性。在这幅画中,他将正在角斗着的牛眼睛画成红色(因为斗牛的眼睛充血),而在另一幅画中,则在牧童牧放着的牛眼睛里画上牧童的影像,这些都出于他对牛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戴嵩擅于表现牛群在野外草地上放牧时的各种动态,所以画史上认为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秒”。学生听到这个典故以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在接下来的鉴赏中学生就能与原作画者一起体验美的传达了。
3 “听”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而欣赏美术是通过视觉来感受的。能不能把这两个学科整合到一起,让学生一起感受美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在欣赏《走进抽象艺术》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播放了两首歌曲,分别是节奏很快的摇滚歌曲《The hell Song》和娓娓道来的《高天上流云》,曲调节奏反差很大。接着展示出杰克逊·波洛克和弗朗兹·克兰的作品,让学生说出所看到的作品更接近哪一首歌曲的曲调。接着让学生欣赏一些自然中和生活中的抽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因为抽象艺术的讲解有他的独特性,必须先让学生看到现象,再去探索本质。所以先把冷热两种抽象艺术的表象看清楚,再去了解美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艺术,作品的形式意蕴有什么特色,美术家为什么要那样表现?
4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