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筠的诗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mscuos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崖祭
  结庐为舍,蓑衣锁住一冬的门
  “蚂拐”叽哩咕噜,青山隐隐发声
  朝雾覆盖冰霜雨雪
  黑夜泡出那坛老酒
  可照人,可醉人,可生香
  经受过一冬的洗礼
  火把高举,燕子翩跹
  舞者清音相伴
  唱,低吟;喊,震天
  跪下者,心头没有宝马良弓
  一路默念江山
  路边的细叶榕,溪间的小花鱼
  田头的耕牛,床头的病夫,枝丫的小麻雀
  都在合十中一一排队
  神,不再咳嗽
  倚在白果树上念珠:
  牺牲已定,一切交付流水
  巫师清了清音——
  是不是还要准备三坛美酒
  崖鹰
  几乎都是清唱
  鹰在,任何生物任何动物都会在那羽展翅中
  争奇斗艳
  呈一种姿势,盘旋,竖立,生机
  铁爪点开金锁,甚至一个俯冲
  该不会将那河流进行倒旋
  时间凝固在山崖
  凌空,那个所向披靡的动作
  早成为红水河腰间的装饰
  更多的时候,一剂青春药
  船头的老伯或许还能与你对峙片刻
  崖壁
  “怎么没有回音,我已喊了一百年”
  你说。我们一起来到芙蓉深处
  空旷,青葱。“应该是我见过最大的回音壁”
  我说。一别一百年,双手成扁,喊哟
  我整整喊了一百年
  我喊我自己,喊你
  手势树合成一对双胞胎
  躲进草垛,躲进深岩
  在百里壁头流浪,潜伏
  思念与寂寞的距离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一直用心丈量企图缩小喊的过程
  咫尺千里,任时光打磨
  闪光,照亮
  穿过疼痛穿過青春
  原谅我的矜持吧——
  “我只负责流浪”
  山鹰捎过手信,溪流唱过衷肠
  一群鱼啄着脸颊趾高气扬
  路头树注定是欢笑声的结晶
  如今,早已独木成林
  在村口铺开一道“边边场”
  那天早上,两片叶子同时惊醒
  我倚在窗台,开始洗漱
  面向那座山的方向
  开始等待喊出的声音
  哪怕是淡淡的春光
  崖魂
  我正顶着一个春天
  靠近你,这个春天种子发芽
  布谷催春,一群喜鹊
  打开你的智锦
  尽管风吹长了离愁
  吹出一片光阴
  尘埃不识时务地在你身边打转
  多少年了
  绵延的山峦,走不出你的内心
  “一寸山河一寸血”
  我曾在族谱里翻阅收复山河的誓言
  “男儿有志守边关”
  像烈焰,沿着你的血管燃烧
  你以凛然的方式站立着
  天险只当一阵云烟
  你的剑已出鞘
  赭红色的岩石
  站出一个尊严
  世事浩荡。是的,大将军,我的祖辈
  征途漫漫,不再有缺氧的光线从身边射过
  用那铮铮誓言,葬下天空,葬下青山,葬下雷鸣电闪
  剑胆琴心,你用誓言当旗
  为万众儿孙托起一个个蓬蓬的春天
  作者简介:林汉筠,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二级,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鸭绿江》《飞天》《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湖南文学》《创作与评论》等报刊,出版个人专著多部,作品多次入选年选。
其他文献
这似站在某个点回身遥望。  先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舅舅,从小我就翻舅舅小木箱里的书,人太小,有些字不懂,我会连贯前后两个字理解中间字,用会的字联系图片连接那些故事,那些骑马佩战刀、穿盔戴甲的人物,那个没穿鞋迎人的,那个吐血而亡的,我想大概看的就是《三国演义》。我曾写过短随感,其中最难忘的截面是当我要翻流行一时儿女情长的书时,身为教师的舅舅并没有过多的话,只言一句:这些书并不是太好。从此我没
期刊
一孔针眼,那人、那事丝线般穿过  一方天空,那云、那山风来去自由  花药沟,坦然接受流逝和不可或缺  ——题记  一个具体的地方在当下还具有哪些意义呢?这是我读完旦文毛小说之后的一个疑问。我开始想念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和生活的地方,也联想到现在生活的地方和以后可能要去的地方,一种惶惑和不安袭来——如果这些地方那些琐碎的发生被淡忘——我们的生活是否就无法构建,我们的个人经验是否就缺乏根本的意义呢?  
期刊
梦见  地球深处,炙热的岩浆中,  一定有一种鱼,  游啊游,没停过。  天空高处,蔚蓝的真空层,  一定有一种鸟,  飞啊飞,没停过。  谁都没见过的鱼和鸟,  正被我梦见——  离粮食近了  五月出城,终于见到小麦苗,  不远处就是玉米苗,  紧挨着是洋芋苗,  (我庆幸还能认得它们)  ——離粮食近了。  以前,不是这样的,  接近的只是食品,  接近的是餐桌不是田野。  再以前,我在粮食地
期刊
灵恝出生以前,她的母亲华胥氏喜欢午饭以后到大泽一带去散步,天气不阴不晴,午后的风缓慢地移动,有一种老机器生锈以后的味道。那时候的大泽一带少有人烟,各种还没有名字的植物沉默地站在泥泞的水泽之间,有些阔叶植物正在开出第一朵花,发出“吱吱扭扭”的声响;有些树木则高大粗壮,宽阔的树冠向上升起,仰望着不远处的天空。  世界刚刚诞生不久,天空和大地正在慢慢地分离,所有的植物都在经历这种分离的痛苦,它们本来以为
期刊
采菱  父亲,带着我儿子  在河塘里采菱角  河水清澈,儿子不时地  掬起水花,向他的爷爷洒去  父亲不躲不闪,用篙子  把木盆撑得原地打转  祖孙俩的笑声,随着水纹  向两岸漾开  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傍晚  祖父从田间归来,泥巴  沾满了他的裤腿  看到我的时候,他咧嘴  朝我笑了笑,一头  栽倒在了门前的草垛上  那时,他还那么年轻  一个雨夜  雨夜,儿子在我臂弯熟睡  窗外电闪雷鸣,他在
期刊
白牡丹  一股河西走廊的风沙  铺成白色的丝绸  把1000公里漫长的历史  卷成圆圆的遗址  一轮新鲜发烫的明月  在嘉峪关层层叠叠的积雪上跑动  花瓣是万方奏乐的疆土  承接汉唐的脚印宽宽大大  一团祁连玉爆开了花模样  像珍贵的夜光杯闪闪发亮  白色  是一匹白马驹  从焉支山牧场一闪而过  丝绸之路的牡丹喷出了热烈的雪  一个人走向阳关,等待  历史言语的帷幕深处,风起雄伟  风起辽阔,风
期刊
新年  新年,太阳还从东山升起,  这人间千年如斯。  唯有时光加速,  儿时它叫成长,现在叫衰老。  所有的梦都留给了夜,  我只剩下感恩和爱,  感恩神赐的光、清水、菜蔬,  爱分与亲友,周围暗淡的人群。  不张望了,也没有许诺,  我在昨日吹来的风中背身而立。  主啊,过去的漫长岁月,  我背道而驰,一年一年远离您,  我又是多么庆幸,  一转身就在您怀中,以泪洗面,  我还是您的孩子,还是
期刊
所有的山,都是有筋骨的  ——路过静宁兼致李满强兄  在北方,那么多的山  都这么荒着,不声不响  那么多的人,都这么活着  不卑不亢。每一天的阳光  都会,按时落在头顶  天和地,就一起开阔了  这些年,也走了一些路  那么多的脚印,堆起来  足以,让我们记起回家  那么多的日子,荒废了  却足以,让我们想到未來  ——之后,每一个冬夜  无比贪恋的那盘热炕  就成了,此生  无法治愈的疾病  
期刊
一棵树硬生生挑起朝阳  总有一些话,携带风声  总有一滴泪凝成雪花  那就搬运那年窖藏的阳光吧  逼走你体内冰封的山峦,骨头里发霉的苍穹  为七尺外的领空,去除散而复来的阴霾  拓远一只雀鸟眼睛里海域的淡蓝  梦里的阳屲山可做藏锋的笔画  力透俗世的烟尘  村边小路可做五线,借琴弦  弹奏山的高远,拉响水的轻柔  压下十指里连心的黑白  晨钟暮鼓,疏星残月  看惯街市里霓虹灯牵引的车轮  一把斜视
期刊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用断代的概念来量化或命名一些诗歌群体以及现象,并且用它不稳定的暴力逻辑来叙说我们都难以廓清的诗歌走向,以期达到某种诗歌以外的事实认可。但是,这些命名的逻辑关联有些时候不太适合一些诗人,比如宋长玥。他是青海高原诗歌现场的独立存在,他没有在文字以外强加的难以服众的诗歌标准或流行风尚里取舍内心本真。我们总是在他的诗歌里发现,他孑然一人,带着满身风雪,上昆仑,出河湟,像个孤独的浪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