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现状,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问题。
关键词:双师“素质 高职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1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不断从各种途径引进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的教师是基于这种情况,直接从学校招聘而来。这些从学校毕业直接就到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进校前参加专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很少甚至没有,进校后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项目少等原因而导致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很少。从而造成教师缺少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經历,实践经验匮乏。少部分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由于工作的转型也难以维持与企业的联系,所以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素质出现退化,甚至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
二、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长效机制的构成
(一)三学期制
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十周讲课,两周考试,半星期休息,暑假为十三周。这种学期制度非常利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师精简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延长暑假,可以给教师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提高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对学生而言,短学期制的考试很像老学制的期中考试,高职学生易于准备,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二)产学研结合制
1、高职院校“科研”是基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研发的主要对象是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其内涵主要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教师“科研”的素材来自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原有技术及应用,来自于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
2、产学研结合将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顶岗实习,以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实践,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等,在知识的应用上得到锻炼,从中获得课堂教学所需的实践素材,以培养 “双师型”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鼓励各系聘请企业中的实践工作人员。虽然实践工作人员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培养对象和教材了解不够,但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参与专业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质量监控制度
加强质量监控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好教学工作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坚持听课评议制、 教学检查制、 学生评价制,期末考试试卷抽查评价制。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载体,进一步构建以教师、学生、学院督导组和院系(部)教学管理人员 “四位一体” 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制。
三、激励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加大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力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首先,学院要加大下企业实践的力度,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多动手操作。有计划地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基础岗位做起,融入企业氛围中,掌握各项岗位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企业最新生产设备设施、工艺流程、技术管理、企业文化及产业发展趋势,对于青年教师更应如此。其次,教师要随同学生一起顶岗实训,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学生顶岗实训监控管理与指导,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撰写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总结,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个人能力。
(二)政府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校企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从政府层面上讲,应加强校、行、企合作的法规建设,出台鼓励性政策。如果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具体规定,出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定,构成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协调统一的职教法规体系,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多维保障。行业协会是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号召、引领功能,推进校企结合,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
(三)加强考核力度,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
学院要把顶岗培训考核作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考核成绩合不合格,技能过不过关,最终是由培训的企业说的算。同时,学院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的激励措施。可在职称评、聘、晋级、骨干教师评选等来衡量教师水平、素质等综合能力;鼓励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实施奖励、补助,激励双/多证书获取。通过约束和奖励方法,一同促进教师努力自觉,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四)打通培训通道,注重实质性培养
1、利用学生企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一同参与实习,同企业参与生产、设计、改造、研发等环节,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学校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时,参与实训课堂活动。在此期间,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完成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对接,解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深入钻研技术研发、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友好关系,多参加企业内部的员工技能培训项目,针对岗位操作、企业文化等学习,一同探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结语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机制,充分发挥“双师素质”教师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双师“素质 高职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1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不断从各种途径引进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的教师是基于这种情况,直接从学校招聘而来。这些从学校毕业直接就到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进校前参加专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很少甚至没有,进校后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项目少等原因而导致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很少。从而造成教师缺少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經历,实践经验匮乏。少部分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由于工作的转型也难以维持与企业的联系,所以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素质出现退化,甚至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
二、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长效机制的构成
(一)三学期制
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十周讲课,两周考试,半星期休息,暑假为十三周。这种学期制度非常利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师精简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延长暑假,可以给教师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提高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对学生而言,短学期制的考试很像老学制的期中考试,高职学生易于准备,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二)产学研结合制
1、高职院校“科研”是基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研发的主要对象是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其内涵主要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教师“科研”的素材来自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原有技术及应用,来自于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
2、产学研结合将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顶岗实习,以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实践,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等,在知识的应用上得到锻炼,从中获得课堂教学所需的实践素材,以培养 “双师型”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鼓励各系聘请企业中的实践工作人员。虽然实践工作人员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培养对象和教材了解不够,但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参与专业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质量监控制度
加强质量监控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好教学工作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坚持听课评议制、 教学检查制、 学生评价制,期末考试试卷抽查评价制。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载体,进一步构建以教师、学生、学院督导组和院系(部)教学管理人员 “四位一体” 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制。
三、激励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加大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力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首先,学院要加大下企业实践的力度,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多动手操作。有计划地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基础岗位做起,融入企业氛围中,掌握各项岗位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企业最新生产设备设施、工艺流程、技术管理、企业文化及产业发展趋势,对于青年教师更应如此。其次,教师要随同学生一起顶岗实训,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学生顶岗实训监控管理与指导,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撰写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总结,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个人能力。
(二)政府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校企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从政府层面上讲,应加强校、行、企合作的法规建设,出台鼓励性政策。如果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具体规定,出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定,构成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协调统一的职教法规体系,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多维保障。行业协会是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号召、引领功能,推进校企结合,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
(三)加强考核力度,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
学院要把顶岗培训考核作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考核成绩合不合格,技能过不过关,最终是由培训的企业说的算。同时,学院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的激励措施。可在职称评、聘、晋级、骨干教师评选等来衡量教师水平、素质等综合能力;鼓励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实施奖励、补助,激励双/多证书获取。通过约束和奖励方法,一同促进教师努力自觉,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四)打通培训通道,注重实质性培养
1、利用学生企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一同参与实习,同企业参与生产、设计、改造、研发等环节,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学校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时,参与实训课堂活动。在此期间,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完成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对接,解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深入钻研技术研发、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友好关系,多参加企业内部的员工技能培训项目,针对岗位操作、企业文化等学习,一同探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结语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机制,充分发挥“双师素质”教师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