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还需“慧眼识金”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6810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具备了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基本能力,只要能掌握一点方法技巧,便可以实现阅读能力的大幅提升。教师在阅读技巧点拨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步骤,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有章可循。阅读讲究“质”和“量”的统一,学生在阅读时要擦亮慧眼,发现细节,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
  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文章大意。通读全文时要注意诸多细节提示,文章前面的阅读提示以及课下注释都要注意到,帮助理解文本内容。课下注释中有写作背景,有作者简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主题。在通读全文时要注意找出每个语段中提纲挈领的句子,把握文章线索,寻根究底就可以明确文章主题。
  归纳文章大意要抓住几个点,比如题目。题目是文章的核心,有的文章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在题目上加修饰语,简单补充即可。再就是开头和结尾,总有几句点明主旨的句子,学生只要能够用心发现,贯穿利用,便可以比较容易地概括出主要内容。如《想北平》一课,题目直抒胸臆,点明写作内容,本文内容就是“怀念故乡北平”,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根据阅读提示和课下注释可知,本文写于1936年,日本侵华日渐紧张,华北情势危急,北平态势也很紧张。此时作者不在北平,对北平不仅有怀念还充满着忧患意识。了解这些内容,再读文章则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尤其是句子“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在文中出现四次“说不出”,体现出情到深处。
  整体感知有时候只要抓住文章的线索即可,顺着线索就可以牵出文章的脉络。如果概括再详细一些,就把文章主题挖得更深一点。简单说,概括文章大意便是:叙述什么事,表达什么情。只要学生善于发现,很容易在通读全文时提取出这些信息。
  二、剥茧抽丝,品读精彩语句
  每一篇文章中总有画龙点睛的句子,俗称“文眼”。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文眼语句。经过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下一步便是“精读”过程,也是由“阅读”向“悦读”的升华,体现着阅读质量的高低。这个过程犹如“剥茧抽丝”,最终将文章精华研究透彻。教师可以用设置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语句做深入探究,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内涵。
  如《荷塘月色》是经典名作,略读感知时可以勾画出其中描写比较美的句子,然后细读品析。本文表现力较强的句子有:“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荷叶的形态。“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羞涩”一词表现出荷花含苞未放的娇嫩,后面连用三个比喻句,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去体会荷花的美。文章开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淡淡的愁绪弥漫在作者的心头,引领着作者外出散心。在优美的荷塘月色中,那愁绪也渐渐散去,让读者也经历了一场心路历程。关键语句的细琢,能够挖掘出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要有意指导学生学习文中运用表现手法的地方,如对比、修辞、想象、联 想、烘托、象征等,让学生体会文章运用表达技巧的效果,不断提升鉴赏水平。
  三、回顾整合,升华情感认知
  学生对文章做精细研究后,还要有整合的过程,细致梳理作者的情感。这个过程所用时间不必太多,但是必须由学生亲自做。学生在整合中,活跃的思维可以得到优化,教师不能以“总结”的形式替代学生的整合,让学生失去自我提高的机会。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往往要联系文章主旨,说出自己的主观认识。有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无法准确组织出自己的内心所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升华情感。如文章通过××事,表达了××情或者揭示了××道理。学生有了一定的格式依据,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祝福》是鲁迅的一篇小说,文章以“祝福”的环境描写,反衬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阅读分析文章之后,回顾整合要明确小说反映的社会主题。通过分析与祥林嫂有过接触的几个人物,揭露出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学生如果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得出这个结论,就说明具备了较高的阅读分析能力。小说的阅读只要抓住三要素即可,教师可以展示类文,及时强化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完全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开始自主阅读。学生在整合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也将随之提升。
  总之,文本细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按照“整体感知—部分细琢—优化整合”的步骤,完成对文章的解读。学生在概括文章内容时,要注意主题不要偏;在细品文章语句时,要多角度观察文章的表现手法,解读语句含义;回顾整合时,要结合文章主旨深化认知。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体会文章传递出来的故事和情感,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远比传授学生简单的写作技能来得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是最切合不过的了,因为语文感性的成分更明显。而在作文写作中,学生的兴趣就更显得重要。因为作文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没有兴趣的存在,其表达的情感恐怕也难以引起别人的兴趣。所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但如何保持学生持久
HIWIN(上银科技)的产品发展策略是从部件向准系统、系统件、整机发展,不仅町给任何厂商提供单一组件,更有整机的研发与制造能力给特定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的创新
2008年2月,国务院原则上批准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正式立项。温家宝总理说:自主研制大飞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意味着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出在
目的:观察妇科抗炎Ⅰ号浓煎剂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多途径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妇科抗炎Ⅰ号浓煎剂治疗。而在治疗途径上,治疗组80
上下异形体零件的加工是线切割数控加工中的难点问题,就上下异形体零件线切割加工的原理、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以及加工过程中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为正确实现上下异形体零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
面向以“PC+Turbo PMAC”开放模式构建的PRS-XY混联机床数控系统,提出了以下位机软件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利用下位机软件实现并联机床的运动控制,上位机软件只负责人机界面功能和系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一、培育人才  梁启超重视培育人才,他把培育人才看作是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根本。他认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畅引婷、畅芳珍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指出,梁启超认为学校要教会人的不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学做人。他认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