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做好家园沟通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有不同的技巧。当前,高学历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一次与高学历家长的沟通过程,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一次尴尬的沟通
小班下学期,我发现嘟嘟变得越来越不合群了,不爱笑也不爱说话,在班里几乎没有玩得来的朋友。比如,一天散步时,白白想要牵她的手,她直接甩开手,说“不要拉我的手”,然后一个人径直走开了,令白白感到很失落。与同伴间发生摩擦时,她也不能用合理的方式去应对。比如,一天她在户外场地上玩,几个中大班的孩子跑来跑去干扰到了她,她很生气,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结果砸到了一个孩子的头。
嘟嘟的家长都是高学历人士,爸爸是大学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师。我们就孩子的情况和他们有过一些简单的沟通,但效果不明显。
最近一次与嘟嘟爸爸的沟通,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
一天早晨,我接到嘟嘟的电话:“老师,我不想去幼儿园,豪豪老是捏我的脸。”我感到很疑惑:“什么时候捏的呀?”“昨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昨天下午我们没有躲猫猫呀!”“那就是前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前天下午我们也没有玩这个游戏。”“我不记得了,就是和Y老师一起躲猫猫的时候。”我让嘟嘟把电话交给她爸爸,她爸爸一接过电话就说:“老师,豪豪总是捏我们嘟嘟的脸,我希望能让豪豪改变一下打招呼或表示友好的方式,我们嘟嘟不喜欢也不习惯这样的方式。”我回答:“嘟嘟爸爸,嘟嘟刚才说的躲猫猫游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都一个多月了。”“老师,我们不要纠结于游戏的时间了,孩子还小,对时间概念还不是很明确。我还是希望让豪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小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过去的事情我就不追究了,要不就别让豪豪和嘟嘟一起玩了。”我仍试图澄清:“据我们观察,嘟嘟和豪豪平时几乎是没有交集的,集体活动不在一个组,游戏不在一个区域,吃饭、散步、午睡等也不在一起……”嘟嘟爸爸没有理会我的解释,仍强调让豪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之后就匆匆挂了电话。
接下来,嘟嘟爸爸又用短信和我交流起来:“其实孩子之间磕磕碰碰很正常,但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若让其自己学会处理,这不是放弃了我们应尽的教育责任吗?就像上次,我就告诉嘟嘟,要是别人老是欺负你,你就打他屁股,不要打头。”
我立即给予回应:“我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只是在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式方法上有点不同。对于您教孩子的‘打屁股’的应对方法,我并不赞同。我们首先要鼓励孩子自己判断别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如果是无意的,没有造成大的影响,那就淡化问题。换个角度,您有没有想过,有谁愿意被别人打屁股?如果遇到的是更强悍一点的孩子,他们再次还击怎么办?我们还是应该鼓励孩子试着自己去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如果解决不了再向大人求助。”
嘟嘟爸爸又回应:“我觉得你说的是一般意义层面的教育观念,
但个性化教育需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嘟嘟在公众场合有些胆小,遇事避让,她需要他人壮胆。若让她凡事都求助大人,恐怕会助长其依赖性吧?至于教她区分别人有意还是无意,这随着她长大就会慢慢掌握的,但若别人老是干扰她,恐怕无意也变成有意了吧。其实,我们并不是鼓励她一味与别人斗下去,等她稍懂事一些,我们会重点教她如何智慧应对。”最后,嘟嘟爸爸以一句“求同存异,多多沟通”结束了这次沟通。
二、分析与反思
显然,这次沟通并不顺利。尽管在交流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一直是客客气气的,没有任何争执,但其实双方都不认同对方的观点,家长仍然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此才说要“求同存异”。
我们反思了沟通失败的原因。首先,我们一开始就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在嘟嘟讲述自己不愿来幼儿园的原因时,我一直在质疑她所说的话,认定豪豪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与嘟嘟有身体上的接触。我想起不久前嘟嘟爸爸也来反映过,说孩子在幼儿园老是受欺负,我当时脱口就说“不可能”。现在想来,可能是我的这种态度让家长觉得向老师反映问题是没用的,因此才教孩子运用“打屁股”的反击方式。其实,我应该首先设法让家长宽宽心。比如,对家长说:“我近期会特别留意一下您反映的问题,您放心,我们还是先一起劝劝嘟嘟,让她来幼儿园吧。”这样就为后面的沟通留出了余地。其次,用电话和短信只适合作一些简单交流,要就教育观念上的问题进行探讨,还需要更直接充分的沟通。
那么我们要如何与嘟嘟家长沟通呢?
在这次沟通中,我发现嘟嘟爸爸的确是一位会思考、有想法的家长,比如,他知道“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认为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还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与这样的高学历家长沟通,显然不可以简单地告诉他要怎样做,把我们的观念灌输给他。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展现我们在幼教方面的专业性,让家长自己认识到教师在教育孩子上确实比自己更有经验,从而真心地信赖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
三、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在与搭班老师交流后,我们都认为,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深入的了解。为了找到家园合作的突破口,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去了解孩子、了解家长、了解他们这个家庭。因此,我们安排了一次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当我们来到嘟嘟家时,嘟嘟还睡眼惺忪,有些腼腆,不太愿意交流。我们主动和家长说起了嘟嘟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夸嘟嘟聪明伶俐,家长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嘟嘟妈妈告诉我们,嘟嘟在家很活泼,会把在幼儿园学的歌舞表演给大家看,把在幼儿园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她还自豪地拿出她之前拍下的嘟嘟有一次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节目的视频给我们欣赏,我们对孩子的表现给予了肯定。接着,我们聊起了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嘟嘟妈妈说:“从小到大,我们教孩子都是采用鼓励的方法,从来不责备或者打骂孩子,因为我们觉得这对孩子的身心是一种伤害。”我们对家长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同时也肯定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这次家访我们以观察和倾听为主。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了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也了解了家长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以及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通过这次家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有所增进,这为我们进一步的沟通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家访结束时,我们热情地邀请家长在空闲时到幼儿园来看看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也鼓励他们来园做家长助教,陪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过了不久,嘟嘟爸爸果然依约来到幼儿园,我热情地接待了他,带他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他感觉很不错。之后,我对他说,要想看到孩子的真实表现,最好是悄悄地观察,因为孩子会因父母在身旁有不一样的表现。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我带他看了嘟嘟在自由活动时的表现。当看到嘟嘟始终是一个人在玩,同伴来和她打招呼,她也完全不搭理人,甚至很凶地把人家赶走时,嘟嘟爸爸沉默了。联想到之前嘟嘟还砸伤过其他小朋友,嘟嘟爸爸觉得嘟嘟在同伴交往方面的问题的确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回是嘟嘟爸爸主动来找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了。我们就很多之前谈到过的问题作了交流,比如,我们引导孩子学习交往,是直接教孩子怎么做比较好,还是鼓励他自己去尝试比较好?小班的孩子是不是需要成人引导他去判断别人行为的意图?成人要选择怎样的方式、时机介入才能恰到好处,既能在必要时给予孩子帮助,又不至于让孩子产生依赖性?我们应如何看待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的失败经验,我们是因噎废食,还是把这些失败看作孩子成长中的财富,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呢?通过这次深入的交流,我们和家长达成了一些共识,家长愿意采纳我们的建议,试着去引导孩子与同伴互动,享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我们也表示,一定会支持家长,希望能与家长一起合作,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这次沟通经历给了我一些启示:面对家长,尤其是高学历的家长,我们首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肯定,重视他们的观念和想法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其次,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再次,要用事实来说话,要有理有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以我们的专业能力来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
一、一次尴尬的沟通
小班下学期,我发现嘟嘟变得越来越不合群了,不爱笑也不爱说话,在班里几乎没有玩得来的朋友。比如,一天散步时,白白想要牵她的手,她直接甩开手,说“不要拉我的手”,然后一个人径直走开了,令白白感到很失落。与同伴间发生摩擦时,她也不能用合理的方式去应对。比如,一天她在户外场地上玩,几个中大班的孩子跑来跑去干扰到了她,她很生气,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结果砸到了一个孩子的头。
嘟嘟的家长都是高学历人士,爸爸是大学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师。我们就孩子的情况和他们有过一些简单的沟通,但效果不明显。
最近一次与嘟嘟爸爸的沟通,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
一天早晨,我接到嘟嘟的电话:“老师,我不想去幼儿园,豪豪老是捏我的脸。”我感到很疑惑:“什么时候捏的呀?”“昨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昨天下午我们没有躲猫猫呀!”“那就是前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前天下午我们也没有玩这个游戏。”“我不记得了,就是和Y老师一起躲猫猫的时候。”我让嘟嘟把电话交给她爸爸,她爸爸一接过电话就说:“老师,豪豪总是捏我们嘟嘟的脸,我希望能让豪豪改变一下打招呼或表示友好的方式,我们嘟嘟不喜欢也不习惯这样的方式。”我回答:“嘟嘟爸爸,嘟嘟刚才说的躲猫猫游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都一个多月了。”“老师,我们不要纠结于游戏的时间了,孩子还小,对时间概念还不是很明确。我还是希望让豪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小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过去的事情我就不追究了,要不就别让豪豪和嘟嘟一起玩了。”我仍试图澄清:“据我们观察,嘟嘟和豪豪平时几乎是没有交集的,集体活动不在一个组,游戏不在一个区域,吃饭、散步、午睡等也不在一起……”嘟嘟爸爸没有理会我的解释,仍强调让豪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之后就匆匆挂了电话。
接下来,嘟嘟爸爸又用短信和我交流起来:“其实孩子之间磕磕碰碰很正常,但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若让其自己学会处理,这不是放弃了我们应尽的教育责任吗?就像上次,我就告诉嘟嘟,要是别人老是欺负你,你就打他屁股,不要打头。”
我立即给予回应:“我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只是在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式方法上有点不同。对于您教孩子的‘打屁股’的应对方法,我并不赞同。我们首先要鼓励孩子自己判断别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如果是无意的,没有造成大的影响,那就淡化问题。换个角度,您有没有想过,有谁愿意被别人打屁股?如果遇到的是更强悍一点的孩子,他们再次还击怎么办?我们还是应该鼓励孩子试着自己去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如果解决不了再向大人求助。”
嘟嘟爸爸又回应:“我觉得你说的是一般意义层面的教育观念,
但个性化教育需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嘟嘟在公众场合有些胆小,遇事避让,她需要他人壮胆。若让她凡事都求助大人,恐怕会助长其依赖性吧?至于教她区分别人有意还是无意,这随着她长大就会慢慢掌握的,但若别人老是干扰她,恐怕无意也变成有意了吧。其实,我们并不是鼓励她一味与别人斗下去,等她稍懂事一些,我们会重点教她如何智慧应对。”最后,嘟嘟爸爸以一句“求同存异,多多沟通”结束了这次沟通。
二、分析与反思
显然,这次沟通并不顺利。尽管在交流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一直是客客气气的,没有任何争执,但其实双方都不认同对方的观点,家长仍然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此才说要“求同存异”。
我们反思了沟通失败的原因。首先,我们一开始就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在嘟嘟讲述自己不愿来幼儿园的原因时,我一直在质疑她所说的话,认定豪豪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与嘟嘟有身体上的接触。我想起不久前嘟嘟爸爸也来反映过,说孩子在幼儿园老是受欺负,我当时脱口就说“不可能”。现在想来,可能是我的这种态度让家长觉得向老师反映问题是没用的,因此才教孩子运用“打屁股”的反击方式。其实,我应该首先设法让家长宽宽心。比如,对家长说:“我近期会特别留意一下您反映的问题,您放心,我们还是先一起劝劝嘟嘟,让她来幼儿园吧。”这样就为后面的沟通留出了余地。其次,用电话和短信只适合作一些简单交流,要就教育观念上的问题进行探讨,还需要更直接充分的沟通。
那么我们要如何与嘟嘟家长沟通呢?
在这次沟通中,我发现嘟嘟爸爸的确是一位会思考、有想法的家长,比如,他知道“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认为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还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与这样的高学历家长沟通,显然不可以简单地告诉他要怎样做,把我们的观念灌输给他。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展现我们在幼教方面的专业性,让家长自己认识到教师在教育孩子上确实比自己更有经验,从而真心地信赖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
三、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在与搭班老师交流后,我们都认为,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深入的了解。为了找到家园合作的突破口,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去了解孩子、了解家长、了解他们这个家庭。因此,我们安排了一次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当我们来到嘟嘟家时,嘟嘟还睡眼惺忪,有些腼腆,不太愿意交流。我们主动和家长说起了嘟嘟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夸嘟嘟聪明伶俐,家长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嘟嘟妈妈告诉我们,嘟嘟在家很活泼,会把在幼儿园学的歌舞表演给大家看,把在幼儿园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她还自豪地拿出她之前拍下的嘟嘟有一次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节目的视频给我们欣赏,我们对孩子的表现给予了肯定。接着,我们聊起了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嘟嘟妈妈说:“从小到大,我们教孩子都是采用鼓励的方法,从来不责备或者打骂孩子,因为我们觉得这对孩子的身心是一种伤害。”我们对家长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同时也肯定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这次家访我们以观察和倾听为主。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了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也了解了家长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以及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通过这次家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有所增进,这为我们进一步的沟通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家访结束时,我们热情地邀请家长在空闲时到幼儿园来看看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也鼓励他们来园做家长助教,陪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过了不久,嘟嘟爸爸果然依约来到幼儿园,我热情地接待了他,带他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他感觉很不错。之后,我对他说,要想看到孩子的真实表现,最好是悄悄地观察,因为孩子会因父母在身旁有不一样的表现。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我带他看了嘟嘟在自由活动时的表现。当看到嘟嘟始终是一个人在玩,同伴来和她打招呼,她也完全不搭理人,甚至很凶地把人家赶走时,嘟嘟爸爸沉默了。联想到之前嘟嘟还砸伤过其他小朋友,嘟嘟爸爸觉得嘟嘟在同伴交往方面的问题的确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回是嘟嘟爸爸主动来找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了。我们就很多之前谈到过的问题作了交流,比如,我们引导孩子学习交往,是直接教孩子怎么做比较好,还是鼓励他自己去尝试比较好?小班的孩子是不是需要成人引导他去判断别人行为的意图?成人要选择怎样的方式、时机介入才能恰到好处,既能在必要时给予孩子帮助,又不至于让孩子产生依赖性?我们应如何看待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的失败经验,我们是因噎废食,还是把这些失败看作孩子成长中的财富,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呢?通过这次深入的交流,我们和家长达成了一些共识,家长愿意采纳我们的建议,试着去引导孩子与同伴互动,享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我们也表示,一定会支持家长,希望能与家长一起合作,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这次沟通经历给了我一些启示:面对家长,尤其是高学历的家长,我们首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肯定,重视他们的观念和想法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其次,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再次,要用事实来说话,要有理有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以我们的专业能力来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