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马铃薯产业适用品种与生产技术展开了简要介绍,并对马铃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策略性探索,以期使马铃薯产业在未来能继续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 产业 未来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82-01
0、引言
马铃薯作物具有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特点,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贵州山区,它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为之一。贵州全省已有85个县市种植马铃薯,截止2012年贵州省已有约8.5万hm2的面积用来种植早熟菜用马铃薯,占马铃薯生产总面积的12.8%。贵州省在马铃薯种植资源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气候自然环境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一般的收获期在4月份左右,而此时,北方的马铃薯已经进入了销售尾期,供小于需,且价格上涨,使得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某些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中,存在盲目、跟风式的选择品种,而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合品种的马铃薯种植,这为马铃薯的栽培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无形中延长了马铃薯的生育期,造成了产量下降等负面影响。在种植技术中,缺乏系统的对于马铃薯栽培方式的研究,使得单产水平并未发展到最佳状态。
2、马铃薯产业适用品种与生产技术
贵州地区种植早熟菜用马铃薯作物主要的适用品种有:费乌瑞它、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是由贵州省扶贫办公室于1998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并于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的马铃薯品种,适宜在贵州省海拔1000m以下热量条件较好的低热河谷地区冬季种植和全省春季种植。中薯2号是中国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1984年~1986年春、秋两季无性繁殖、鉴定而得的优良品种,单株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出苗后50天可收获商品薯,块茎休眠期短,适合二季作栽培,较抗瘠薄和干旱。中薯3号是2004年9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2~2003年贵州省区试中,全生育期85天左右,适宜在贵州中低海拔地区土壤肥力较好的沙壤土种植。中薯5号是从中薯3号的后代中选育而成,2001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北京市以及国家审定,该品种早熟丰产,耐水肥,生长势较强,但分枝少,宜密植增收,既适合平播又可以间套种。
早熟菜用马铃薯作物的主要生产技术有:露地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草包芯栽培、覆膜栽培、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以及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三膜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是贵州冬作马铃薯最为广泛的栽培方式,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左右播种,次年2月下旬左右出苗,采取单垄单行栽培、单垄双行栽培、单垄多行栽培以及平作等栽培方式。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未经翻耕犁耙,直接开沟成畦,将薯种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的一项轻型高效栽培技术。稻草包芯栽培是对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的改进,能减少稻草使用量的同时降低绿薯率。覆膜栽培是采用黑膜覆盖栽培,有利于提高土温、保濕,促进提早发芽出苗,抑制杂草、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盖小拱棚的一种早熟、高效栽培方式,可克服前期低温的不利影响,缓解晚霜冻害。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三膜覆盖栽培是一种人为调控马铃薯生产条件的重要农艺措施,能有效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
3、马铃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1产业区域持续布局调整,产业融合不断加深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马铃薯产业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发展事态,由规模扩大的趋势带来产量的增加,需要与消费总量保持平衡,同时对马铃薯产业的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以此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在未来的发展优势。参考《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计划的推进进度,预计在未来全国范围内的马铃薯产业,西南地区将比东北部地区地位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西南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受到全国市场的刺激和农业技术的水平的促进,使得马铃薯产业具有较好的突破,所以,从全国马铃薯产业布局来看,未来马铃薯产业生产量主要来自西南地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其用途产业链较为广泛,带动了相关加工、运输的其他产业,同时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的加深。
3.2产业品种结构丰富优化,产业效益不断增加
马铃薯制品带动了相关加工、运输等产业的发展,这为产业发展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更高的需求,弥补了市场的短板,促进消费,从而提升了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品种结构的优化能针对适合的地区种植相适应的马铃薯品种,为市场中多样化的马铃薯品种提供需求选择,实现优胜劣汰的品种抉择,提高马铃薯作物品质。除了产业和品种的优化,对种植空间结构的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西南地区对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延展,能有效的对春季市场的压力起到缓解作用。
3.3产业营销模式拓展创新,产业标准规模形成
结合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创新深化拓展,马铃薯产业销售阶段的发展将会取得巨大的变革,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引入新的营销概念,使订单增加,完善市场销售渠道。从而使马铃薯产业标准化的成产规模得以形成,不断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
4、小结
马铃薯作物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为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品种和空间三种结构的优化调整的角度对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需要从马铃薯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并辅助现代化营销模式,才能使马铃薯产业在未来能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薇.我国马铃薯产业如何应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J].农业产业化.2013,9: 20-21.
[2]柳俊.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05:13-18.
[3]莫永,巫玉平.广西冬种马铃薯发展前景分析[J].农业生产展望,2011, 04 : 36-38.
[关键词]马铃薯 产业 未来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82-01
0、引言
马铃薯作物具有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特点,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贵州山区,它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为之一。贵州全省已有85个县市种植马铃薯,截止2012年贵州省已有约8.5万hm2的面积用来种植早熟菜用马铃薯,占马铃薯生产总面积的12.8%。贵州省在马铃薯种植资源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气候自然环境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一般的收获期在4月份左右,而此时,北方的马铃薯已经进入了销售尾期,供小于需,且价格上涨,使得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某些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中,存在盲目、跟风式的选择品种,而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合品种的马铃薯种植,这为马铃薯的栽培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无形中延长了马铃薯的生育期,造成了产量下降等负面影响。在种植技术中,缺乏系统的对于马铃薯栽培方式的研究,使得单产水平并未发展到最佳状态。
2、马铃薯产业适用品种与生产技术
贵州地区种植早熟菜用马铃薯作物主要的适用品种有:费乌瑞它、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是由贵州省扶贫办公室于1998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并于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的马铃薯品种,适宜在贵州省海拔1000m以下热量条件较好的低热河谷地区冬季种植和全省春季种植。中薯2号是中国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1984年~1986年春、秋两季无性繁殖、鉴定而得的优良品种,单株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出苗后50天可收获商品薯,块茎休眠期短,适合二季作栽培,较抗瘠薄和干旱。中薯3号是2004年9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2~2003年贵州省区试中,全生育期85天左右,适宜在贵州中低海拔地区土壤肥力较好的沙壤土种植。中薯5号是从中薯3号的后代中选育而成,2001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北京市以及国家审定,该品种早熟丰产,耐水肥,生长势较强,但分枝少,宜密植增收,既适合平播又可以间套种。
早熟菜用马铃薯作物的主要生产技术有:露地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草包芯栽培、覆膜栽培、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以及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三膜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是贵州冬作马铃薯最为广泛的栽培方式,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左右播种,次年2月下旬左右出苗,采取单垄单行栽培、单垄双行栽培、单垄多行栽培以及平作等栽培方式。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未经翻耕犁耙,直接开沟成畦,将薯种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的一项轻型高效栽培技术。稻草包芯栽培是对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的改进,能减少稻草使用量的同时降低绿薯率。覆膜栽培是采用黑膜覆盖栽培,有利于提高土温、保濕,促进提早发芽出苗,抑制杂草、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盖小拱棚的一种早熟、高效栽培方式,可克服前期低温的不利影响,缓解晚霜冻害。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三膜覆盖栽培是一种人为调控马铃薯生产条件的重要农艺措施,能有效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
3、马铃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1产业区域持续布局调整,产业融合不断加深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马铃薯产业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发展事态,由规模扩大的趋势带来产量的增加,需要与消费总量保持平衡,同时对马铃薯产业的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以此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在未来的发展优势。参考《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计划的推进进度,预计在未来全国范围内的马铃薯产业,西南地区将比东北部地区地位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西南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受到全国市场的刺激和农业技术的水平的促进,使得马铃薯产业具有较好的突破,所以,从全国马铃薯产业布局来看,未来马铃薯产业生产量主要来自西南地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其用途产业链较为广泛,带动了相关加工、运输的其他产业,同时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的加深。
3.2产业品种结构丰富优化,产业效益不断增加
马铃薯制品带动了相关加工、运输等产业的发展,这为产业发展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更高的需求,弥补了市场的短板,促进消费,从而提升了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品种结构的优化能针对适合的地区种植相适应的马铃薯品种,为市场中多样化的马铃薯品种提供需求选择,实现优胜劣汰的品种抉择,提高马铃薯作物品质。除了产业和品种的优化,对种植空间结构的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西南地区对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延展,能有效的对春季市场的压力起到缓解作用。
3.3产业营销模式拓展创新,产业标准规模形成
结合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创新深化拓展,马铃薯产业销售阶段的发展将会取得巨大的变革,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引入新的营销概念,使订单增加,完善市场销售渠道。从而使马铃薯产业标准化的成产规模得以形成,不断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
4、小结
马铃薯作物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为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品种和空间三种结构的优化调整的角度对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需要从马铃薯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并辅助现代化营销模式,才能使马铃薯产业在未来能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薇.我国马铃薯产业如何应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J].农业产业化.2013,9: 20-21.
[2]柳俊.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05:13-18.
[3]莫永,巫玉平.广西冬种马铃薯发展前景分析[J].农业生产展望,2011, 04 :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