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失去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在我国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学校体育发展滞后,旧体制中的矛盾凸显,体育重新回归教育是一种新潮流。文章文字通过分析“体教结合”这种新理论,以成功案例为落脚点,阐述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可行性。以此来思考研究现今新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从而也证明了,体育回归教育在未来将会是必然的。
关键词:教体结合 新疆教育与体育 体育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2-0086-03
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建设,归根结底是由专业体育人才以及后备力量来完成的。目前我国的专业竞技体育人才大多由体育系统的事业单位进行培养与管理,少部分有教育系统的参与。在这种体制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一些实际问题也伴随发展而来。一个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的比例严重不平衡,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除了专项运动很难有其他技能,这就造成了大量运动员由于伤病或年龄退役后工作生活困难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是十分普遍的,即使是教育部直接管理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都可能存在教育不足的问题,更不用说其他体育学校和各种训练队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体育理论专家马特维也夫就说过:“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不是主要靠最大限度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靠将运动员的智能挖掘出来,而智能训练的基础就是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所以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1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虽然字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培养模式。“体教结合”是以体育系统为主,通过体工队培养后备人才。而“教体结合”是以教育系统为主,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后备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培养机制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对运动员的原始属性定性的不同。在一名运动员成长的过程中,他是一名体育系统的专业运动员,还是学校里的体育运动尖子生,这就表现出了“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根本上的不同。
教育具有传承的性质,而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方面应该也应该具有此性质,即各种体术的传承。所以“教体结合”这种体育回归教育的现象是具有理论依据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白学校内的体育运动尖子生培养而成,伴随“教体结合”模式近30年的发展,这种培养过程会日益自然地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回归教育也是必然历史趋势。
2 “教体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成功范例
2.1“清华模式”
体育和教育原本是统一的,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利用有限资源重点发展竞技体育,体育与教育暂时被分开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体育与教育正逐步地融合在一起。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体教结合的方针就被提出来,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然而,2003年才是“教体结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外联和组团任务不再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而是移交教育部,由中国大学生体协具体运作。
2005年8月16日,清华大学生胡凯在伊兹密尔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得男子100米金牌;同年,十运会上胡凯又获得了男子百米亚军;在这次十运会上清华大学共获得5金、6银、l铜的好成绩。清华大学生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一时间使“清华模式”成为了“教体结合”的成功范例。就像胡凯所说的那样,学习与训练都是长期积累的,一时间可能有局部的冲突,但是如果合理使用实践,分配精力,从长远角度看,学习和训练是能起到相互促进作用的,体育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胡凯正是“教体结合”的受益者。大学生运动员身处高校,一边接受专业训练,一边接受知识的熏陶,这使他们具备了被培养成优秀智能型运动员的条件,下一个文武双全的“眼镜飞侠”将会在这种模式下很快被发掘出来。
2.2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
2006年,北京理』:大学足球队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不但在乙级联赛北区预赛中拿了头名,还凭借点球战胜天津火车头队成功冲甲。年已花甲的中同足坛老帅金志扬,带领一支学生军在中同职业足球联赛中杀出一条血路,用实际行动印证了“知识就是力量”。曾经带过职业队的金志扬队此深有感触:大学生球员理解能力强,尽管他们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专业运动员相比有差距,但是他们的高素质完全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欠缺。中同体育应该回归教育,而且金志扬用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完全行得通的。南8名研究生、22名大学生组成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为中同体育改革带来了启示。实践证明“教体结合”是中同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3 新疆“教体结合”培养现状
2010年同家体育总局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体育工作座谈会,会上国家体育局局长刘鹏,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加大对新疆的援助力度。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在新疆自治区各县、市级单位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施以室内为主,室外为辅,室内外相结合,还可以与教育、文化等多种设施相结合,成为集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活动场所;不仅如此,另一方面是对竞技体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即加强一线教练员的水平,对新疆在国家队的一线教练员进行培训班等方式的培训,结合新疆的重点项目进行专题培训,从源头加强一线教练员的专业素质;鼓励新疆因地制宜地多参加、举办同内外赛事,在参赛和举办赛事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或支持,特别是奥运会、亚运会等同际重要赛事参赛组团方面,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在19个对新疆进行对口援助的省市体育部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总局将从中进行进一步的支持,支持新疆发展冬季项目、拳击项目、射箭项目、举摔柔项目、田径项目、足球项目等优势项目,继续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 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在校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教体结合”最终目的就是育人,在以“教”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培养出有文化、高素质、有技能的运动员,也可以让广大青少年除了应付各种考试之外,也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赛事,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音体美特长生进入重点高中成为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目标,目前,这一制度也在新疆的各个中学发展较好,比如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一中、兵团二中等。新疆许多地方的师范大学,在地方大学子弟小学办少年班,和其他中学一样,以文化课教育为主,选派大学部教师担任教练,进行兴趣培养和选材,对于有兴趣的或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长年课余训练,之后在地方大学附属中学设篮球班或体育班,招收优秀小学毕业生运动员入校,并派专职教练员任教,从而形成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体制。
在同家体育局和教育局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新疆每年都会举办自治区运动会、市级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联赛,就2011年乌鲁木齐是中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组比赛来看,35个中学生代表队运动员总人数420人之多,而且这一数字不断增长,目前参赛队伍以达50多支。这些赛事为篮球运动员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为各个中学、高校、专业队也提供了选拔人才的机会,很快地促进了新疆篮球水平的整体发展。在这些拥有自己篮球训练队的各个中学大部分都是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认证的重点高中,他们的训练也受到了教育局的极大的支持。体育局也为这些学校建立体育馆,目前经乌鲁木齐市中学篮球馆就多达十几个。
除了篮球,足球项目在新疆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2011年“中国移动杯”新疆青少年足球联赛开赛,此次比赛由新疆体育局、新疆教育厅联合主办,政府出资,预赛遍布全疆15个地州市,南北疆片区决赛分别在阿克苏市和精河县,总决赛南“移动公司”出资100万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目前,全疆有上千所足球学校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并且已经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规划》,未来10年新疆将进一步建立完备的管理体制、高效的运作机制和系统科学的青少年培训体系,以加速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在同家政策的援助下,在“教体结合”理念的指引下,新疆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球类运动,在校同的平台上开展地很好,这对于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是十分有益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问题也是并存的,怎样处理这些不足,进一步提升“教体结合”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优化作用,正变得十分重要。
4 关于新疆“教体结合”相关思考建议
(1)拓展理念,丰富经费来源。构建“教体结合”体育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自的优势,创造更有规模、更具活力的训练网络。对内加强合作,消除隔阂;对外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台优势,举办各种体育赛事,“中同移动杯”新疆青少年足球联赛就是成功的例子。
(2)加强教育、体育系统具体职能的充分合作。处理好学校招生与体校招生的关系。学校招收优秀运动员可以考虑放宽年龄的限制,体校在组织训练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文化课学习的需要,不管是学校还是体校对有需要的优秀体育人才都应敞开大门,把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放在第一位。
(3)科学处理学与训的关系。体育的本质在教育,优先教育,发展体育,不能因为训练就怠慢了学习,“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教育是核心,体育是关键。
(4)提高教练员的水平与待遇。学校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第一关,教练的水平之问关系到“好苗子”的被发现和发展。而基层教练员的待遇也应得到提高,南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关系,一些优秀的基层教练员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改投其他行业。
(5)教育系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系统进行相关改革,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从小加强体育,“好苗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教育中的体育,也要从娃娃抓起。体育就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目前我同竞技体育人的整体素质来看,应该强化综合文化素质和优质的意识,强化运动员个体和育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改变只要成绩的短期行为和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我同才能走上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之路,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强同。新疆较内地而言,虽然存在经济和教育上的短板,但是新疆毕竟是多民族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也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中同足球的发展在新疆”这句活就证明了这一点,就证明了新疆在其优势项目中的潜力。相信在“教体结合”新理念的推动下,新疆必定会为祖国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的教育和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圆体育大同强同之梦。
参考文献:
[1]丁永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思辨[J].体育与科学,2008(3):62-64.
[2]阳艺武,刘同员.“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J].体育学刊,2009(5):45-48.
[3]李安娜.教育过程公平视角下的“教体结合”[J].体育学刊,2008(5):58-60.
[4]钟秉枢,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严新平,刘同员,等.“教体结合”建立优秀运动员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研究[R].第八届全同大学生运动会论文科报会大会报告.
[6]冉强辉.上海市“体教结合”运行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64.
[7]陈道裕,周奕君,陈显健.“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06(1):82.
[8]浦义俊,刘昌业,部崇禧.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基于南通的实地凋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5).
The Xinjiang National Minority Area¨Combining Education andPhysical Training" Research Approach of Sports Reserve Talent
Wei Wei Bao Xiaoqiang
Abstract: "The education loss ofsports is not complete, the sport loss of education will go astray." Competitive sports in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oftoday, while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prominent contradictionin the old system is showing, sports return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a kind ofnew trend.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of "combination" of the new theory ofsport and education, with a successful case for the end result, expounds its feasibility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The cultivation ofthinking research to the present-day Xinjiang reserve sports talents, it alsoproves that, the sports returning education is inevitabl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mbining education and sport Xinjiang Education and sports Sports reserved talent
关键词:教体结合 新疆教育与体育 体育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2-0086-03
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建设,归根结底是由专业体育人才以及后备力量来完成的。目前我国的专业竞技体育人才大多由体育系统的事业单位进行培养与管理,少部分有教育系统的参与。在这种体制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一些实际问题也伴随发展而来。一个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的比例严重不平衡,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除了专项运动很难有其他技能,这就造成了大量运动员由于伤病或年龄退役后工作生活困难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是十分普遍的,即使是教育部直接管理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都可能存在教育不足的问题,更不用说其他体育学校和各种训练队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体育理论专家马特维也夫就说过:“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不是主要靠最大限度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靠将运动员的智能挖掘出来,而智能训练的基础就是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所以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1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虽然字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培养模式。“体教结合”是以体育系统为主,通过体工队培养后备人才。而“教体结合”是以教育系统为主,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后备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培养机制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对运动员的原始属性定性的不同。在一名运动员成长的过程中,他是一名体育系统的专业运动员,还是学校里的体育运动尖子生,这就表现出了“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根本上的不同。
教育具有传承的性质,而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方面应该也应该具有此性质,即各种体术的传承。所以“教体结合”这种体育回归教育的现象是具有理论依据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白学校内的体育运动尖子生培养而成,伴随“教体结合”模式近30年的发展,这种培养过程会日益自然地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回归教育也是必然历史趋势。
2 “教体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成功范例
2.1“清华模式”
体育和教育原本是统一的,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利用有限资源重点发展竞技体育,体育与教育暂时被分开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体育与教育正逐步地融合在一起。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体教结合的方针就被提出来,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然而,2003年才是“教体结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外联和组团任务不再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而是移交教育部,由中国大学生体协具体运作。
2005年8月16日,清华大学生胡凯在伊兹密尔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得男子100米金牌;同年,十运会上胡凯又获得了男子百米亚军;在这次十运会上清华大学共获得5金、6银、l铜的好成绩。清华大学生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一时间使“清华模式”成为了“教体结合”的成功范例。就像胡凯所说的那样,学习与训练都是长期积累的,一时间可能有局部的冲突,但是如果合理使用实践,分配精力,从长远角度看,学习和训练是能起到相互促进作用的,体育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胡凯正是“教体结合”的受益者。大学生运动员身处高校,一边接受专业训练,一边接受知识的熏陶,这使他们具备了被培养成优秀智能型运动员的条件,下一个文武双全的“眼镜飞侠”将会在这种模式下很快被发掘出来。
2.2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
2006年,北京理』:大学足球队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不但在乙级联赛北区预赛中拿了头名,还凭借点球战胜天津火车头队成功冲甲。年已花甲的中同足坛老帅金志扬,带领一支学生军在中同职业足球联赛中杀出一条血路,用实际行动印证了“知识就是力量”。曾经带过职业队的金志扬队此深有感触:大学生球员理解能力强,尽管他们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专业运动员相比有差距,但是他们的高素质完全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欠缺。中同体育应该回归教育,而且金志扬用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完全行得通的。南8名研究生、22名大学生组成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为中同体育改革带来了启示。实践证明“教体结合”是中同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3 新疆“教体结合”培养现状
2010年同家体育总局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体育工作座谈会,会上国家体育局局长刘鹏,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加大对新疆的援助力度。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在新疆自治区各县、市级单位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施以室内为主,室外为辅,室内外相结合,还可以与教育、文化等多种设施相结合,成为集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活动场所;不仅如此,另一方面是对竞技体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即加强一线教练员的水平,对新疆在国家队的一线教练员进行培训班等方式的培训,结合新疆的重点项目进行专题培训,从源头加强一线教练员的专业素质;鼓励新疆因地制宜地多参加、举办同内外赛事,在参赛和举办赛事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或支持,特别是奥运会、亚运会等同际重要赛事参赛组团方面,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在19个对新疆进行对口援助的省市体育部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总局将从中进行进一步的支持,支持新疆发展冬季项目、拳击项目、射箭项目、举摔柔项目、田径项目、足球项目等优势项目,继续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 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在校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教体结合”最终目的就是育人,在以“教”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培养出有文化、高素质、有技能的运动员,也可以让广大青少年除了应付各种考试之外,也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赛事,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音体美特长生进入重点高中成为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目标,目前,这一制度也在新疆的各个中学发展较好,比如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一中、兵团二中等。新疆许多地方的师范大学,在地方大学子弟小学办少年班,和其他中学一样,以文化课教育为主,选派大学部教师担任教练,进行兴趣培养和选材,对于有兴趣的或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长年课余训练,之后在地方大学附属中学设篮球班或体育班,招收优秀小学毕业生运动员入校,并派专职教练员任教,从而形成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体制。
在同家体育局和教育局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新疆每年都会举办自治区运动会、市级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联赛,就2011年乌鲁木齐是中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组比赛来看,35个中学生代表队运动员总人数420人之多,而且这一数字不断增长,目前参赛队伍以达50多支。这些赛事为篮球运动员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为各个中学、高校、专业队也提供了选拔人才的机会,很快地促进了新疆篮球水平的整体发展。在这些拥有自己篮球训练队的各个中学大部分都是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认证的重点高中,他们的训练也受到了教育局的极大的支持。体育局也为这些学校建立体育馆,目前经乌鲁木齐市中学篮球馆就多达十几个。
除了篮球,足球项目在新疆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2011年“中国移动杯”新疆青少年足球联赛开赛,此次比赛由新疆体育局、新疆教育厅联合主办,政府出资,预赛遍布全疆15个地州市,南北疆片区决赛分别在阿克苏市和精河县,总决赛南“移动公司”出资100万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目前,全疆有上千所足球学校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并且已经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规划》,未来10年新疆将进一步建立完备的管理体制、高效的运作机制和系统科学的青少年培训体系,以加速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在同家政策的援助下,在“教体结合”理念的指引下,新疆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球类运动,在校同的平台上开展地很好,这对于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是十分有益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问题也是并存的,怎样处理这些不足,进一步提升“教体结合”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优化作用,正变得十分重要。
4 关于新疆“教体结合”相关思考建议
(1)拓展理念,丰富经费来源。构建“教体结合”体育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自的优势,创造更有规模、更具活力的训练网络。对内加强合作,消除隔阂;对外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台优势,举办各种体育赛事,“中同移动杯”新疆青少年足球联赛就是成功的例子。
(2)加强教育、体育系统具体职能的充分合作。处理好学校招生与体校招生的关系。学校招收优秀运动员可以考虑放宽年龄的限制,体校在组织训练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文化课学习的需要,不管是学校还是体校对有需要的优秀体育人才都应敞开大门,把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放在第一位。
(3)科学处理学与训的关系。体育的本质在教育,优先教育,发展体育,不能因为训练就怠慢了学习,“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教育是核心,体育是关键。
(4)提高教练员的水平与待遇。学校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第一关,教练的水平之问关系到“好苗子”的被发现和发展。而基层教练员的待遇也应得到提高,南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关系,一些优秀的基层教练员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改投其他行业。
(5)教育系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系统进行相关改革,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从小加强体育,“好苗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教育中的体育,也要从娃娃抓起。体育就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目前我同竞技体育人的整体素质来看,应该强化综合文化素质和优质的意识,强化运动员个体和育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改变只要成绩的短期行为和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我同才能走上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之路,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强同。新疆较内地而言,虽然存在经济和教育上的短板,但是新疆毕竟是多民族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也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中同足球的发展在新疆”这句活就证明了这一点,就证明了新疆在其优势项目中的潜力。相信在“教体结合”新理念的推动下,新疆必定会为祖国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的教育和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圆体育大同强同之梦。
参考文献:
[1]丁永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思辨[J].体育与科学,2008(3):62-64.
[2]阳艺武,刘同员.“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J].体育学刊,2009(5):45-48.
[3]李安娜.教育过程公平视角下的“教体结合”[J].体育学刊,2008(5):58-60.
[4]钟秉枢,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严新平,刘同员,等.“教体结合”建立优秀运动员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研究[R].第八届全同大学生运动会论文科报会大会报告.
[6]冉强辉.上海市“体教结合”运行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64.
[7]陈道裕,周奕君,陈显健.“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06(1):82.
[8]浦义俊,刘昌业,部崇禧.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基于南通的实地凋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5).
The Xinjiang National Minority Area¨Combining Education andPhysical Training" Research Approach of Sports Reserve Talent
Wei Wei Bao Xiaoqiang
Abstract: "The education loss ofsports is not complete, the sport loss of education will go astray." Competitive sports in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oftoday, while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prominent contradictionin the old system is showing, sports return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a kind ofnew trend.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of "combination" of the new theory ofsport and education, with a successful case for the end result, expounds its feasibility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The cultivation ofthinking research to the present-day Xinjiang reserve sports talents, it alsoproves that, the sports returning education is inevitabl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mbining education and sport Xinjiang Education and sports Sports reserved 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