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开始,我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样式有了很大变化,由4道选择题变为3道选择题加1道简答题,强化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择题题量虽然减少,但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不少同学的“软肋”。要想化难为易,贵在得法。
(1) 圈点批注,细心审读。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细读文本最重要,答案多在原文中。考试时时间紧迫、心情紧张,如果只用眼睛快速扫描文本,很容易漏过文本中一些与题干关系密切的关键词句。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边读边圈点批注十分重要。如果读了一两遍还不得要领,可以化整为零,先对一些关键段落的语意进行概括提炼,用简要的文字写在文本的旁边。通过这些段意的组合来理解全文意思,就会容易得多。
(2) 念念有词,破解疑句。这一步可以与“圈点批注,细心审读”同时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句段,只用眼睛扫描,容易失之粗疏,不易领会;但若念念有词,就利于集中思想,深入领会。当然,这种念念有词,要么是一种只动嘴唇、不发出声音的“腹语术”,要么是发出很低弱的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因为考场上是决不允许发出声音让他人听见的。
(3) 上下其眼,锁定区间。因为不少题目涉及上下文的关联,所以在考场上阅读文本,快速的“顺读”和“回读”十分必要。同学们如果缺乏上下文关联的意识和整体阅读的习惯,只一味机械地胶着于某一段落或语句,就很容易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在“上下其眼”整体观照的同时,还必须学会根据题干要求快速锁定阅读区间,也就是快速判断问题所涉及的句段。
(4) 探求规律,识破陷阱。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命题时常常会设置一些文本认知陷阱。对这些设错规律多加揣摩,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捷径。
比如题干经常把“未然”变“已然”,即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还会“误偏作全”,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所有事物的判断;或者随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实际具有的能力、功能、效用、危害等。
命题陷阱还包括混淆事物或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比如将先期表述为后期,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或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混淆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或者矛盾的主次方面;有时甚至“无中生有”,文中本无此意,选项中却臆造出相关说法;或者“误解褒贬”,曲解文意,将“褒”误作“贬”,将“贬”理解为“褒”,等等。
掌握以上解题方法,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也就不难了。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代表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来说,物质财富和享乐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珍视的是精神财富。不然,我们很难理解,当年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何以抛弃荣华富贵回国参加建设。自古以来,中国从不缺乏舍生取义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今天就销声匿迹了呢?与我们几乎有同样经历和相似制度的邻国——从沙俄到前苏联再到今日的俄罗斯,就不缺乏具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这些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从来就是社会的良知和科学的脊梁。以俄罗斯文学为例,俄罗斯的小说和诗歌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决不亚于同时代的法国人。怀着深深的救世精神和赎罪感,为俄罗斯野蛮专制及苦难而忏悔的俄国知识分子,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从没有停止集体写作。正如学者王康指出,从普希金开始,俄罗斯诗人就是拉着苦难俄国艰难前行的马,无论整个俄国文学界、还是在诗人个人身上,总是圣徒拉着天才的手,殉道者扶着歌者的肩头,哲人劈开诗人脚下的荆棘。正是这种作为人类神性表现的伟大精神,才得以保证人类不会沦为禽兽,不会向邪恶彻底屈从,才会点燃人们心中仅存的“圣火”而不至于良心泯灭。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俄罗斯文学之花才开得如此茂盛,诺贝尔奖层出不穷。这足以使嘲笑诗歌嘲笑诗人嘲笑真善美的当下中国某些知识分子汗颜。真正的诗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充满着童真的孩子,他们的存在是一个民族充满青春活力和圣洁的表现。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中国,诗人作为“犯傻”的代名词也不多见了。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当年误入歧途的文学青年早已不再“文学”,他们和学术青年科学青年艺术青年一样,争先恐后地拉着大腕大款大官的手,并以傍大款倚大官为时髦。一些名人走穴赶场做秀地急于贴现自己那点“名气”,唯恐沦为过气“明星”而过期作废。在知识分子趋向于商业化和权贵化的当下,我们怎能指望出大师呢?正如我们不能指望在日益退化的沙漠中出现生气盎然的绿洲一样。
1. 下列各项不属于“人类神性”的一项是
A.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知和科学脊梁的使命感。
B. 俄国知识分子为俄罗斯野蛮专制及苦难而忏悔的品性。
C. 当代中国的文学青年不再对文学情有独钟。
D. 知识分子与商业化和权贵化的自觉疏离。
2. 对“当代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重物质财富和享乐,轻精神财富的积聚。
B.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抛弃了传统知识分子日省吾身的反省美德。
C.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普遍缺少对不良世风的救世精神和赎罪感。
D. 物欲横流的当下中国将诗人的天真、青春活力和圣洁冲刷殆尽。
3. 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良知与才情和谐共生、相互扶持,是俄罗斯大师层出不穷的唯一力量源泉。
B. 当代中国知识界急于成名成家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大师的快速出现和成长。
C. 知识分子热衷于名利场的角逐是导致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的重要原因。
D. 要成为大师,必须学会安贫乐道,视物质享受如粪土,只重视精神的修炼。
4.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不超过40个字)。
【参考答案】
1. C (分析“人类神性”所在的语段,可知作者对“人类神性”是持热情赞颂态度的;而研读选项C所在的语段,不难看出作者对当代中国文学青年对文学的疏离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该内容不在“人类神性”之内)
2. B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抛弃了传统知识分子日省吾身的反省美德”的说法,是出题者设的“无中生有”的陷阱,因为原文中根本查不到此种说法的依据)
3. C (选项A中的“唯一”一词故意将范围缩小;选项B属“误解褒贬”,原文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热衷名利的思想行为是持强烈批判态度的;选项D曲解“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代表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来说,物质财富和享乐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珍视的是精神财富”这一语段的意义,原文并没有简单地完全否定“物质和享受”对知识分子的意义,而选项中却对这一点作了彻底否定)
4. (示例)当代中国之所以难出大师,是因为知识分子商业化、权贵化现象太严重。
(1) 圈点批注,细心审读。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细读文本最重要,答案多在原文中。考试时时间紧迫、心情紧张,如果只用眼睛快速扫描文本,很容易漏过文本中一些与题干关系密切的关键词句。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边读边圈点批注十分重要。如果读了一两遍还不得要领,可以化整为零,先对一些关键段落的语意进行概括提炼,用简要的文字写在文本的旁边。通过这些段意的组合来理解全文意思,就会容易得多。
(2) 念念有词,破解疑句。这一步可以与“圈点批注,细心审读”同时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句段,只用眼睛扫描,容易失之粗疏,不易领会;但若念念有词,就利于集中思想,深入领会。当然,这种念念有词,要么是一种只动嘴唇、不发出声音的“腹语术”,要么是发出很低弱的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因为考场上是决不允许发出声音让他人听见的。
(3) 上下其眼,锁定区间。因为不少题目涉及上下文的关联,所以在考场上阅读文本,快速的“顺读”和“回读”十分必要。同学们如果缺乏上下文关联的意识和整体阅读的习惯,只一味机械地胶着于某一段落或语句,就很容易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在“上下其眼”整体观照的同时,还必须学会根据题干要求快速锁定阅读区间,也就是快速判断问题所涉及的句段。
(4) 探求规律,识破陷阱。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命题时常常会设置一些文本认知陷阱。对这些设错规律多加揣摩,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捷径。
比如题干经常把“未然”变“已然”,即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还会“误偏作全”,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所有事物的判断;或者随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实际具有的能力、功能、效用、危害等。
命题陷阱还包括混淆事物或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比如将先期表述为后期,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或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混淆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或者矛盾的主次方面;有时甚至“无中生有”,文中本无此意,选项中却臆造出相关说法;或者“误解褒贬”,曲解文意,将“褒”误作“贬”,将“贬”理解为“褒”,等等。
掌握以上解题方法,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也就不难了。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代表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来说,物质财富和享乐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珍视的是精神财富。不然,我们很难理解,当年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何以抛弃荣华富贵回国参加建设。自古以来,中国从不缺乏舍生取义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今天就销声匿迹了呢?与我们几乎有同样经历和相似制度的邻国——从沙俄到前苏联再到今日的俄罗斯,就不缺乏具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这些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从来就是社会的良知和科学的脊梁。以俄罗斯文学为例,俄罗斯的小说和诗歌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决不亚于同时代的法国人。怀着深深的救世精神和赎罪感,为俄罗斯野蛮专制及苦难而忏悔的俄国知识分子,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从没有停止集体写作。正如学者王康指出,从普希金开始,俄罗斯诗人就是拉着苦难俄国艰难前行的马,无论整个俄国文学界、还是在诗人个人身上,总是圣徒拉着天才的手,殉道者扶着歌者的肩头,哲人劈开诗人脚下的荆棘。正是这种作为人类神性表现的伟大精神,才得以保证人类不会沦为禽兽,不会向邪恶彻底屈从,才会点燃人们心中仅存的“圣火”而不至于良心泯灭。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俄罗斯文学之花才开得如此茂盛,诺贝尔奖层出不穷。这足以使嘲笑诗歌嘲笑诗人嘲笑真善美的当下中国某些知识分子汗颜。真正的诗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充满着童真的孩子,他们的存在是一个民族充满青春活力和圣洁的表现。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中国,诗人作为“犯傻”的代名词也不多见了。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当年误入歧途的文学青年早已不再“文学”,他们和学术青年科学青年艺术青年一样,争先恐后地拉着大腕大款大官的手,并以傍大款倚大官为时髦。一些名人走穴赶场做秀地急于贴现自己那点“名气”,唯恐沦为过气“明星”而过期作废。在知识分子趋向于商业化和权贵化的当下,我们怎能指望出大师呢?正如我们不能指望在日益退化的沙漠中出现生气盎然的绿洲一样。
1. 下列各项不属于“人类神性”的一项是
A.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知和科学脊梁的使命感。
B. 俄国知识分子为俄罗斯野蛮专制及苦难而忏悔的品性。
C. 当代中国的文学青年不再对文学情有独钟。
D. 知识分子与商业化和权贵化的自觉疏离。
2. 对“当代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重物质财富和享乐,轻精神财富的积聚。
B.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抛弃了传统知识分子日省吾身的反省美德。
C.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普遍缺少对不良世风的救世精神和赎罪感。
D. 物欲横流的当下中国将诗人的天真、青春活力和圣洁冲刷殆尽。
3. 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良知与才情和谐共生、相互扶持,是俄罗斯大师层出不穷的唯一力量源泉。
B. 当代中国知识界急于成名成家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大师的快速出现和成长。
C. 知识分子热衷于名利场的角逐是导致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的重要原因。
D. 要成为大师,必须学会安贫乐道,视物质享受如粪土,只重视精神的修炼。
4.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不超过40个字)。
【参考答案】
1. C (分析“人类神性”所在的语段,可知作者对“人类神性”是持热情赞颂态度的;而研读选项C所在的语段,不难看出作者对当代中国文学青年对文学的疏离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该内容不在“人类神性”之内)
2. B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抛弃了传统知识分子日省吾身的反省美德”的说法,是出题者设的“无中生有”的陷阱,因为原文中根本查不到此种说法的依据)
3. C (选项A中的“唯一”一词故意将范围缩小;选项B属“误解褒贬”,原文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热衷名利的思想行为是持强烈批判态度的;选项D曲解“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代表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来说,物质财富和享乐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珍视的是精神财富”这一语段的意义,原文并没有简单地完全否定“物质和享受”对知识分子的意义,而选项中却对这一点作了彻底否定)
4. (示例)当代中国之所以难出大师,是因为知识分子商业化、权贵化现象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