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
关键词:情感教育 善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b)-0158-01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情感教育,就是以热爱、尊重、平等与合作为前提,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使学生乐学、会学、敢学、互学。对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1 以情激情,变“苦学”为“乐学”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以情激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疑问和惊奇最易于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学,教学也显得轻松自如。
学生乐学的兴趣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学新课时可多设置一些疑点,鼓励学生探求新知。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用三种方法精心设疑。先采用“布迷”的方式设疑,在黑板上写出“441”,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学生答“能”。接着采用“检验”的方法设疑,让学生说一些三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我把其中一个三位数交换各位上数字的位置,如537、573、357、375、753、735。让学生检查交换位置后这些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奇怪,怎么都能被3整除?”这时,我又用“激将”的方法设疑,“现在老师和你们比一比,看谁能迅速判断出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更觉得惊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不等老师提问,学生们乐学的情绪被激起来了,迫不急待的期望找出答案,希望老师能够尽快地把这个本领教给大家。
课堂教学以设疑为中心产生情感,激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智力产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调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苦学”向“乐学”转变。
2 以智育情,变“学会”为“会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以智力培育情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我先画了一平行四边形(如图),要求学生找出条件(可以测量)求出面积。马上有学生举起手回答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6×3=18(平方厘米),此时,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说“不对”,也有学生说“可以求”。于是大家开展了热烈的争论。通过争论,一般认为解题的条件不具备,需测量获取数据。争论刚结束,我接着又提出以AE为高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认为,应量出与AE相垂直的CD的长度。学生动手量CD是8厘米,并求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然后又把问题转向如何求BC上的高?两次展开讨论,有的认为仍用尺量,有的则认为“不必量也能知道高的长度”,我立即启发学生再一次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6就能求出BC上的高。
这堂课通过多方设计,步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智育情,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寻求知识、发现知识奥妙的情绪之中,不但做到了“学会”,而且在“学会”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会学”。
3 以心唤情,变“怕学”为“敢学”
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惩罚等违反心理规律的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要以心唤情,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而且要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便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不能见错就纠,不能讽刺挖苦,采取急躁情绪,要尽量避免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对于掉队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上一时有困难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的情感、以及在数学学习上渴求进步的需要,对他们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有机会答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促他们由“怕学”转变为“敢学”;对少数优等生,适当提高难度以增加题目的新颖性、超前性,由此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敢学”的“冒险”性。
4 以导促情,变“自学”为“互学”
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还要以导促情,帮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互相交流思想,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首先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变一贯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学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同的角度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互学”激智,可起到扬长补短的作用。其次是提供给学生“互学”的空间,创设各种互学情境,让学生管学生,让学生督促学生,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我在班上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式“互学”,我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设组长一人,4人轮流担任。组长的责任是分配互学任务,组织调节交流活动,保证交流的顺利开展,进行交流内容的归纳,作好集体交流汇报的准备。
4.1 生生“互学”
提醒小组成员要平等相处,做到耐心和虚心,坚持“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小组成功”的原则,把小组目标和个人责任心联系起来。一方面,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确保每位成员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合作交流中,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2 师生“互学”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突出知识的重点,完成知识的归纳,另一方面用心听取学生的交流,挖掘学生交流中的闪光点。
4.3 组组“互学”
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活动的积极响应。集体交流时,既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肯定,又对他所在小组的成功进行表扬,把他们自己的利益和所在小组的利益结合起来,使全体学生感到:小组合作活动既利己、又利他。
参考文献
[1] 曾维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快乐阅读,2011(10).
[2] 袁书芹.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入数学思想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
关键词:情感教育 善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b)-0158-01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情感教育,就是以热爱、尊重、平等与合作为前提,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使学生乐学、会学、敢学、互学。对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1 以情激情,变“苦学”为“乐学”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以情激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疑问和惊奇最易于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学,教学也显得轻松自如。
学生乐学的兴趣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学新课时可多设置一些疑点,鼓励学生探求新知。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用三种方法精心设疑。先采用“布迷”的方式设疑,在黑板上写出“441”,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学生答“能”。接着采用“检验”的方法设疑,让学生说一些三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我把其中一个三位数交换各位上数字的位置,如537、573、357、375、753、735。让学生检查交换位置后这些数还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奇怪,怎么都能被3整除?”这时,我又用“激将”的方法设疑,“现在老师和你们比一比,看谁能迅速判断出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更觉得惊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不等老师提问,学生们乐学的情绪被激起来了,迫不急待的期望找出答案,希望老师能够尽快地把这个本领教给大家。
课堂教学以设疑为中心产生情感,激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智力产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调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苦学”向“乐学”转变。
2 以智育情,变“学会”为“会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以智力培育情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我先画了一平行四边形(如图),要求学生找出条件(可以测量)求出面积。马上有学生举起手回答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6×3=18(平方厘米),此时,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说“不对”,也有学生说“可以求”。于是大家开展了热烈的争论。通过争论,一般认为解题的条件不具备,需测量获取数据。争论刚结束,我接着又提出以AE为高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认为,应量出与AE相垂直的CD的长度。学生动手量CD是8厘米,并求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然后又把问题转向如何求BC上的高?两次展开讨论,有的认为仍用尺量,有的则认为“不必量也能知道高的长度”,我立即启发学生再一次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6就能求出BC上的高。
这堂课通过多方设计,步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智育情,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寻求知识、发现知识奥妙的情绪之中,不但做到了“学会”,而且在“学会”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会学”。
3 以心唤情,变“怕学”为“敢学”
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惩罚等违反心理规律的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要以心唤情,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而且要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便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不能见错就纠,不能讽刺挖苦,采取急躁情绪,要尽量避免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对于掉队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上一时有困难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的情感、以及在数学学习上渴求进步的需要,对他们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有机会答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促他们由“怕学”转变为“敢学”;对少数优等生,适当提高难度以增加题目的新颖性、超前性,由此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敢学”的“冒险”性。
4 以导促情,变“自学”为“互学”
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还要以导促情,帮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互相交流思想,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首先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变一贯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学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同的角度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互学”激智,可起到扬长补短的作用。其次是提供给学生“互学”的空间,创设各种互学情境,让学生管学生,让学生督促学生,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我在班上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式“互学”,我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设组长一人,4人轮流担任。组长的责任是分配互学任务,组织调节交流活动,保证交流的顺利开展,进行交流内容的归纳,作好集体交流汇报的准备。
4.1 生生“互学”
提醒小组成员要平等相处,做到耐心和虚心,坚持“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小组成功”的原则,把小组目标和个人责任心联系起来。一方面,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确保每位成员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合作交流中,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2 师生“互学”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突出知识的重点,完成知识的归纳,另一方面用心听取学生的交流,挖掘学生交流中的闪光点。
4.3 组组“互学”
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活动的积极响应。集体交流时,既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肯定,又对他所在小组的成功进行表扬,把他们自己的利益和所在小组的利益结合起来,使全体学生感到:小组合作活动既利己、又利他。
参考文献
[1] 曾维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快乐阅读,2011(10).
[2] 袁书芹.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入数学思想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