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情感“水源” 让课堂更有滋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挖掘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引发学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设置多种教学环节,给学生自 由表达情感的途径。从而做到以情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人 生态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以情感人 以情育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心 理和生理反应。小学生是最纯真最富有情感的,他们的 内心如同一汪澄澈的泉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情感 为纽带,以情感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力,以学生自身情感的 丰富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 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 动中去,变被动为主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其心灵 的成长,让那一泓清泉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因子
  要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教师最先要做的就 是“激发”,通过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 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强化他们学习的动机 和动力,进而自主地探究知识。教师可通过风趣幽默或 引人入胜的语言介绍,新奇或有趣的实物展示等环节,引 导学生融入自己所创设的情感环境中去,引发其进行联 想和想象,进而形成认识、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如在教学《草原》这篇游记散文时,为了激发学生情 感,体会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赴草原看到绮丽风光的激 动之情,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悠扬的草原音乐的同时,给 学生展示了_幅幅风景秀美的草原风光图。当学生看到 美丽壮观的草原美景时,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眼神里充满 了好奇和向往,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哇,好美呀!” “草 原可真大呀! ”“真是牛羊成群、一碧千里啊! ”……此 时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再现草原的情境胜过教师千言万 语的描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仿 佛身临其境,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形成主动投入、主动 参与的积极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和作者一起欣赏着草原 美景,真情自然流露。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更 加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美景时内心的欣 喜激动之情,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更好地理解作者 在写景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对草原喜爱赞美之情的表达 方式。
  二、挖掘教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要在学生情感被激发之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 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用教材中的“情感 之弦”拨动学生的内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纵观现 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文章无不优美,可谓形神俱佳、篇篇 精品,细细品读会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有的 是浅显易懂的,有的则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挖掘体会的。 常言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虽然文章内容各不相同, 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最终是要表达一个中心情感和主旨 的。因此教师要先带领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这就必须走 进事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透过事例来体 会人物情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寓情于 物、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师生最终都沉浸在情感交流的 美好环境中。
  如在教《七律.长征》这一首诗时,教师要适时补充 毛主席在写这首诗时的背景资料,那是毛主席在长征胜 利结束时写的一首七律诗。了解了写作背景,带领学生 重温革命岁月,帮助学生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这样就 自然容易理解全诗雄浑的感情基调。通过了解红军长征 中经历的艰难险阻,对比红军将士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 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红军伟大的身姿就 傲然屹立于学生心中,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红军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好地体会全诗轻 快豪迈、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高峻雄伟的乌蒙山和五 岭,在作者看来仅仅像是只需“腾”“走”的“细浪”“泥丸”, 通过领会诗人夸张和比喻的写作手法,带领学生感受这 强烈的视觉反差,进而深入体会到红军将士藐视一切困 难,并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和精神。“铁索寒”“云 崖暖”,一寒一暖,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带领学生重 温两次战役的经典场面,引导学生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 后的欢腾喜悦和飞夺泸定桥时令人胆战心惊的战斗场 面,感受当时形势的危机,感受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进 而深刻体会诗人饱含在字里行间的对红军所向披靡的自 豪和赞誉。
  三、多样环节,丰富学生情感表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理清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的多 样环节,适时融入情感因素,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氛围,激 发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倾听中对教学内容获得具体 感受,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动中去。教师可通过 设置“说一说”等语言训练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切实 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反复朗读、 诵读,加深学生情感体验;通过设置小练笔等环节,引导 学生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培养 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如教《青山不老》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补充 山林改造背景状态这一环节,展示晋西北恶劣的气候环 境以及山沟的大环境,學生了解了当地环境后,自然会认 识到改造山林的艰辛与不易;学生了解了老人生活的小 环境,可深切感知他生活的简陋艰辛,体会老人植树造林 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奠定好全文的感情基调,学生获 得心灵感触。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说说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的,让学生 通过找关键句的方法,认识到这是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 老人,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 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时,教师抓住这个情感体验的好 机会,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老人创造的奇迹。学生通过反 复朗读老人所创造的奇迹片段,体会老人用十五年时间 取得的伟大成果,眼前仿佛看到了老人窗外那“参天的 杨柳” “绿色的波浪” “叶间闪着的粼粼波光”,引导学生 带着惊叹、赞美、钦佩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老人所创造的奇 迹。通过指名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等方 式,反复朗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感受关键词、句、段,更 好地体会课文刻画的人物形象和展现的丰富情感。最后, 教师通过设置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对“青山是不会老 的”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给学生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 体会老人将生命转化为另一种存在,真正与山川共存,与 日月同辉的伟大形象,在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老人留下的 宝贵财富——与环境做抗争,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 精神,体会文章要传达的主旨:不老的不仅是青山,更是 老人与世永存的奉献精神。
  四、联系生活,拓展学生情感经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知识皆来 源于生活,最终也必将要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如果理论 知识不联系生活实际,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 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 接纳、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语文知识有机融入 生活实际中,有利于锻炼他们积极探究、认真观察体验生 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选择 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从学生的身边挖掘新鲜事、有趣 事,巧妙地把学生引入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培养 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将情感 体验融入行为中去,进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帮助其更好地成长。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 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 方法,有力说明了 “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学重点是 让学生明白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要懂得珍惜资源、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让学 生加深对课文主旨内容的思考,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 诸实际行动。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对“地球 太容易破碎了”并没有深入了解和体会,所以在课前教 师布置学生回去查找人类破坏地球、向地球无节制地索 取自然资源的有关资料,为地球控诉。同时,帮助学生感 受地球的无私奉献,利用情景对话——“地球母亲的控 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搜到的相 关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感受作者在表达时遗憾、 伤心、愤怒的心情,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说说“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 计环境保护宣传语,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我们可以为地 球母亲做些什么”,加深对“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理解, 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总而言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脱离了情感的语 文教学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如同一潭死水。教师要在 课堂教学中利用好这一情感“活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 验,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帮助学生挖掘并体会其中蕴含的 丰富情感,不断深化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其积极健康地成 长。
其他文献
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教师成为幼教主力军。他们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学历在大专及以上,有思考能力、有理想、有朝气、有热情、愿意探索和尝试,内心渴望被认可;但同时他们的教育实践经验还需要不断积累。如何基于新教师的特点进行一对一指导,我采用了“真——实——赏”的三步走策略。“真”即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实”即引导教师边体验边反思,生成改进方案;“赏”即持续关注,欣赏教师将所知教育建议转化为工
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对人一生具有奠基性作用,更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发展和成长的底色。因此,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荣誉和责任也对其品格德行、人格修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不仅要按照国家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具有幼教特色的“好妈妈”,更要耐心、细致、有大爱,尊重和理解幼儿。  心有大爱——  幼儿教师师德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而规则是生硬的。一日生活中,有时出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恰恰是由于教师不合理的活动安排引起了消极等待,为了约束消极等待中的好动幼儿,教师只能颁布生硬的规则。其实,如果教师如果能让幼儿自主建构规则、灵活运用规则、充分环境暗示,就能很好地化解幼儿好动与规则生硬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1.自主建构,提升规则意识  为了让参与游戏的幼儿能自主遵守规则,我们开
雾霾严重时,幼儿园通常会放假。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也能过得快乐而有意义,我园利用数字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指导家长在家里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前录制寓教于乐的亲子锻炼小视频,并把孩子们喜欢的一些体育游戏制作成动画片,上传到云端的数字校园平台或微信群。家长可以登录平台,和孩子一起观看微视频和动画片。同时,我们会提醒家长和孩子,雾霾期间如何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通过观看微视頻和体育游戏动
在成都,一所幼儿园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中,用百年绵延不断的时光,书写着中国学前教育人办园的“历史”和“精彩”。著名诗人流沙河在《锦城1947》中这样回忆她:“黑漆双扇大门住宅对面,一家著名的幼稚园,加拿大人创办于1914年,原属基督教会。门上有金字匾,英文为Canadian Center Kindergarten,中文为树基儿童学园。园内花木楼台十分精致,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令人歆羡。周末,门前一排漂
操场上孩子们围成一圈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一条黄色的薄纱替代了原来方方正正的手绢,拾到手绢的孩子奔跑着、追赶着,手中的薄纱如一片彩云,和着加油声、欢笑声一起在空中飞扬,飞扬!望着眼前的情景,时光仿佛倒流,手绢替代了纱巾,那是我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欢乐。  丢手绢是上世纪每一个孩子都玩過、都喜欢,也都乐此不疲的音乐游戏,它是当年在延安保育院工作的鲍侃为孩子创作的儿歌,后经著名音乐家关鹤岩谱曲,传唱至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由于课时少,时间短,造成学生创新局限性大的现状。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本文从大数据视野、大教育视线、云信息视界搜索儿童创新攻略,通过构建QQ平台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主动学习,信息创新能力,构建QQ平台  如今,各类通讯平台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数字化环境中,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  信息技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目标作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教师既需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需要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案例中提到了“尊重孩子”,的确,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其实不光是琳琳,许多孩子都存在偏食挑食的情况,对营养水有抵触的心理。教师该如何突破,让孩子愿意尝试营养水呢?我拟定了几个小策略,希望将“被动”化为“主动”,对现状有所改
教育归根到底是围绕人来开展的。既然对人的认识是不分学科的,因此教育必然是整体的。尽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列出了五大领域——健康侧重于身心发展,语言侧重于交流和表达,艺术侧重于审美与创造,社会侧重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侧重于理性和探究,但所有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成长的过程,是自然、生活、游戏的过程,是教师
绘本赏析  《这不是我的帽子》一书,读来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图中人物的表情(尤其是眼神)、动作与文字的童真直白之间形成的充满稚趣的反差,让孩子在这种愉悦的、遇见式的阅读中,轻松释放了有关“自私拥有”的紧张,自然获得了关于“物品归还”的积极暗示。  故事从小鱼带着警惕的小眼神、坦率的独白开始——“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伴随着对偷帽子过程的简介——“我从一条大鱼那儿偷来的,我偷帽子的时候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