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期我们又见山水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大概是行游者与自然最自然的触碰。
在杂志社工作十数年,好像关乎“去哪里,看什么”的答案也经历了从自然到人文又慢慢回到自然的往复。特别是喜欢上徒步后,但凡有山可攀,有林可穿都极力尝试。印象最深的几次攀爬和穿越分别是在贵州、海南、四川、云南,最近的一次是去了长白山。有杂志做类似“最美丽的山峰”这样的评选,据说投票者甚众,想来人们对山的好感是自然而然的,连我九岁半的女儿都知道分别用“温文尔雅”形容长白山西坡多样而安详的植被,用“雄伟壮丽”来形容长白山北坡那七十二个急转弯道的彪悍,等看到那有如天上的一池静水时,心就会跟着沉静下来。山脚下有温泉酒店,坐在室外的汤池里,抬头可以看见刚刚到过的山顶,以及如碎珠般倾泻下来的瀑布,最难得的是有山风吹来,夹杂着泥土、植被、瀑布、流水的气息,我告诉身边只顾乱耍的女儿:记住这是山的味道啊。答说:哦哦,好好。
电视正在热播世博会的深度报道,这一轮采访的是设计师,这一期做的是瑞士馆,起名为《自然的呼唤》。设计师想表达的“自然的呼唤”被馆顶设计成阿尔卑斯山样貌的草坡,中间的观光缆车,以及最下的都市空间一一体现着。这很贴合瑞士的感觉,令我想起在瑞士山间乘坐缆车以及从草坡上一路狂速滑下,耳边风声嗖嗖,花草摇头摆尾,温婉得一塌糊涂。设计师让游览瑞士馆的游客坐着观光缆车一路从山到城,鼻间留有花草的余香,时间大致是十分钟。我想,设计师以瑞士人的感觉表达他所认同的自然与城市的关系,即自然不应该远离城市,城市应该在自然之中,城市可以听得到自然的呼唤。相比之下,我们很多城乡的线条是不是显得有些生硬和僵直了呢?山水宜居的城市与自然是何等友好,像是商量着,妥协着,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势侵占,而是顺着自然的纹理慢慢融合成一体,这样,城里的人就可以不用开车一小时以上也能够闻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和种种自然的味道。
所以,我很羡慕那个叫卢塞恩的城市,那个叫五指山的城市,那个叫伊春的城市,甚至那个长白山脚下叫二道白河的小镇,那些都可以称作自然里的城,因为,在那里,不用大费周章,就有山水的味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大概是行游者与自然最自然的触碰。
在杂志社工作十数年,好像关乎“去哪里,看什么”的答案也经历了从自然到人文又慢慢回到自然的往复。特别是喜欢上徒步后,但凡有山可攀,有林可穿都极力尝试。印象最深的几次攀爬和穿越分别是在贵州、海南、四川、云南,最近的一次是去了长白山。有杂志做类似“最美丽的山峰”这样的评选,据说投票者甚众,想来人们对山的好感是自然而然的,连我九岁半的女儿都知道分别用“温文尔雅”形容长白山西坡多样而安详的植被,用“雄伟壮丽”来形容长白山北坡那七十二个急转弯道的彪悍,等看到那有如天上的一池静水时,心就会跟着沉静下来。山脚下有温泉酒店,坐在室外的汤池里,抬头可以看见刚刚到过的山顶,以及如碎珠般倾泻下来的瀑布,最难得的是有山风吹来,夹杂着泥土、植被、瀑布、流水的气息,我告诉身边只顾乱耍的女儿:记住这是山的味道啊。答说:哦哦,好好。
电视正在热播世博会的深度报道,这一轮采访的是设计师,这一期做的是瑞士馆,起名为《自然的呼唤》。设计师想表达的“自然的呼唤”被馆顶设计成阿尔卑斯山样貌的草坡,中间的观光缆车,以及最下的都市空间一一体现着。这很贴合瑞士的感觉,令我想起在瑞士山间乘坐缆车以及从草坡上一路狂速滑下,耳边风声嗖嗖,花草摇头摆尾,温婉得一塌糊涂。设计师让游览瑞士馆的游客坐着观光缆车一路从山到城,鼻间留有花草的余香,时间大致是十分钟。我想,设计师以瑞士人的感觉表达他所认同的自然与城市的关系,即自然不应该远离城市,城市应该在自然之中,城市可以听得到自然的呼唤。相比之下,我们很多城乡的线条是不是显得有些生硬和僵直了呢?山水宜居的城市与自然是何等友好,像是商量着,妥协着,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势侵占,而是顺着自然的纹理慢慢融合成一体,这样,城里的人就可以不用开车一小时以上也能够闻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和种种自然的味道。
所以,我很羡慕那个叫卢塞恩的城市,那个叫五指山的城市,那个叫伊春的城市,甚至那个长白山脚下叫二道白河的小镇,那些都可以称作自然里的城,因为,在那里,不用大费周章,就有山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