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编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指出: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意识的摘录典型错误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从而能改进教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缺乏提前预设、及时收集、分析探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错误的意识。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不断的知识盲点堆积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题归因 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数学错题归因之探究》(zkjy17022036)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52-01
学生出现错误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开展“小学数学作业错题归因的探究”将有助于教师对错例进行整体的分析,并对错例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系统的研究错例的类型、挖掘错误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把握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预见性,辅导的针对性,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法和策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主要讲述我们观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探索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归因
小学生在数学上反复犯错这个问题十分普遍,并不是我们印象中所谓的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区别,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笔记也做得很认真,很多问题他们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到做题就觉得学过的东西都没用,频繁出错,对于强调过的问题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做,结果可想而知,小学生在解题时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一)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小学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其学习和解题有非常大帮助,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及理解力不强,所以会出现概念理解不足、规律性问题观察不强的情况,从而导致解题错误的发生。
(二)缺乏解题技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随着概念知识的不断学习,综合性题型逐渐出现,就如体积与容积学习中,有很多综合的应用题型,但由于学生缺乏解题技巧和分析能力,造成其不知如何列式的情况,或出现混淆的问题,从而出现解题错误或不会计算的状况。
(三)思维定式的干扰:学生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在对数学题解题中易出现类似题型解题的错误,因为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遇到相似問题时总以一种方法去解决,这种思维固定的学习不仅易造成解题错误,也会影响学生扩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理解能力弱,容易受题目已知条件干扰:在小学生数学题解题中存在一个理解误区,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会出现对已知条件是否理解到位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给出的条件就必须用到列式或计算中,反而导致解题错误。
(五)解题思维存在问题:学生在做题时解题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在做题时不看题目的要求,一看到数字就开始计算,写完以后才发现自己所做的和题目要求的不一样,这就表明学生的解题思维存在问题,他们在解题时无法让自己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思维的惯性,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解题思维存在问题是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犯错的根源之一。对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还没有意识到,所以解决问题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如果不能给小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学生就无法在数学学习方面更加深入,解题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走不好这一步,学生永远得不到能力的提升,解题思维的问题是学生解题的基础,决定着学生解题时的各个方面,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会让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加困难,所以必须趁早解决。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错题归因的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想要学好数学,且有效的学习,必须讲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心理学归因理论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对错误作出正确的归因,不仅不利于他们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弥补,彻底纠正错误,根除“病源”,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所以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错题习惯,这样,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错题归因的能力呢?
(一)认真对待错题归因,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
一方面,学生对错误归因认识有如下误区:一“怕”,出于 “面子”方面考虑,即使有些知识是因不理解或掌握不牢固而导致的,也不好意思承认;二“烦”。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责任心的缺失,对错题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失去兴趣,改错就更烦;三“避”。由于不懂或对学习失去信心,干脆就选择逃避。
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对错题教育也有如下误区:习惯于从头到尾把学生做错的题目讲解一遍,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即可,很少教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反思、再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对错误不愿也不会“追根溯源”,抑制了学生纠错能力的发展。
(二)养成错题归因的习惯,避免错误重复出现
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老师的几句话就能达到,而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坚持不懈地训练。因此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要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之前与学生约定:有错必归因,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错题必须写明错误原因,把错题归因当作作业常规检查内容之一。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训练。要通过教师面对面辅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家校联系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归因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家长会等沟通渠道提高家长对错误的认识。教师还要经常反馈情况,对放弃的学生及时进行引导鼓励,让学生感到教师做这件事情的认真态度,感受到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三)掌握错题归因的方法,对错题加以巩固
心理学表明,学生对自己能够胜任的能力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反之有困难则会消极对待。学生能否乐于进行错题的反思,关键是是否掌握了错题归因的方法。能否熟练进行归因。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错题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反思。学生错题成因,是有类可归,有章可循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在遇到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详细分析,掌握问题所在,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自我对错误的认知和分析,帮助学生并引导其找到有效解决对策,加强其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题解题错误的问题,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题归因 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数学错题归因之探究》(zkjy17022036)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52-01
学生出现错误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开展“小学数学作业错题归因的探究”将有助于教师对错例进行整体的分析,并对错例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系统的研究错例的类型、挖掘错误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把握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预见性,辅导的针对性,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法和策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主要讲述我们观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探索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归因
小学生在数学上反复犯错这个问题十分普遍,并不是我们印象中所谓的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区别,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笔记也做得很认真,很多问题他们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到做题就觉得学过的东西都没用,频繁出错,对于强调过的问题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做,结果可想而知,小学生在解题时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一)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小学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其学习和解题有非常大帮助,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及理解力不强,所以会出现概念理解不足、规律性问题观察不强的情况,从而导致解题错误的发生。
(二)缺乏解题技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随着概念知识的不断学习,综合性题型逐渐出现,就如体积与容积学习中,有很多综合的应用题型,但由于学生缺乏解题技巧和分析能力,造成其不知如何列式的情况,或出现混淆的问题,从而出现解题错误或不会计算的状况。
(三)思维定式的干扰:学生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在对数学题解题中易出现类似题型解题的错误,因为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遇到相似問题时总以一种方法去解决,这种思维固定的学习不仅易造成解题错误,也会影响学生扩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理解能力弱,容易受题目已知条件干扰:在小学生数学题解题中存在一个理解误区,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会出现对已知条件是否理解到位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给出的条件就必须用到列式或计算中,反而导致解题错误。
(五)解题思维存在问题:学生在做题时解题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在做题时不看题目的要求,一看到数字就开始计算,写完以后才发现自己所做的和题目要求的不一样,这就表明学生的解题思维存在问题,他们在解题时无法让自己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思维的惯性,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解题思维存在问题是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犯错的根源之一。对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还没有意识到,所以解决问题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如果不能给小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学生就无法在数学学习方面更加深入,解题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走不好这一步,学生永远得不到能力的提升,解题思维的问题是学生解题的基础,决定着学生解题时的各个方面,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会让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加困难,所以必须趁早解决。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错题归因的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想要学好数学,且有效的学习,必须讲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心理学归因理论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对错误作出正确的归因,不仅不利于他们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弥补,彻底纠正错误,根除“病源”,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所以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错题习惯,这样,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错题归因的能力呢?
(一)认真对待错题归因,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
一方面,学生对错误归因认识有如下误区:一“怕”,出于 “面子”方面考虑,即使有些知识是因不理解或掌握不牢固而导致的,也不好意思承认;二“烦”。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责任心的缺失,对错题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失去兴趣,改错就更烦;三“避”。由于不懂或对学习失去信心,干脆就选择逃避。
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对错题教育也有如下误区:习惯于从头到尾把学生做错的题目讲解一遍,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即可,很少教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反思、再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对错误不愿也不会“追根溯源”,抑制了学生纠错能力的发展。
(二)养成错题归因的习惯,避免错误重复出现
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不是老师的几句话就能达到,而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坚持不懈地训练。因此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要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之前与学生约定:有错必归因,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错题必须写明错误原因,把错题归因当作作业常规检查内容之一。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训练。要通过教师面对面辅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家校联系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归因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家长会等沟通渠道提高家长对错误的认识。教师还要经常反馈情况,对放弃的学生及时进行引导鼓励,让学生感到教师做这件事情的认真态度,感受到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三)掌握错题归因的方法,对错题加以巩固
心理学表明,学生对自己能够胜任的能力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反之有困难则会消极对待。学生能否乐于进行错题的反思,关键是是否掌握了错题归因的方法。能否熟练进行归因。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错题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反思。学生错题成因,是有类可归,有章可循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在遇到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详细分析,掌握问题所在,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自我对错误的认知和分析,帮助学生并引导其找到有效解决对策,加强其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题解题错误的问题,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