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考试题;集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A)-0088-01
期中考试,我出了这样一道考试题:已知集合A={x|3≤x<7},B={-Y12RA)∩B。这道题目是继选择题和填空题后的第一道大题,题目非常简单,学生只要了解集合常识就可以拿满分。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10%的学生完全答对了,20%的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有70%的学生的答案完全错误。这与我出题的意图:让学生拿到高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事与愿违。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得分率这么低?是因为学生马虎,还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太抽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编排课本时,为了体现数集运算的直观性和展示的简单性,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导致学生对数集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是非常透彻。
集合这部分内容简单而抽象,是后续将要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因为涉及这些函数时,要经常讨论上述各类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而它们的定义域、值域有些是定义在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绝大多数是定义在实数集或其子集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灵活地掌握数集及其运算。而课本上的集合内容,特别是关于数集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进程,不妨专设一课时对学生进行数集的强化训练。
1 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集合在初中数学中多次涉及到,特别联系密切的是下面两部分内容: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加强这两方面的复习,对以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构成的集合进行强化练习,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有限集与无限集,而且还能认识到构成数集的元素不完全只有整数,也有小数、无理数等,从而强化对实数集的认识。
2 充分利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特点,结合数轴,让学生直观感受数集及其运算特点。比如,有限集、Venn图、无限集、数轴都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从示范到练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养成一题一数轴,题题有数轴,解决数集问题始终离不开数轴的习惯。
3 切忌无限扩大数集内容。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同步辅导资料,为了保持集合内容的完整性,增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问题等,无形中增加了数集知识的高度和难度。研读新课程体系,“不等式”编排在必修5及选修4-5,高一就教学上述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还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4 把集合当作一种语言进行教学。集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对象。集合语言,作为高中数学引入的第一个概念,不但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更对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如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不等式等有很强的指导性。学好集合语言,就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把集合当作一种语言来进行教学。
5 借助集合的学习,特别是数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增加了很多内容,知识的难度也增加了,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单纯的模仿已经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以数集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这一道考试题中,折射出一个事实: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拘泥于课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就本论本,必然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知识,对相关知识、相关思想、相关方法成竹在胸,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等实际,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删选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A)-0088-01
期中考试,我出了这样一道考试题:已知集合A={x|3≤x<7},B={-Y12
集合这部分内容简单而抽象,是后续将要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因为涉及这些函数时,要经常讨论上述各类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而它们的定义域、值域有些是定义在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绝大多数是定义在实数集或其子集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灵活地掌握数集及其运算。而课本上的集合内容,特别是关于数集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进程,不妨专设一课时对学生进行数集的强化训练。
1 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集合在初中数学中多次涉及到,特别联系密切的是下面两部分内容: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加强这两方面的复习,对以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构成的集合进行强化练习,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有限集与无限集,而且还能认识到构成数集的元素不完全只有整数,也有小数、无理数等,从而强化对实数集的认识。
2 充分利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特点,结合数轴,让学生直观感受数集及其运算特点。比如,有限集、Venn图、无限集、数轴都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从示范到练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养成一题一数轴,题题有数轴,解决数集问题始终离不开数轴的习惯。
3 切忌无限扩大数集内容。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同步辅导资料,为了保持集合内容的完整性,增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问题等,无形中增加了数集知识的高度和难度。研读新课程体系,“不等式”编排在必修5及选修4-5,高一就教学上述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还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4 把集合当作一种语言进行教学。集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对象。集合语言,作为高中数学引入的第一个概念,不但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更对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如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不等式等有很强的指导性。学好集合语言,就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把集合当作一种语言来进行教学。
5 借助集合的学习,特别是数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增加了很多内容,知识的难度也增加了,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单纯的模仿已经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以数集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这一道考试题中,折射出一个事实: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拘泥于课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就本论本,必然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知识,对相关知识、相关思想、相关方法成竹在胸,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等实际,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删选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