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白人类进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纪元,海洋教育也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蓬勃发展态势。在今年世界海洋日前夕,本刊专访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长仁,就当前海洋教育的发展现状、育人政策优势,以及身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正在发挥的重要作用等进行了对话。
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坚定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王长仁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已清楚地表达了应当树立人海和谐的发展观,而青年人应更好地认识海洋、了解海洋、保护海洋,在当下前所未有的开放大局之中,让青春远航、搏击的能量更强。
和谐共生一脉承
《中华儿女》: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奋斗目标的提出,海洋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不断突显。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何为“海洋教育”?
王长仁:从内容上来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识、学、懂、用。从受众角度来说,我们又分为狭义的海洋教育和广义的海洋教育。狭义的海洋教育是指针对在校生的教育,包括海洋类高校、中小学。海南的一些小学中,就有这方面的课程内容。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偏重“识”“学”这两个阶段,即认识了解、学习实践,而大学生群体要更加懂得如何在以保护为前提下,更深入地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广义的海洋教育则扩展到全社会的范畴。
具体的内容而言,我们现在大致分为数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的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与人文(历史、文化、风俗)两个方向。
《中华儿女》:开发海洋,教育先行。我国高等海洋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王长仁: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改革开放前属于开创期。1946年,厦门大学设立海洋系,这是海洋教育的里程碑事件,1959年发展而成的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等都属于开创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将其归纳为发展期。这个阶段加大了海洋高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与增加了相关的研究。同时,众多综合性大学开办起海洋学院。特别是近几年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沿海省份纷纷办起了海洋大学。目前,全国独立的海洋高校共7所,专门从事海事方面的有两所;据我们学校专家统计,综合性高校中设立二级海洋学院的高校全国约有18所。总体来说,现在是方兴未艾。
《中华儿女》: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全球海洋發展开启新纪元。这对我国海洋教育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王长仁:这确实是全球通力合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则公约也使得我们更进一步把对海洋的认识从自然科学方面向人文科学领域来拓展。从一个简单的基本认识,到开始深刻关注海洋的历史、文化,尤其人与海洋如何和谐共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讲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不管是从维权的角度,还是海洋相关的经济、法律、生态权益,以及海洋教育都更进一步。
《中华儿女》:自古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关于海洋教育,有哪些一脉相承的育人理念和观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具体发展上有怎样的延续?
王长仁:这方面还是很有意思的。在我们古老的《诗经》中有一首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表面是写鱼儿在海藻间快乐地游玩,周王在镐京愉快地饮酒。这种比兴手法实际上体现了鱼和藻是分不开的,是生态观的一种表达。另外,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讲人与自然和平共处,不能讲征服和被征服,因此这首诗歌也传递了一种系统认识万物的思维模式。再推演到我们认识海洋,会先讲洋、流,再讲它的运动、当中的生物……因此,在海洋教育上,如何更深入地去思考、拓展这种传统精神的实质——人与自然辩证统一,既有针对性,又有重要价值。
在2015年9月之前,我们叫琼州学院,属于综合性大学。2015年,在时任省长刘赐贵同志的支持和推动下,我们更名设立为热带海洋学院,这体现了国家海洋教育版图中的一个重要布局。现在对全校学生统一开设两门必修课一一《海洋科学概论》、《南海历史》。每年的世界海洋日,我们会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志愿服务活动也是特色之一。我们有义务来宣传、丰富大众对节约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海洋人才建设是关键
《中华儿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海洋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整体功能愈加显著。为培养海洋专业人才,我国当前的海洋教育政策有哪些利好?
王长仁:实际上,近年来海洋类学院的蓬勃快速发展,体现的正是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我们学校更名设立时,教育部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批复了,还比如教育部不久前批准了江苏连云港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这些都体现了主管部门对于海洋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对于新兴海洋高校实行省市共建,部署高校进行多方面的对口支援。
《中华儿女》:“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等机遇对海洋教育的发展提出更多要求。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有哪些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海洋教育现状存在哪些不足,您有怎样的建议?
王长仁:我们坐落于三亚,直接面向祖国的最南端,这是我们的区位优势。同时,我们处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头堡位置、面向东盟,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独特的优势,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实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具体的布局上,首先,我们对于深海的探测、海洋能源的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研究方面都在有序开展,包括海底的可燃冰、海洋生物。其次,还有海事管理、船舶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建设,这也是海南发展的要求。我们还正在筹划建设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库、相关种质库,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正在陆续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加强人文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现阶段正在落实筹建海南马来西亚教育基地,以及陆续同印尼(汉学院)、文莱(汉语班)、泰国等开展多方位合作。现在我们作为海洋类大学仅发展了近四年,是刚刚开始。
近年来,海洋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确实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高端人才的稀缺,这是现阶段较为棘手和普遍的问题,也间接影响了海洋类学科专业的设置;目前海洋类教学还缺乏严格统一的教学规范。再者,在教学条件、实践实习领域还有待加强,海洋是一门实践类专业,确实有先天的发展难度。
从广义的海洋教育方面,我们还是要加强对全体国民海洋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我们现在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很重要,但很容易忽视海洋保护。因为海洋的环境变化并不是立刻体现的,海洋的污染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当发现问题时,可能为时已晚。我们讲海洋是一个系统,它出现问题时,可能整个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了,而且可能是不可逆的。
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讲,我们目前中小学相关的海洋知识传播和教育是不够的。比如,可以在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海洋知识。在其他宣教方面,应给予海洋保护更多重视和支持。
责任编辑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