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问题;灌输;讨论;组织者;引导者;学习潜能;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36-01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消极地学,机械地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宗旨,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1.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師都已经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地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不直接去“灌”学生,而是让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危害更大。
2.“讨论”流于形式。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而优生则轮流“发表演说”。
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教学过程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都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能力。
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给学生“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又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
2.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使学生觉得知识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实践得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36-01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消极地学,机械地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宗旨,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1.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師都已经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地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不直接去“灌”学生,而是让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危害更大。
2.“讨论”流于形式。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而优生则轮流“发表演说”。
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教学过程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都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能力。
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给学生“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又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
2.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使学生觉得知识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实践得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