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限制了其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水平。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防止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且也能够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策略,将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点與难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强学生认知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感悟问题,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的直接影响,在他们感兴趣的课程中,能够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该注重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获得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并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枯燥的课堂会由于趣味性元素的融入而变得更加生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为其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比如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较大,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应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在游戏关卡中设置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意识到问题情境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防止课堂过于娱乐化而限制了教学任务的推进。
二、增强情境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时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生活化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对于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尤为关键。教师应该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影响,重视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够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拓展与延伸。运用生活现象或者案例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解释,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2]。重视对学生过往生活经验的唤醒,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能够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中增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小学生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原则下创设问题情境,防止学生出现较大的不适应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保障问题的层次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作为目标,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其在回答问题中体会到数学世界的乐趣与成就感[3]。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该设置拓展性问题,使学生能够摆脱教材的束缚,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针对性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加强实践应用
实践性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应该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优势与价值。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增强学生思维活跃性与创造性[4]。比如在三角形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身边的三角形物品如红领巾,在测量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问题和结论进行印证,从而在认知冲突中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增强学生的认知发展。
总之,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能够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情境生活化、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和加强实践应用等途径,保障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需求。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予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
[2]王玉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52-53.
[3]王春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86.
[4]夏延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9):29.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策略,将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点與难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强学生认知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感悟问题,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的直接影响,在他们感兴趣的课程中,能够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该注重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获得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并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枯燥的课堂会由于趣味性元素的融入而变得更加生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为其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比如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较大,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应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在游戏关卡中设置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意识到问题情境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防止课堂过于娱乐化而限制了教学任务的推进。
二、增强情境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时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生活化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对于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尤为关键。教师应该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影响,重视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够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拓展与延伸。运用生活现象或者案例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解释,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2]。重视对学生过往生活经验的唤醒,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能够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中增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小学生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原则下创设问题情境,防止学生出现较大的不适应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保障问题的层次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作为目标,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其在回答问题中体会到数学世界的乐趣与成就感[3]。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该设置拓展性问题,使学生能够摆脱教材的束缚,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针对性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加强实践应用
实践性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应该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优势与价值。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增强学生思维活跃性与创造性[4]。比如在三角形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身边的三角形物品如红领巾,在测量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问题和结论进行印证,从而在认知冲突中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增强学生的认知发展。
总之,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能够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情境生活化、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和加强实践应用等途径,保障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需求。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予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
[2]王玉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52-53.
[3]王春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86.
[4]夏延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9):2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