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信息层面上阻碍了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本文对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提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当前,双向选择制度已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模式,但是就业系统中用人单位、学生、学校、政府四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致使在信息层面上阻碍了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找到解决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经济关系一方知情,另一方不知情,知情的一方有利用信息优势行骗讨便宜的动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自2002年以来,劳动力市场整体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但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劳动力市场的这一现象,集中暴露出我国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少岗位出现劳动力紧缺状况。
  2.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不适应。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其次,一些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及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3.用人单位难以获得毕业生的真实信息。在就业协议订立前,求职者知道自己的能力信息,而用人单位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在同一学历要求之下,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离职率低的优秀毕业生。但是毕业生的能力信息属于个人私人信息,用人单位很难完全获取,另外,如果用人单位依靠各类证书或通过询问求职者来选择,由于作假的成本很低,因此可能面临着低能力毕业生不说实话的道德风险,而用人单位限于信息成本和资源的有限性无法完全准确判断求职者证书的真假优劣,这就给作假者以可乘之机,使得真正高能力毕业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4.毕业生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真正关注的信息。每个用人单位在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时都会表示自己能够提供让求职者满意的待遇。在这些条件中,工资、住房、配偶调动等信息是明显的、公共的,而诸如工作单位的人文环境是否有利于职工的个人发展,工作单位的具体规章如何等信息,只有求职者在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才有可能真正了解,有时甚至工资、住房等信息也是某些用人单位的私有信息,因为有些用人单位在表示可以提供这些待遇时,往往还留有一些附加的条件。
  5.社会总需求增长速度小于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一定时期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及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为80万~100万个。因此,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但从目前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总量不足,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一定影响;其次,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比重下降,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减员增效,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人员精简分流,不仅不能像以往那样吸纳大量劳动力,相反还造成了大量从业人员的体制性失业。同时,毕业生数量的增幅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社会总需求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也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1.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政府推行相关的就业政策,而且要努力消除就业制度障碍影响:一是要确保就业政策得以及时落实;二是要尽量缩小全国各地就业政策上的过大差距;三是要根据各区域经济情况的不同做出必要合理的政策倾斜。毕业生可以依据实际能力与职业特点、岗位的要求合理匹配,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就业压力。
  2.高校应深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首先,高等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其次,高等学校要时刻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毕业生质量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3.建立健全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档案内容单一,无内涵,未能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反映大学生真实面貌的档案本身就存在着信息不全的事实情况。故此,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是消除大学生就业系统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首先,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记录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其次,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诚信是做人之本,是企业用人之根,大学生信用档案主要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信用行为记录,如:学生学费缴纳情况,教育助学贷款偿还情况,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校园一卡通使用情况,图书借还情况等;第三,学生档案电子化,目前,我国已实现网上招生,学生高中时期的基本情况已电子化,可以利用此基础,加以衔接,把大学时期的综合档案电子化治理,有些学生作品、图片记录可以通过多媒体加以处理,使学生档案全面化,内容丰富,信息充足。
  4.提高考试质量。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入手,完善考试制度,使考试能更好地测试应试者的能力素质。统一考试和认证标准,让证书成为雇员能力信息更有效的证明物,严把高校学历关和职业证书关,使受教育水平更好地反映学员的能力素质。探求考试证书以外的其他反映求职者能力信息的新方式,建立利用其他信息传递来考查劳动者能力的制度,发展科学的人才鉴定方法,在能力信息不确定的就业市场上,人力资源素质测评技术和机构的出现,能使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人力资源素质测评技术和机构的专业知识鉴定或识别毕业生,能使能力信号得以强化或具体化,从而使用人单位能更准确地了解求职者的真实能力信息。
  5.改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要求就业市场参与主体充分公开自己的相关信息,增加就业过程的共同知识从而减少私人信息或隐蔽信息。如,通过信息传递机制的改善,提供真实的市场信号;积极培育大学生就业中介机构,使其具有社会服务、信息沟通、协调和治理功能,同时,大学生就业中介机构的建立应是民间的具有独立营利性机构,它不隶属于政府机构,但是它受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受行政治理宏观调控。此外,大学生就业中介机构可以借鉴国外同性质的机构运行模式,结合我国国情,以政府为依托,以学校为基础,以企业为纽带,形成相对独立于政府、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就业中介机构。
  6.借助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加大就业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国家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信息预测机制,特别是要对未来几年内毕业生就业需求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就业专业预警。学校则要把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培训,从而减少由于学生在求职时不能正确地向用人单位传递能力信息而造成的就业困难。
  上述方法是信息不对称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办法的有益参考。此外,要解决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还需要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发达国家各高校都十分注重对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及时把各种社会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信息网络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
  
  [参考文献]
  [1]曾之光,沈士仓.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J]. 人口与经济,2003,(6): 58, 69-72.
  [2]王轶,李铁军. 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传递作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67-69.
  [3]骆珣,杨樨.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经济学解读[J]. 商业时代,2006, (11): 9-10.
  [4]张桂春,曹迪.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宜之计”现象解析[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5): 65-67, 80.
  [5]汤宏波 .高学历“追逐症”与失业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基于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的研究[J]. 财经研究,2006,32(1): 113-120.
  [6]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徐俊, 年晓萍.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评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09, (1): 56-60.
  项目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0824093)
其他文献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不少教育者认为只有那些从事尖端科学的人才有创造力。这种观念是非常有害的,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难于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表明,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
期刊
摘 要:《周易》不仅开启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用读原典的方法,对《周易》进行了哲思,可以引领人生改变世界,提高境界,把握未来。《周易》对于自然、社会、人类规律的总结:“自强不息”[1]“厚德载物”[1-110页],至今仍然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可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阴阳;变通;中和;易道;意象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根,是中华智慧的根,是
期刊
摘 要:90后大学生经历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他们具有时代赋予的特点。本文在总结90后大学生目标明确,但往往自以为是;思想解放,但易产生过激行为;个性张扬,但自控能力低;竞争意识强,但心理脆弱特点的同时,对他们心理与行为特点的产生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三个角度进行归因分析,并探寻高校对待90后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的对策。  关键字:90后;心理及行为;特点;对策    90后高校
期刊
摘 要:幽默的表达方式普遍应用于广告语篇中,文章拟从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来分析幽默广告的形成和推导过程,并指出幽默现象存在于广告中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会话含意;合作原则;幽默;广告语言    广告是一种促销手段,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过程。交际双方是广告的制作者和广告的受众。为了使广告有更好的劝说效应,广告者频频使用许多行之有效的手法打动观众,以博得观众的青睐或认同。在对广告创意的追求中,许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当前技校学生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技工学校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抓好技校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技校;教学;衔接    教学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学生顺利地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的学习轨道上去。因此抓好教学中的衔接很重要。下面谈谈技校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    一、 技校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对我们当前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助力剂,是开拓学生思维的场所,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途径。本文拟从有效教学概念入手,分析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呈现课堂提问的一些实际操作,提出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教学建议,旨在对课堂提问做出探索性研究。同时,也希望这样的问题式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高效优质教学。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期刊
摘 要:文化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早已证明凡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都是在保持和发扬自身的本色之外,广泛吸收与接纳其它文化的长处,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阐释了中国文化是一个具有多种染色体的文化体系,并兼具融合创新和韧性抗体的特性,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以适当的方式方能融入渗透到这一文化体系之内,达到真正的”和合”,也才可能实现在中国的本色化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所以了解英汉典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  关键词:典故;差异;文化    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包括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英文里指something refers to or
期刊
摘 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跃的生长点。它努力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探索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人与自然”这一特定的视角,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其积极成分,探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延伸和创新,分析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群体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用人单位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各个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也要求甚高。而当前毕业生大多要求专业对口的工作以及应届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缺乏都将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难题。因此,建议大家可以选择考研、出国等方式延迟就业,考虑先就业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