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筷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一日三餐,每个人几乎筷不离手。小小的两根筷子就如手指,能挑、能扒、能夹、能剥、能拌,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叫“箸”,殷商时期就开始使用。《说文解字》日:“箸,饭鼓也。从竹,者声。”最早的筷子是以毛竹制成的,两根小棍,助我们完成摄食大事,后来又有用兽骨、木头、金、银和象牙制作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就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的记载,意思是说纣王生活奢靡,使用的筷子都是象牙制成的,箕子吞声叹气,替国家的前途担忧。
到汉魏六朝时,筷子的使用已很普遍,且制作精良,光亮如镜。汉成帝曾以一双珍贵的文犀辟毒箸赠予爱妃赵飞燕。《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到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大吃一惊,手中之筷不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趁机俯首拾筷,一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把刘备的紧张慌乱掩饰了过去。
及至唐宋,筷子还成了身份的象征。皇室及官臣宴饮皆用金筷。豪门贵胄为了炫耀门第高贵,在乐宴嘉宾时,常配以典雅的牙筷或玉筷。明清时代,镶银筷子非常流行。据说,白银筷子在有毒的食物中一蘸,会很快变黑,能够起到检验食物、预防中毒的作用。由于明代南方的水上人家众多,他们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谱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清代一位美食家曾将“劳君易牙,令我知味”几个字撰刻在一副象牙筷上,刀笔流畅,语意幽默,使其更具有艺术价值。
《红楼梦》第四十回里有一段筷子的生动描写: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用它夹鹤鹑蛋,滑溜溜的,左右不顺手,惹得众人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随后照样换上一双鸟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筷子在不同的时代都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过去,一些地方常将筷子作为嫁女的陪嫁物,当新人双双入洞房时,闹房的人一面往床上扔筷子,一面叫喊“筷子筷子、快生貴子;筷子飞扬,子孙满堂;筷子落地,状元及第”。朋友之间,常以筷子来显示团结的力量,或为同心协力成就一番事业,或表示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便会折筷结义,立誓盟志。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八双筷子祝福大吉大发,十双寓意十全十美、团团圆圆。小小的筷子,因各时期各地方的民俗,被注入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筷子文化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许多名胜旅游区专门定制、销售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筷子,上面印有名胜古迹或旅游纪念标记,以硬木、紫铜、玉石等为材料,结合景泰蓝、雕刻、烙画、镶嵌等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受到国内外游客和收藏者的青睐。据说,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出席国宴,学会用筷子尝遍满桌的中华美食后,他高兴地放下筷子,加拿大一位记者忙把这双筷子抢了去。事后,一些欧美收藏家争相请他转让这双筷子,出价高达数千美元。可,这位记者说:“尼克松访华最独特的纪念品就是筷子,它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象征,出价再高我也不会转让。”
“殷勤问竹籍,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一双双的筷子,既轻巧又灵活,散发着历久弥香的生活气息,可谓是中国的国粹。谁都不会否认,筷子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发明。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叫“箸”,殷商时期就开始使用。《说文解字》日:“箸,饭鼓也。从竹,者声。”最早的筷子是以毛竹制成的,两根小棍,助我们完成摄食大事,后来又有用兽骨、木头、金、银和象牙制作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就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的记载,意思是说纣王生活奢靡,使用的筷子都是象牙制成的,箕子吞声叹气,替国家的前途担忧。
到汉魏六朝时,筷子的使用已很普遍,且制作精良,光亮如镜。汉成帝曾以一双珍贵的文犀辟毒箸赠予爱妃赵飞燕。《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到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大吃一惊,手中之筷不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趁机俯首拾筷,一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把刘备的紧张慌乱掩饰了过去。
及至唐宋,筷子还成了身份的象征。皇室及官臣宴饮皆用金筷。豪门贵胄为了炫耀门第高贵,在乐宴嘉宾时,常配以典雅的牙筷或玉筷。明清时代,镶银筷子非常流行。据说,白银筷子在有毒的食物中一蘸,会很快变黑,能够起到检验食物、预防中毒的作用。由于明代南方的水上人家众多,他们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谱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清代一位美食家曾将“劳君易牙,令我知味”几个字撰刻在一副象牙筷上,刀笔流畅,语意幽默,使其更具有艺术价值。
《红楼梦》第四十回里有一段筷子的生动描写: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用它夹鹤鹑蛋,滑溜溜的,左右不顺手,惹得众人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随后照样换上一双鸟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筷子在不同的时代都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过去,一些地方常将筷子作为嫁女的陪嫁物,当新人双双入洞房时,闹房的人一面往床上扔筷子,一面叫喊“筷子筷子、快生貴子;筷子飞扬,子孙满堂;筷子落地,状元及第”。朋友之间,常以筷子来显示团结的力量,或为同心协力成就一番事业,或表示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便会折筷结义,立誓盟志。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八双筷子祝福大吉大发,十双寓意十全十美、团团圆圆。小小的筷子,因各时期各地方的民俗,被注入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筷子文化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许多名胜旅游区专门定制、销售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筷子,上面印有名胜古迹或旅游纪念标记,以硬木、紫铜、玉石等为材料,结合景泰蓝、雕刻、烙画、镶嵌等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受到国内外游客和收藏者的青睐。据说,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出席国宴,学会用筷子尝遍满桌的中华美食后,他高兴地放下筷子,加拿大一位记者忙把这双筷子抢了去。事后,一些欧美收藏家争相请他转让这双筷子,出价高达数千美元。可,这位记者说:“尼克松访华最独特的纪念品就是筷子,它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象征,出价再高我也不会转让。”
“殷勤问竹籍,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一双双的筷子,既轻巧又灵活,散发着历久弥香的生活气息,可谓是中国的国粹。谁都不会否认,筷子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发明。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