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着阅读展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质疑是语文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展现,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质疑式阅读教学十分适用于文学类的语文素材,可以令学生们对文学作品进行主动性质疑,质疑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的放矢;并非无边猜想,而是科学质疑。利用这一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易地掌握作品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式阅读;教学策略]
质疑式的阅读教学不但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同时也针对教学形式展开质疑,其中对于内容的质疑占据主要地位,具体涵盖了下述内容:课题质疑;词语质疑;难句质疑;空白质疑。本文围绕着上述四个要点,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在下文中探讨了如何利用质疑式阅读手段展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题质疑
题目是整篇文章的提炼,更是观察作者思想的“眼睛”。注意审题,明确把握题目所传递的信息,就能够提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概括。阅读时注重对题目的理解,才能够真正把握课题同文章内容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明确文章的内涵所在,提高阅读效率。所以,重视课题的质疑能够对阅读产生显著的提高效果。这一方法的应用常常出现在题目意义深远的作品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章题目,才能够与作者的思想进行接轨。
例如在介绍人教版教材中《一面》一文时,学生们就表达了对题目的不解。在没有读过全文时,人们都会思索“一面”是否代表了人的衣服面孔或者是其它含义,并不能明确作者想要介绍什么内容,却对文中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这篇文章究竟记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命名为一面?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学生们就能够明确标题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一面”既是指文中“我”只看了书的一面内容便爱不释手,又指“我”同鲁迅先生有过一面之交的意思。全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对其才学与品格的高度赞扬。
当学生们对文章的题目表示疑问,并为了探寻答案而展开深层探索时,就能够将思维引入更深远的方向。
二、词语质疑
每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能够展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其遣词造句进行深入地理解,重点揣摩文章各个词句之中所蕴含的感情,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同学的语文水平具有深刻的意义。这种揣摩并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感悟,还包括对文字承载的思想進行感悟。因此,我们所倡导的词语质疑,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读熟文章、读通文章、读懂文章,不仅读的滚瓜烂熟,还要读的津津有味。通过读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让他们更能体会语言的直观与形象。通过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思想,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作者寄托于文字的感情。这一方法常常应用于用词含蓄,但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之中。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军神》一文中,“从容镇定”一词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不仅直接描写出刘伯承先生的高贵品格,还通过描写沃克先生平时手术的镇静,侧面烘托出本次手术的复杂程度,再次拔高了刘伯承元帅的勇敢与坚韧。学生们通过对词语的质疑,能够深刻了解这四个字背后展现的是刘伯承元帅高大的灵魂。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由浅及深的认识,从而感受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
三、难句质疑
对于疑难句子的质疑常常用来解读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句子不像标题与词语一样直截了当,有时十分积极、正面的词语嵌入到整个句子之中时,或许会起到十分悲凉的效果。句子能够蕴含丰富的情感,可以为文章全篇奠定下基本色调。对文中出现的复杂句子展开质疑,对于学生们的阅读赏析能力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例如在介绍人教版教材中《最后一头战象》时,我让同学们对下述句子展开赏析: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并且深深思索的。文中的主人公是名为“嘎羧”的战象,它面对自身的年迈展现过焦躁不安,它曾重披战甲战甲彰显自己的英武,从重新来到旧地到自此长眠,读者在赏析该句时能够渐渐明白嘎羧的心。只是忘不了挥洒过的热血啊,只是忘不了并肩战斗的伙伴啊!这句话真正彰显了一头战象的勇气与忠诚。通过这种对难句的有效性质疑,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四、空白质疑
空白质疑的手法常常用于散文类文学作品的赏析之中,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桃花心木》一文中,文章末尾处写道“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文章以该句结尾,不仅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种树人为何不来了呢?实际上,种树人之所以来,就是为了让树木可以适应这种生存环境,将少量的养分转化成为巨大的力量,能够经受日晒雨淋,能够自己扎根成长。恰恰如种树人心中所想的,桃花心木成活了,这表明他种树成功了。此类空白质疑,能够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激活原有的知识,拓展了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种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活动。面对教材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的疑问,如此循环往复必然能够提高个人的创造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个人阅读水平得到由浅及深地进步,从而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感悟作品表达的本质与意义,获得人生的启迪。
参考文献
[1]陆国英.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4):9-9.
[2]刘喜林.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10(12):65-67.
[3]王聚元.关于“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1(17):59-61.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式阅读;教学策略]
质疑式的阅读教学不但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同时也针对教学形式展开质疑,其中对于内容的质疑占据主要地位,具体涵盖了下述内容:课题质疑;词语质疑;难句质疑;空白质疑。本文围绕着上述四个要点,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在下文中探讨了如何利用质疑式阅读手段展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题质疑
题目是整篇文章的提炼,更是观察作者思想的“眼睛”。注意审题,明确把握题目所传递的信息,就能够提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概括。阅读时注重对题目的理解,才能够真正把握课题同文章内容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明确文章的内涵所在,提高阅读效率。所以,重视课题的质疑能够对阅读产生显著的提高效果。这一方法的应用常常出现在题目意义深远的作品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章题目,才能够与作者的思想进行接轨。
例如在介绍人教版教材中《一面》一文时,学生们就表达了对题目的不解。在没有读过全文时,人们都会思索“一面”是否代表了人的衣服面孔或者是其它含义,并不能明确作者想要介绍什么内容,却对文中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这篇文章究竟记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命名为一面?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学生们就能够明确标题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一面”既是指文中“我”只看了书的一面内容便爱不释手,又指“我”同鲁迅先生有过一面之交的意思。全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对其才学与品格的高度赞扬。
当学生们对文章的题目表示疑问,并为了探寻答案而展开深层探索时,就能够将思维引入更深远的方向。
二、词语质疑
每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能够展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其遣词造句进行深入地理解,重点揣摩文章各个词句之中所蕴含的感情,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同学的语文水平具有深刻的意义。这种揣摩并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感悟,还包括对文字承载的思想進行感悟。因此,我们所倡导的词语质疑,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读熟文章、读通文章、读懂文章,不仅读的滚瓜烂熟,还要读的津津有味。通过读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让他们更能体会语言的直观与形象。通过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思想,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作者寄托于文字的感情。这一方法常常应用于用词含蓄,但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之中。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军神》一文中,“从容镇定”一词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不仅直接描写出刘伯承先生的高贵品格,还通过描写沃克先生平时手术的镇静,侧面烘托出本次手术的复杂程度,再次拔高了刘伯承元帅的勇敢与坚韧。学生们通过对词语的质疑,能够深刻了解这四个字背后展现的是刘伯承元帅高大的灵魂。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由浅及深的认识,从而感受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
三、难句质疑
对于疑难句子的质疑常常用来解读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句子不像标题与词语一样直截了当,有时十分积极、正面的词语嵌入到整个句子之中时,或许会起到十分悲凉的效果。句子能够蕴含丰富的情感,可以为文章全篇奠定下基本色调。对文中出现的复杂句子展开质疑,对于学生们的阅读赏析能力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例如在介绍人教版教材中《最后一头战象》时,我让同学们对下述句子展开赏析: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并且深深思索的。文中的主人公是名为“嘎羧”的战象,它面对自身的年迈展现过焦躁不安,它曾重披战甲战甲彰显自己的英武,从重新来到旧地到自此长眠,读者在赏析该句时能够渐渐明白嘎羧的心。只是忘不了挥洒过的热血啊,只是忘不了并肩战斗的伙伴啊!这句话真正彰显了一头战象的勇气与忠诚。通过这种对难句的有效性质疑,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四、空白质疑
空白质疑的手法常常用于散文类文学作品的赏析之中,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桃花心木》一文中,文章末尾处写道“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文章以该句结尾,不仅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种树人为何不来了呢?实际上,种树人之所以来,就是为了让树木可以适应这种生存环境,将少量的养分转化成为巨大的力量,能够经受日晒雨淋,能够自己扎根成长。恰恰如种树人心中所想的,桃花心木成活了,这表明他种树成功了。此类空白质疑,能够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激活原有的知识,拓展了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种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活动。面对教材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的疑问,如此循环往复必然能够提高个人的创造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个人阅读水平得到由浅及深地进步,从而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感悟作品表达的本质与意义,获得人生的启迪。
参考文献
[1]陆国英.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4):9-9.
[2]刘喜林.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10(12):65-67.
[3]王聚元.关于“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1(1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