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想对当前的行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久跌之后的反弹,还是新一轮波段炒作的开始,抑或是反转?首先必须弄清楚:大市是怎样从3067点跌下来的。
对此,传媒惯见的,也是主流舆论所归咎的原因,不外是紧缩政策与通胀预期,此外再加一味国际因素,例如美国货币宽松政策的动向、挥之下去的欧债危机是否恶化之类。所有这些当然都可以成为理由,只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对于同一个事件或数据,市场往往可以给出对应的迥然不同的解释——既可以成为做空的理由,亦可以作为做多的理由;司空见惯的利空出尽是利好或者利好出台见光死便是这一逻辑的佐证。之所以出现这种证券市场屡见不鲜的异象,与其说是市场的误读,不如说是适应主力需要为其利用的诡辩,他们总是力图把一切来自基本面的信息经过刻意改造后用来粉饰并服务于自己的战略目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资大众对于市场升跌真正成因的判断。
将3067点之后的大幅调整怪罪于政策收紧与通胀攀高并没有错,不过从博弈的观点看来,一切的利空因素充其量都只要调整趋势的导火索、助燃剂与催化剂,而非促使趋势逆转的真正内在动力。根本的原因在于:做多的资金运动已经走到头了,这一阵营的主力机构在攻上三千点又几经得失后已感到了力有不逮,不复有从年初低点杀上来时弹药较为充足的底气与向上开拓空间的信心。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开始像瘟疫一样蔓延,抛售套现锁住波段利润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小机构本能的第一选择,哪怕他曾是最坚定的多头。
故此,对于本轮下跌,笔者的答案十分明了,而且简单:就是多头在做到了3067点之后再也做不上去了,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什么高台跳水,什么断崖式下跌,什么病来如山倒,就是这么来的。
回顾沪深A股建市以来,波段博弈一直被奉为最高原则。那么原被视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元素,往往只能充当升跌行情的背景。原来以为推出期指及沽空机制可期有所改善,看来也难。可见作为博弈市场的规律,不是想改就改得了的。既如此,向上做不成,反过来向下做,也就屡行如仪了。
这样对于2610点后的止跌回升,就不应该感到突然。一是2650点以上是历史上的密集成交区,近三年中只有三个月股指曾运行在2650点之下,可视为是多头主力必定要死守的生命线,在此位倾力反击是意料之中的;二是从3067点下来已计有四百余点的空间,是可做一个小波段了;三是“五穷六绝七翻身”传得满世界皆知,强化了投资者的抄底心理而进行打提前量的左侧操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对于温总理访英言论的应声而起,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本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笔者认为对于温总理的言论不宜过度解读。想想这几年遏阻房价之艰辛以及宏观调整的曲折,对于通胀这匹不羁的野马能否顺利套上笼头,还是不宜过于乐观。从去年夏天开始每个月都不乏有专家放言CPI已然见顶,实际上却大相径庭。再说对将全年通胀目标调高后再实现的可控,实在看不出来有太大值得为之雀跃的理由。如同对于认为温总理的话透露出紧缩政策已近尾声一样,笔者的回应是无言,惟有将答案留给实践。
至于2610点之后行情性质的判断,我们不妨先问一下自己:导致从3067点下跌的多空态势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了吗?多空力量对比的天秤是否已出现了总体方向的倾斜?假如没有新的成规模的增量资金加盟,仍旧是依赖市场原有的存量资金推动,那么现在就可以作为预判:无论它们怎么折腾,到头来还是难过3000点这一关的,这已经是充其量最大的上升空间了。
提到“五穷六绝七翻身”,本栏早就讲过,这句股谚是蕴含辩证法的。“七”若要“翻身”,前提是先要“五穷六绝”,两者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假如“五”不“穷”,“六”又不“绝”,“七”想“翻身”也很难翻得起来,便不会有经典的“五穷六绝七翻身”行情。现在的行情也正是如此,“五”并不“穷”,“六”更谈不上“绝”,“七”会演绎翻身吗?最好还是看着办吧。
对此,传媒惯见的,也是主流舆论所归咎的原因,不外是紧缩政策与通胀预期,此外再加一味国际因素,例如美国货币宽松政策的动向、挥之下去的欧债危机是否恶化之类。所有这些当然都可以成为理由,只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对于同一个事件或数据,市场往往可以给出对应的迥然不同的解释——既可以成为做空的理由,亦可以作为做多的理由;司空见惯的利空出尽是利好或者利好出台见光死便是这一逻辑的佐证。之所以出现这种证券市场屡见不鲜的异象,与其说是市场的误读,不如说是适应主力需要为其利用的诡辩,他们总是力图把一切来自基本面的信息经过刻意改造后用来粉饰并服务于自己的战略目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资大众对于市场升跌真正成因的判断。
将3067点之后的大幅调整怪罪于政策收紧与通胀攀高并没有错,不过从博弈的观点看来,一切的利空因素充其量都只要调整趋势的导火索、助燃剂与催化剂,而非促使趋势逆转的真正内在动力。根本的原因在于:做多的资金运动已经走到头了,这一阵营的主力机构在攻上三千点又几经得失后已感到了力有不逮,不复有从年初低点杀上来时弹药较为充足的底气与向上开拓空间的信心。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开始像瘟疫一样蔓延,抛售套现锁住波段利润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小机构本能的第一选择,哪怕他曾是最坚定的多头。
故此,对于本轮下跌,笔者的答案十分明了,而且简单:就是多头在做到了3067点之后再也做不上去了,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什么高台跳水,什么断崖式下跌,什么病来如山倒,就是这么来的。
回顾沪深A股建市以来,波段博弈一直被奉为最高原则。那么原被视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元素,往往只能充当升跌行情的背景。原来以为推出期指及沽空机制可期有所改善,看来也难。可见作为博弈市场的规律,不是想改就改得了的。既如此,向上做不成,反过来向下做,也就屡行如仪了。
这样对于2610点后的止跌回升,就不应该感到突然。一是2650点以上是历史上的密集成交区,近三年中只有三个月股指曾运行在2650点之下,可视为是多头主力必定要死守的生命线,在此位倾力反击是意料之中的;二是从3067点下来已计有四百余点的空间,是可做一个小波段了;三是“五穷六绝七翻身”传得满世界皆知,强化了投资者的抄底心理而进行打提前量的左侧操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对于温总理访英言论的应声而起,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本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笔者认为对于温总理的言论不宜过度解读。想想这几年遏阻房价之艰辛以及宏观调整的曲折,对于通胀这匹不羁的野马能否顺利套上笼头,还是不宜过于乐观。从去年夏天开始每个月都不乏有专家放言CPI已然见顶,实际上却大相径庭。再说对将全年通胀目标调高后再实现的可控,实在看不出来有太大值得为之雀跃的理由。如同对于认为温总理的话透露出紧缩政策已近尾声一样,笔者的回应是无言,惟有将答案留给实践。
至于2610点之后行情性质的判断,我们不妨先问一下自己:导致从3067点下跌的多空态势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了吗?多空力量对比的天秤是否已出现了总体方向的倾斜?假如没有新的成规模的增量资金加盟,仍旧是依赖市场原有的存量资金推动,那么现在就可以作为预判:无论它们怎么折腾,到头来还是难过3000点这一关的,这已经是充其量最大的上升空间了。
提到“五穷六绝七翻身”,本栏早就讲过,这句股谚是蕴含辩证法的。“七”若要“翻身”,前提是先要“五穷六绝”,两者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假如“五”不“穷”,“六”又不“绝”,“七”想“翻身”也很难翻得起来,便不会有经典的“五穷六绝七翻身”行情。现在的行情也正是如此,“五”并不“穷”,“六”更谈不上“绝”,“七”会演绎翻身吗?最好还是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