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有两个小孩,女儿只有2岁,还不会读书;儿子已经8岁了,正在上小学3年级。我住在美国,孩子在美国上学,但我小时候是在中国上学。所以,我想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儿童的阅读水平。
依我之见,中国正面临儿童阅读危机。
中国儿童读什么
看一下亚马逊在中国的童书销售排行榜,排在前面的书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是《我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宝宝第一套好性格养成书》以及《宝宝第一套高情商养成书》这种一看就特别实用的书;另一类是《格林童话》《小王子》等所谓的经典作品。
这些书的目标消费者不是儿童,而是家长。出版商并不在意儿童喜不喜欢,他们在意的是家长怎么想。家长想的是给孩子增加技能点,把这些价值感满满的书买回家,就好像给孩子戴上了新首饰。
再看看亚马逊美国官网上的童书销售排行榜,排在前面的大部分是故事书,而且是比较新的故事书——最老的大概是《哈利·波特》,而不是《格林童话》。故事书才是儿童真正想读的书。新的故事書能上榜,说明美国儿童真的是在读书,而不是买了经典拿回家摆着。
指望买一本彩色画册就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情商,这不叫阅读。
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得体验的行为。你需要沉浸到文本中去,借助作者的描述,自己在头脑中想象一个可能完全不同于身边这一切的世界。与看电视相比,阅读算是一种有门槛的技能,得小心翼翼地培养——对于小孩子来说,阅读就应该是读故事书。
走进中国的任何一家大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永远都是各种考试辅导教材,而且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书籍分类,叫“课外书”。但是我认为,“课外书”这个概念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一切真正的书都是课外书!课内的那叫课本!
总而言之,我感觉中国儿童读的书大多是家长和学校想让他们读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读的。
美国儿童怎样读书
在美国,训练小孩阅读可谓是全民活动。
我家的孩子刚刚出生,还在医院里的时候,就收到了本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送来的一个手提包,里面有书和图书馆的介绍,呼吁家长要多去图书馆。我们住在一座小城,当地政府以市长的名义,给全市所有3岁以上5岁以下的小孩每个月寄送一本书,市长还会在电视里领着孩子们读这本书。
从幼儿园开始,所有的班级都有自己的图书角,所有的正规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我儿子现在上小学3年级,每天的家庭作业只有两项:第一项是数学,老师布置几道题做;第二项是阅读——读什么书都可以,只要你读够20分钟。周末则没有数学作业,只要求阅读40分钟。按中国的标准,这些阅读都是在读课外书,其中绝大部分是故事书。
读书之外,老师还会让学生“写书”,我儿子所在的年级这个学期的一项活动就是每个学生自己写一本“书”,分章节、有封面、有插图、有作者致谢。我儿子写了一个自编的故事,我作为家长还去参加了一次点评。
美国人几乎把读书当成行为艺术,孩子只要拿本书坐在那儿读,家长和老师就会很高兴。至少他不是在看电视。读书活动面临电视和电子游戏的重大挑战,每个家长都在跟孩子就“屏幕时间”讨价还价。小孩天生就喜欢看电视和玩游戏,但不是天生就喜欢读书。
为什么要这么重视阅读呢?因为不管你是读故事书,还是读《十万个为什么》,只要你能读进去,就是很好的思维训练。阅读对人语言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哪怕别的都不算,单看语言能力这一项,阅读就是一件让人受益终生的事。2011年有一项大规模的综合研究,说阅读时间决定了一个典型幼儿园学生12%的语言能力,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13%,对初中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19%,对高中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30%,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34%。小孩读的书越多,语言表达能力就越强,而且这个效应随着年级越高越明显。
阅读的本质,是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身边日常接触的世界实在是太平淡了,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这个探索的过程应该是个人化的,我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越走越远。理想的局面是孩子告诉你他想读什么书让你给他买,而不是你告诉孩子他应该读什么书。
我在儿子所在的学校看到过一个宣传栏,上面挂着一些流行的儿童小说,包括《哈利·波特》《饥饿游戏》《蝇王》之类,让你猜猜其中哪些书曾经被某些国家列为禁书。把书掀起来就能看到答案,结果发现好几本看上去人畜无害的书都被禁过。这个宣传栏的最下面,一行大字自豪地写道:“我们学校绝对不禁书!”
这就是美国人民的阅读状况——以自由读书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