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18例小儿腹痛患者做腹部扫查,排除其他疾病,重点检查右下腹及脐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并对二维及血流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儿在腹腔内均可清晰显示椭圆形肿大的淋巴结。长经:0.8-2.9cm,横经0.46-1.16cm,数量为多发,经临床治疗后复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结论 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操作的简便性,更加有效地为临床治疗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高频探头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7-02
小儿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小儿腹痛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出现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腹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为著。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由于患儿主诉表达能力差,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高频远场聚焦性能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加上超声具有操作简捷无痛性等特点,是目前认为对急性腸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如下是我院对118例患儿实施高频超声诊断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以腹痛就诊患儿共118例,男性75例,女性43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5岁,患儿多以脐周或右下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或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52例患儿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体温升高等。
1.2 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LUGIQ2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12MHz。检查时取仰卧位,探头置于腹部对全腹多切面常规扫查,并观察腹部肠间隙有无积液、肿块、肠梗堵、肠套叠、腹膜有无增厚、阑尾有无增粗等异常征象后用高频探头扫查腹腔,重点观察右下腹、脐周等疼痛显著处仔细观察肠间隙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扫查方法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变换切面,适度加压,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方法排除肠管、血管等其他结构,确认淋巴结后记录其数目、大小、包膜、边缘、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用彩色多普勒(CDFI)监测淋巴结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冻结图像后测量肠系膜淋巴结的纵径、横径。诊断标准;同一区域肠系膜有两个以上淋巴结显示,最大切面纵轴经>10mm,横轴经>5mm,并计算其纵横之比。纵横轴之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串珠状排列,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多。
2 结 果
2.1 超声表现 在118例腹痛患儿中,均可探及椭圆型低回声结节即淋巴结。68例在右下腹,在脐周探及为29例。20例在右下腹和脐周同时探及。探及的淋巴结数量多,大小不一,分布于腹腔肠管周围,沿肠系膜走行部位显示为数个或多发性串珠状堆状分布的椭圆形节结,多数类似靶样即中心部回声略强周围回声减低皮髓质分界清楚,包膜完整光滑,部分淋巴结紧密相贴有重叠,肿大的淋巴结最大为2.6cm*1.2cm,最小为0.6cm*0.4cm,最大纵横径之比在1.6-2.2之间。纵横比也称椭圆型指数,是目前能唯一鉴别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方法。若纵横比为2,则超声区别正常反应性淋巴结和病理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1%-95%。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均可探及血流信号。根据血流多少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少血流型:结节内见散在斑点状血流信号。②多血流型:内见多条血流呈树枝状分布。
2.2 随访 经抗炎、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后超声随访复查,大部分患儿(76例)肿大的淋巴结一周-二周内消失。少部分(28例)肿大淋巴结逐渐缩小,数量减少也有在一个月内消失的。有14例患儿在三个月后复查仍可见2-5枚淋巴结,但纵径<1cm,横径<0.5cm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声像图改变明显。
3 讨 论
产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很多病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或急性阑尾炎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随着高频超声的应用,为临床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和其他类似症状腹部病症提供有利的检查手段。高频探头超声图像能清晰显示腹部0.5cm以上的肿大淋巴结.在声像图上本病应于急性阑尾炎、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核性淋巴结炎相鉴别。①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回声管状结构,形如蚯蚓状或手指状横切面可见阑尾壁结构,与肿大的淋巴结呈肾形或豆形低回声有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急性阑尾炎可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淋巴结数量少,因此在检查中若发现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还应仔细观察阑尾是否增粗,排除肿大淋巴结为急性阑尾炎所致;②恶性淋巴瘤:肿大的淋巴结形态饱满趋向圆形,纵横经之比小于2,边缘较清楚,多有融合现象,内部呈低回声,结构层次紊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及周围均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③转移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饱满呈圆形,纵横经之比小于2,周边包膜不清或有切记,中央髓质强回声变窄或消失对周围组织有挤压及浸润。④结核性淋巴结炎:随着病程延长,肿大的淋巴结多相互融合成串珠状或不规则,内部有液化、钙化等可合并腹水。而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经过抗炎治疗多在一至两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利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方便、实用、无创伤等优势,是有效防止疾病误诊检查的最佳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也易被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值得普遍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方慧.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J].国际卫生导报,2013,19(13).
[2] 郭文平,郭晓莲,梁小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535-536.
[3]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1.
【关键词】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高频探头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7-02
小儿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小儿腹痛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出现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腹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为著。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由于患儿主诉表达能力差,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高频远场聚焦性能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加上超声具有操作简捷无痛性等特点,是目前认为对急性腸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如下是我院对118例患儿实施高频超声诊断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以腹痛就诊患儿共118例,男性75例,女性43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5岁,患儿多以脐周或右下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或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52例患儿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体温升高等。
1.2 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LUGIQ2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12MHz。检查时取仰卧位,探头置于腹部对全腹多切面常规扫查,并观察腹部肠间隙有无积液、肿块、肠梗堵、肠套叠、腹膜有无增厚、阑尾有无增粗等异常征象后用高频探头扫查腹腔,重点观察右下腹、脐周等疼痛显著处仔细观察肠间隙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扫查方法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变换切面,适度加压,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方法排除肠管、血管等其他结构,确认淋巴结后记录其数目、大小、包膜、边缘、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用彩色多普勒(CDFI)监测淋巴结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冻结图像后测量肠系膜淋巴结的纵径、横径。诊断标准;同一区域肠系膜有两个以上淋巴结显示,最大切面纵轴经>10mm,横轴经>5mm,并计算其纵横之比。纵横轴之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串珠状排列,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多。
2 结 果
2.1 超声表现 在118例腹痛患儿中,均可探及椭圆型低回声结节即淋巴结。68例在右下腹,在脐周探及为29例。20例在右下腹和脐周同时探及。探及的淋巴结数量多,大小不一,分布于腹腔肠管周围,沿肠系膜走行部位显示为数个或多发性串珠状堆状分布的椭圆形节结,多数类似靶样即中心部回声略强周围回声减低皮髓质分界清楚,包膜完整光滑,部分淋巴结紧密相贴有重叠,肿大的淋巴结最大为2.6cm*1.2cm,最小为0.6cm*0.4cm,最大纵横径之比在1.6-2.2之间。纵横比也称椭圆型指数,是目前能唯一鉴别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方法。若纵横比为2,则超声区别正常反应性淋巴结和病理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1%-95%。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均可探及血流信号。根据血流多少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少血流型:结节内见散在斑点状血流信号。②多血流型:内见多条血流呈树枝状分布。
2.2 随访 经抗炎、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后超声随访复查,大部分患儿(76例)肿大的淋巴结一周-二周内消失。少部分(28例)肿大淋巴结逐渐缩小,数量减少也有在一个月内消失的。有14例患儿在三个月后复查仍可见2-5枚淋巴结,但纵径<1cm,横径<0.5cm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声像图改变明显。
3 讨 论
产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很多病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或急性阑尾炎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随着高频超声的应用,为临床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和其他类似症状腹部病症提供有利的检查手段。高频探头超声图像能清晰显示腹部0.5cm以上的肿大淋巴结.在声像图上本病应于急性阑尾炎、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核性淋巴结炎相鉴别。①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回声管状结构,形如蚯蚓状或手指状横切面可见阑尾壁结构,与肿大的淋巴结呈肾形或豆形低回声有明显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急性阑尾炎可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淋巴结数量少,因此在检查中若发现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还应仔细观察阑尾是否增粗,排除肿大淋巴结为急性阑尾炎所致;②恶性淋巴瘤:肿大的淋巴结形态饱满趋向圆形,纵横经之比小于2,边缘较清楚,多有融合现象,内部呈低回声,结构层次紊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及周围均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③转移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饱满呈圆形,纵横经之比小于2,周边包膜不清或有切记,中央髓质强回声变窄或消失对周围组织有挤压及浸润。④结核性淋巴结炎:随着病程延长,肿大的淋巴结多相互融合成串珠状或不规则,内部有液化、钙化等可合并腹水。而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经过抗炎治疗多在一至两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利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方便、实用、无创伤等优势,是有效防止疾病误诊检查的最佳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也易被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值得普遍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方慧.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J].国际卫生导报,2013,19(13).
[2] 郭文平,郭晓莲,梁小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535-536.
[3]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