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懂得如何去欣赏及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中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及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在教学中以德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师资人才。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意识缺乏,就不能培养出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就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中职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职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更重要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教师应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小环境。以我们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法决定行动,只要学生内心想进行创新的活动和学习,就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四、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实现教学多样化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再比如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演化规律的认识和文学素养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应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探究演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不固守于自己对事物的观念,而应以相互激励、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的心态构建师生活力课堂,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师生交往中迸发出新的意义。
结束语: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和时代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兴趣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厌学的现状。而后现代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值得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1(08)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焦银生.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识教育浅论[J].文学教育(上),2011(01)
[4]柳传堆.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J].三明学院学报,2011(01)
[5]张怡.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关键词:中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及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在教学中以德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师资人才。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意识缺乏,就不能培养出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就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中职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职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更重要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教师应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小环境。以我们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法决定行动,只要学生内心想进行创新的活动和学习,就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四、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实现教学多样化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再比如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演化规律的认识和文学素养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应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探究演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不固守于自己对事物的观念,而应以相互激励、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的心态构建师生活力课堂,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师生交往中迸发出新的意义。
结束语: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和时代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兴趣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厌学的现状。而后现代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值得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1(08)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焦银生.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识教育浅论[J].文学教育(上),2011(01)
[4]柳传堆.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J].三明学院学报,2011(01)
[5]张怡.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