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绘画公共体验课实践与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龟兹石窟壁画是中国经典的传统绘画,却并不被大众认识和了解,本文以岩彩绘画公共教育体验活动课程——《龟兹壁画摹写》为例,从龟兹壁画摹写的主题切入,带领学生认知并体验中国传统经典的岩彩绘画,用简单易行的模版方式理解岩彩绘画的层面叠加方式,体验岩彩材质的晶莹颗粒及层面叠加,以期对龟兹石窟壁画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教育;岩彩绘画;龟兹壁画;摹写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51-02
   龟兹壁画是岩彩绘画的原点,也是经典的中国传统绘画。2019年1月1日,应上海中华艺术宫之邀,笔者来到中华艺术宫艺术沙龙,开展一期《龟兹壁画摹写》公共教育亲子家庭岩彩绘画体验活动。本文以《龟兹壁画摹写》为例,通过此次岩彩绘画公共体验课,论述如何通过现代的方式,运用模版,既让没有造形能力的小朋友画出画面形象,又能让其了解龟兹壁画,感受岩彩材质,认识岩彩绘画。
   一、《龟兹壁画摹写》的绘制主题
   龟兹石窟是古龟兹境内20余处佛教石窟的总称,它包括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库车县的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阿艾石窟和新和县的托呼拉克艾肯石窟[1]。
  从公元三世纪到十二世纪,有近一萬平方米的壁画,绚丽优雅。由于此次岩彩绘画公共体验课主要是针对少儿群体,考虑到画面难易程度及小朋友们的兴趣点,所以龟兹壁画摹写主题定为菱格动物画。龟兹壁画有一个显著的构图形式,就是菱形格。壁画中的菱形格代表佛教中的须弥山,每一个菱形格中画一个故事,笔者选取了克孜尔石窟224窟,《须摩提女请佛缘》两边有一系列的菱格动物画,取其中一幅《菱格动物——小羊》(如图1所示),作为此次《龟兹壁画摹写》课程的绘制主题。
   二、《龟兹壁画摹写》的色彩配置
   2015年6月,笔者随中央美术学院岩彩画创作研究班师生到新疆龟兹石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摹写考察课程,每日深入洞窟,对原壁画进行色卡对比、色彩及材质采集,并在现场摹写龟兹壁画。二十天的时间,每日进入洞窟摹写,置身于洞窟之中,面对原壁画,笔者由衷地感叹古代画师的智慧,龟兹石窟将近一万多平方米的壁画色彩清新优雅,浓郁庄严。归纳下来可基本概括为六七种颜色,画面多数以青色、绿色为主调,搭配有土红、黑色、白色、赭石等,均为岩彩材质,即天然矿物色及土质色。蓝色是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绿色是孔雀石,红色多为本地的红土,也会用到一些铅丹。此次《龟兹壁画摹写》的画面会用到红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以绿色为主调,蓝色面积次之,红色面积再次,黑白两色为点缀,整体画面清爽柔和,给人以夏天的心理联想和视觉感受。
   三、《龟兹壁画摹写》的课程内容
   《龟兹壁画摹写》课程的第一步,用图片及实物标本展示的形式,带领小朋友重新认识一粒砂,认识岩彩材质。向小朋友展示龟兹壁画所用到的青金石原矿石及加工后的蓝色岩彩颗粒,孔雀石原矿石及加工后的石绿岩彩颗粒,以及雌黄、雄黄、红珊瑚、黑曜石等一系列天然原矿石及矿物色。以图片并置形式向小朋友介绍天然砂岩及天然有色土,从地球物质的角度全面、系统、立体地认知岩彩,认知岩彩材质,换一种角度重新认知人类生存的地球,反思自身与地球的关系。小朋友们都非常好奇,亲手触摸从未见过的矿石标本,第一次认识到岩彩材质的分类、样式,也第一次了解到这些珍贵的矿石、砂岩所磨成的粉竟然可以用来画画。《龟兹壁画摹写》课程从画面内容到画面材质,启发儿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新角度认知。
   课程第二步,东西方经典绘画的赏析。由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石窟岩画到埃及壁画、印度细密画,再到中国龟兹石窟壁画、敦煌壁画,大量图片让小朋友们了解到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多种经典绘画样式,从材质角度了解古代经典壁画所运用的同一种物质——岩彩,了解雌黄、石绿、石青、青金石、红土等色彩在古代壁画中的运用及效果,了解东西方壁画的时间先后。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洗礼,龟兹壁画色彩依然浓郁沉稳,感人至深。笔者在课程中反复重复知识点并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引发小朋友们深入思考。
   在小朋友们对岩彩材质及岩彩绘画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入课程第三步。引领小朋友认识岩彩绘画工具,开始摹写。小朋友们拿到的画板已经贴上了第一层模版,第一步就是先把调好的绿色平涂在画面之上,绘制颜料层的底层。因为是岩彩颗粒,画的时候根据每个小朋友涂抹的方向、力度的不同,则会出现不一样的厚薄肌理效果。在绿色画完之后,取下模版,小朋友与助教老师一起吹干画面,完成绘画层面第一层;之后进行第二步,小朋友与助教老师一起贴模版,绘制画面倒数第二层,蓝色版块,将蓝色颜料平涂于画面之上,再次吹干画面。利用此段时间,穿插赏析龟兹壁画中经典的本生故事,加深小朋友对龟兹壁画的了解,巩固课程不同的知识点;第三步是用少量稀释的白,平涂画面中心的小羊,酸奶状的白色,流淌于蓝色颗粒之间,出现了岩彩绘画“水落石出”的美感。同时,用红土色涂满画面右下角,这一步之后,将模版取下,画面也接近完成,再次吹干画面,画面中心的小羊跃然纸上;最后用稍浓的白色画出小羊的眼睛及耳朵,同时在绿色的须弥山上点画白色花朵,用黑色或红土色画出小花的叶子,每位小朋友的笔触不同,画面的肌理、深浅也随之会有区别,每位小朋友的画面都有独特的面貌。
   至此,一幅龟兹壁画摹写作品完成。课程通过简单易行的模版方式,让小朋友在没有造形能力的情况下,依然能轻松自信地绘画,体验岩彩的质感和绘画的乐趣。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涂抹,一层层色彩颗粒的叠加,简单的三、四层之后,去除模版,整幅画面已完成百分之八十。这样的方法,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并体验了岩彩绘画层面叠加的语言方式: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锦上添花(如图2所示)。
  四、《龟兹壁画摹写》课程中的问题反思
   在此次《龟兹壁画摹写》的课程中,由于小朋友大都是第一次听说和接触岩彩,也是第一次认识龟兹石窟壁画,所以在最初设定课程主题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绘制程序控制在四步以内,每一步的绘制程序之间需要预设相关知识点的故事插入,环环相扣。模版的使用是此次课程的关键点,既强化了小朋友对龟兹壁画层面叠加绘画语言方式的认知,又巧妙避开了小朋友具象造形能力的不足,对于岩彩绘画经典摹写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岩彩绘画是中国绘画中唐代以前的经典绘画,《龟兹壁画摹写》课程进入美术馆,作为公共体验课程,面对各年龄层的大众,是对岩彩绘画的普式传播。通过公共体验课的形式来开展岩彩绘画的实践与研究,能大力提高岩彩绘画的实践效果,同时也能推动岩彩绘画的创作研究。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 克孜尔石窟(第一卷)[M].中国北京,日本东京:文物出版社,株式会社平凡社,1989.
   [2] 胡明哲.龟兹面壁——岩彩绘画语法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胡明哲.溯源 重生——岩彩绘画课程体系实践轨迹[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摘 要: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宏伟目标,需调动各方资源,发挥全国力量来共同实现,作为现代化进程之推进器的大众传媒责无旁贷。本文以《人民日报》2018年全年扶贫攻坚议题报道为研究样本,对有关报道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期冀对主流媒体加强与完善扶贫攻坚议题报道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主流媒体;扶贫攻坚;《人民日报》;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2018年,欧阳娜娜、王源等一批流量明星加入VLOG阵营,让VLOG慢慢从小众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VLOG的制作当中,让它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兴行业。相比于Youtube的视频博主有稳定的商业机制而言,方兴未艾的VLOG行业还缺乏相应的商业模式。既要保证VLOG忠于对生活多元化的的真实记录,实现其文化价值,又要实现商业植入,创造经济收益,“体验式”推广视频成为了新的内容模式。本文以
期刊
摘 要:Web2.0时代,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自媒体正在蓬勃发展,“人人都可以发声”“点对点”互联得以实现,人人都可参与的“微公益”日益发展壮大。然而,微公益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骗捐”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使微公益获得更好的发展。文章选取典型案例——“罗尔事件”,对其加以具体剖析,并试图从政府、媒体、大众、技术以及社会五个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微公益;“罗尔事件”;“骗捐
期刊
摘 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一个时代课题,而内容生态的搭建是推进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人民号”为例,着重研究其内容生态的搭建以及推进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对“人民号”叙事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号”利用政务发布、主流媒体和用户三方力量搭建内容生态,推进深度融合。同时就“人民号”内容生态仍需改进之处做出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号”搭建的内容生态汇集了人民的力量与声音,使其具有了强大的传播力
期刊
摘 要:微信朋友圈中“流利阅读”“刷屏式打卡”现象是一种强势营销影响下的“病毒式”传播,当枯燥的英语学习被赋予社交与仪式的含义时,一场基于英语学习的在场互动仪式开始累积情感能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用互动仪式链模型剖析“流利阅读”刷屏朋友圈背后的互动仪式,提出英语 APP在产品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建立虚拟社群实现“虚拟共在”、设立学习目标与奖励刺激共同关注、创新情怀活动来增加情感能量以及让“神圣
期刊
摘 要:当代影视产业越来越注重作品中声音元素的运用,声音的功能性呈现是作品主題思想、内涵要义外化表现的重要路径。在众多声音元素中,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独立性,置于影视产业中会在原有音乐自身的价值上产生全新的功能意义和内涵价值。本文以经典影片《卧虎藏龙》为研究案例,探究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功能属性,以期提炼电影音乐深层的功能要义。   关键词:电影音乐;主题;意境;叙事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作为理解中国媒体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种重要的新闻职业话语机关,“新闻民工”并未随着新技术时代的到来而成为历史问题,反而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景观”。长期以来,围绕“新闻民工”的研究忽略了媒体从业者自身话语的阐释。本文通过直面中国媒体从业者的深度访谈,探寻他们对新闻民工话语的“在地理解”。研究发现,媒体从业者内部对这一话语呈现较为明显的冲突,尚未形成共识。这一冲突恰恰反映了媒体转型时期媒体从业者复杂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突破瓶颈,发挥优势,实现涅槃,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道深刻命题。珠海传媒集团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抓媒体深化改革重大契机,奋力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1+1>2”的传播效果,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等共融互通,使效果最大化。新闻评论就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评论;融合;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
期刊
摘 要:在最早的电影短片之中,城市和电影就已产生了亲密的互动關系。电影成为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方式,城市的文化发展又影响着电影的创作表达。当下,中国城市建设正朝着趋同化的态势发展,“新都市电影”创作的繁盛也在淡化着城市文化表征的独特性。在这样的时代和创作背景下,鄂尔多斯青年导演周子阳却坚持电影创作对于城市的本土关照。电影《老兽》以书写城市现实生活的方式,通过对城市的物化空间和精神内蕴两个维度的展
期刊
摘 要:报告文学自传入我国以来发展迅速,也提供了诸多富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话题,报告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便是焦点问题之一。徐迟作为一名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对报告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贡献十分突出。徐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观念对报告文学甚至其他叙事文体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报告文学;徐迟;真实与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