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对于信念的培养而言,不仅仅关系到青年自身的发展与成才,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仅需要完善的知识、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精神,更需要健康的体魄。但是现阶段在各高校专门为培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而开办的“青马班”中,却唯独缺少了“体育”的身影。作为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青马班”的举办应该注重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真正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体育;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发展
在共青团中央所印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曾明确强调要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旨在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意识,牢牢把握好思想意识的“总开关”。因此全国各高校纷纷举办“青马班”,切实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仅重视思想理论教育,而缺乏以体育作为代表的身体教育。只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有美好的未来,这对于个人而言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曾明确要求,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而言,必须重视体育并发挥体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一、“青马班”增设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加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高校“青马班”的开办,一大批优秀青年进入到“青马班”的学习和培训过程中。通过增加体育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以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出课堂,身体力行的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后,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内在素质、切实加强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业务素质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建构,从而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时期正是处于构建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参加“青马班”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在这一关键时期为广大青年把握好“思想之舵”。通过体育教育和实践的磨砺,增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吃苦、勇于拼搏、永不言输的精神,有利于塑造青年的良好“三观”。与此同时,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实践和教育,将核心价值观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落实到行动当中,成为社会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实例,以此带动和感染更多人。
(三)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现阶段各高校举办“青马班”,其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观念的教育和培养,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点也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增加体育教育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而言,就是让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目标更加完善和明确。
二、体育的“失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教育观念落后,体质无保障
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认为只需要培养信念意识即可,而形成了认为身体素质不重要的错误观念。这样的教育观念看似重点突出,实则与培养目标离经叛道。因为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一切,才能更好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培养过程中缺少体育教育,那么青年的身体健康无法保障,教育观念也得不到健全和完善。
(二)发展不全面,资源利用率低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仅是要重视思想教育,更要注重身体教育。在缺失体育教育过程的背景之下,即使理论知识教育十分全面和系统,但依旧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培养青年马克思者的任务是委托于全国各高校,但是仅开展理论知识的培养,既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于高校资源而言更是的一种浪费,因此“青马班”在之后的举办过程中,要全面利用好高校资源,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出课堂,经历风雨,磨炼自己。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上文中我们论述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仅仅是注重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身体知识教育,很可能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只会“纸上谈兵”,而无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其想法和创新落地,这样的“人才”不足以称之为真正的人才。董其昌早在几百年前就提出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样重要的论断,而时至今日,我们的培养模式却依旧存在着仅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的情况。试想,我国的青年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手无缚鸡之力”,纵使“腹有万卷诗书”又有何用?那是多么的可悲。因此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切不可将理论与实际变成“两张皮”。
三、拓宽发挥体育教育独特优势的渠道
(一)“动静结合”,优化培养模式
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要突破原有的培养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和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利用好体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在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体健康素质之外,更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通过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力,并形成最大的“合力”,从而实现最佳效果。
(二)整合教育资源,增加培养手段
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各高校所开办的“青马班”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教育、实践资源,在常规体育教育培养方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实践教育的机会和平台,让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利用多渠道的培养模式,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正所谓“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新时代在提升当代青年信念的同时,更要提高和加强信仰的力量。
(三)改革教育理念,完善培养目标
新时代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做到“目标指引实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强化体育教育的作用,切实让体育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指导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全过程。
(四)配强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过程而言,依旧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培养成果。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发挥体育教育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转化为行动力并落地,在增强培训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完成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校具有针对性的举办“青马班”,更是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就必须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和发挥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教育,不断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塑造顽强的体育精神,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以顽强的毅力、超人的品格和不屈的動力来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枫.高校青马工程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J].智库时代,2020 (01):278–279.
[2]胡冰,魏元翠.浅议青马班开展的现实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03):31.
[3]余强.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若干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2 (05):28–29.
[4]吴一凡,穆惠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空间透视[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 (01):4–6.
作者简介:郭嘉星(1995-),男,汉,山西忻州人,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研究。
关键词:体育;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发展
在共青团中央所印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曾明确强调要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旨在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意识,牢牢把握好思想意识的“总开关”。因此全国各高校纷纷举办“青马班”,切实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仅重视思想理论教育,而缺乏以体育作为代表的身体教育。只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有美好的未来,这对于个人而言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曾明确要求,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而言,必须重视体育并发挥体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一、“青马班”增设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加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高校“青马班”的开办,一大批优秀青年进入到“青马班”的学习和培训过程中。通过增加体育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可以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出课堂,身体力行的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后,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内在素质、切实加强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业务素质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建构,从而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时期正是处于构建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参加“青马班”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在这一关键时期为广大青年把握好“思想之舵”。通过体育教育和实践的磨砺,增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吃苦、勇于拼搏、永不言输的精神,有利于塑造青年的良好“三观”。与此同时,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实践和教育,将核心价值观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落实到行动当中,成为社会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实例,以此带动和感染更多人。
(三)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现阶段各高校举办“青马班”,其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观念的教育和培养,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点也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增加体育教育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而言,就是让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目标更加完善和明确。
二、体育的“失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教育观念落后,体质无保障
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认为只需要培养信念意识即可,而形成了认为身体素质不重要的错误观念。这样的教育观念看似重点突出,实则与培养目标离经叛道。因为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一切,才能更好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培养过程中缺少体育教育,那么青年的身体健康无法保障,教育观念也得不到健全和完善。
(二)发展不全面,资源利用率低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仅是要重视思想教育,更要注重身体教育。在缺失体育教育过程的背景之下,即使理论知识教育十分全面和系统,但依旧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培养青年马克思者的任务是委托于全国各高校,但是仅开展理论知识的培养,既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于高校资源而言更是的一种浪费,因此“青马班”在之后的举办过程中,要全面利用好高校资源,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出课堂,经历风雨,磨炼自己。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上文中我们论述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仅仅是注重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身体知识教育,很可能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只会“纸上谈兵”,而无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其想法和创新落地,这样的“人才”不足以称之为真正的人才。董其昌早在几百年前就提出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样重要的论断,而时至今日,我们的培养模式却依旧存在着仅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的情况。试想,我国的青年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手无缚鸡之力”,纵使“腹有万卷诗书”又有何用?那是多么的可悲。因此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切不可将理论与实际变成“两张皮”。
三、拓宽发挥体育教育独特优势的渠道
(一)“动静结合”,优化培养模式
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要突破原有的培养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和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利用好体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在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体健康素质之外,更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通过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力,并形成最大的“合力”,从而实现最佳效果。
(二)整合教育资源,增加培养手段
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各高校所开办的“青马班”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教育、实践资源,在常规体育教育培养方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实践教育的机会和平台,让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利用多渠道的培养模式,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正所谓“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新时代在提升当代青年信念的同时,更要提高和加强信仰的力量。
(三)改革教育理念,完善培养目标
新时代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做到“目标指引实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强化体育教育的作用,切实让体育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指导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全过程。
(四)配强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过程而言,依旧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培养成果。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发挥体育教育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转化为行动力并落地,在增强培训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完成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校具有针对性的举办“青马班”,更是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就必须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和发挥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教育,不断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塑造顽强的体育精神,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以顽强的毅力、超人的品格和不屈的動力来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枫.高校青马工程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J].智库时代,2020 (01):278–279.
[2]胡冰,魏元翠.浅议青马班开展的现实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03):31.
[3]余强.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若干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2 (05):28–29.
[4]吴一凡,穆惠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空间透视[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 (01):4–6.
作者简介:郭嘉星(1995-),男,汉,山西忻州人,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