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既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改革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何科学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再给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落实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进行,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法陈旧,“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统领课堂,无法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沉湎于经验甚至程序化的教学中,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者,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观。《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四个基本理念,从多角度、从多元化全面地、彻底地阐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健康向上发展的课堂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在教学观念上做充分的转变,才利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利于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很多教师感觉比老教材更难讲授了,其实不然,新教材不仅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调整,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呈现课改后的新课堂,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运用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抓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等特点,合理结合情境教学,结合游戏教学等方式去激发,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学起于思,源于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关键因素,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为遇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当学生面临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才会引起积极思维,才会情绪激昂,从而释放更多的学习能量。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充分的结合教学实际,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可设置如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按照原样配相同的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陷入思考中,在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落在实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探究,不断的去创新,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四[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2]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新西部,201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再给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落实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进行,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法陈旧,“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统领课堂,无法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沉湎于经验甚至程序化的教学中,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者,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观。《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四个基本理念,从多角度、从多元化全面地、彻底地阐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健康向上发展的课堂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在教学观念上做充分的转变,才利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利于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很多教师感觉比老教材更难讲授了,其实不然,新教材不仅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调整,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呈现课改后的新课堂,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运用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抓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等特点,合理结合情境教学,结合游戏教学等方式去激发,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学起于思,源于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关键因素,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为遇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当学生面临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才会引起积极思维,才会情绪激昂,从而释放更多的学习能量。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充分的结合教学实际,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可设置如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按照原样配相同的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陷入思考中,在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落在实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探究,不断的去创新,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四[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2]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新西部,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