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与丹参酮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与丹参酮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依那普利组、丹参酮组和依那普利.丹参酮联合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丹参酮和依那普利.丹参酮,经14 d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凝血时间(CT)、血小板数(PLT)、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依那普利组、丹参酮组和依那普利.丹参酮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2.0%和96.0%,显效率分别为50.0%、48.0%和62.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30.0%,显效率10.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CT、SaO2、MPA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联合用药较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 依那普利与丹参酮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改善肺源性心脏病症状,是一组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依那普利;丹参酮;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于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原因是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等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对5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那普利和丹参酮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肺心病急性加重入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入选病例200例,均符合1997年出版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修订诊断标准》,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l生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肿瘤、颅脑外伤、血液病等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Ⅰ组(常规+依那普利治疗)、治疗Ⅱ组(常规+丹参酮)和治疗Ⅲ组(常规+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共4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6-80岁,平均63岁,病程4-26年;并发心律失常20例,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15例,肺性脑病1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0例,Ⅱ级14例,Ⅲ-Ⅳ级26例。治疗Ⅰ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6-81岁,平均63.5岁,病程4-28年;并发心律失常22例,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16例,肺性脑病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Ⅳ级24例。治疗Ⅱ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5-82岁,平均63.5岁,病程4-31年;并发心律失常24例,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15例.肺性脑病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心功能(NYHA分级)I级12例,Ⅱ级14例,Ⅲ-Ⅳ级24例。治疗Ⅲ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4-81岁,平均62.5岁,病程4-30年;并发心律失常20例,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17例,肺性脑病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7例,Ⅱ级11例,Ⅲ-Ⅳ级22例。各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体重指数、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患者人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抗生素控制感染,进行解痉、化痰、平喘等改善肺通气处置,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并根据血气分析与心功能检查结果,及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和(或)利尿剂等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扬子江制药厂生产),初剂量为10 mg,每天2次,根据患者耐受情況逐渐加至靶剂量20 mg。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生产,规格10 mg/ml)8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每天静滴1次。治疗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其中依那普利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用药剂量同治疗Ⅰ组、Ⅱ组。各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期间如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均给予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在用药前后的变化情况。(1)咳嗽、气喘、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2)肺部哕音、颈静脉怒张、水肿及尿量等体征;(3)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凝血时间(CT)、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指标。
  1.4指标检测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包括CT、血小板数(PLT)、SaO2、MPAP等指标;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时间:MVIS-2010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液黏度:DC-N2S多普勒彩超分析仪检测肺动脉压。
  1.5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疾病症状(咳嗽、气喘、心悸等)和体征(肺部哕音、颈静脉怒张、水肿等)消失或明显减轻,尿量增加,血液黏度下降,血氧饱和度增加,平均肺动脉压下降,心功能提高2级;有效:疾病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但未达显效标准,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疾病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各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治疗Ⅰ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0.0%;治疗Ⅱ组显效率为48.0%,总有效率为82.0%;治疗Ⅲ组显效率为62.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30.0%。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Ⅲ组总有效率也优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P<0.05)。见表1。   2.2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Ⅲ组的各项指标均差异显著(P<0.01),治疗Ⅱ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Ⅰ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值、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I组治疗后比较,治疗Ⅱ组、Ⅲ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各组治疗前后CT、PLT、SaO2、MPAP等指标比较,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Ⅰ组的M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Ⅱ组的CT、S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Ⅲ组的Sa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Ⅰ组治疗后比较,治療Ⅱ组、Ⅲ组的Sa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促使右心扩张或(和)肥厚,常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病症。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发生的中心环节,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键因素,这主要是因为缺氧不仅可以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增多,致使肺动脉血管收缩,而且还可以促进平滑肌细胞促分裂素、转化生长因子等分泌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增殖,造成肺动脉结构重建,使肺动脉管腔变窄。此外,还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使血液黏度升高,血流缓慢,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进而发展为心功能衰竭。因此,改善患者血流状况,提高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延缓心室重塑进程,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是非常重要的治疗策略。
  依那普利属于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过程,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促进前列环素生成增多,使肺血管扩张及心率下降,从而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高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中分离出来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止钙超载内流、抑制肺动脉结构重塑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依那普利治疗2个疗程后,平均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后,血液黏度下降,凝血时问延长,血氧饱和度升高;而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后,CT、PLT、SaO2、MPAP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说明依那普利与丹参酮联合使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微血管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患者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进而显著影响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因此我们认为,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肺源性心脏病症状,是一组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以微孔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免疫球蛋白为芯材,对免疫球蛋白胶囊化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麦芽糊精:微孔淀粉为1:1,免疫球蛋白含量10%,总固形物含量40%,喷雾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技术委员会第26次年会于2005年12月22-23日在北京华润饭店召开。标委会顾问,委员,单位委员,秘书处工作人员,卫生部有关部门官员,企业代表及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
2005年12月9日,中国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这是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标志着中国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企业已经走向国际化。
进入2006年,我国迈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期。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整体发展思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住院期间均按爱婴医院要求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知识宣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在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持续性高浓度胰岛素作用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不同表达,从而进一步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为实验对象,研究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分为四组进行实验,即间断性高浓度胰岛素波动组(含100 n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影像特征以及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影像学指标,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血尿酸(UA)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斑块检出率(77例,68.75%)、不稳定斑块检出率(31例,27.68%)、颈动脉狭窄发生率(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1月间接受治疗的96例翼状胬肉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Ⅰ、Ⅱ、Ⅲ三组,其中Ⅰ组为单纯切除,Ⅱ组行合并应用丝裂霉素C(MMC)切除术,Ⅲ组行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切除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基础泪液分泌值(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指数(OSDI),并对术后复发率进行随访比较。结果术后三组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壮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c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内脏脂肪面积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确诊T2DM的患者180例[分为T2DM组60例和T2DM合并CI组(T2DM+CI组)120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对照组),均为壮族,检测三组患者血清Hcy、CysC水平、内脏脂肪面积,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