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是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的一篇作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由此可见,浙江省的作文命题愈来愈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让他们有话可说,而且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材更容易操作。对生活的体验越真实,对生活的认识越透彻,写出的作文就越能充满真情实感,思想观点就越深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中得到一些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体悟。
—、真,乃作文之本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情造文”。但长久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总是把写作技巧放在了第一位。如何开头如何收尾……片面追求语言的华美,立意的精深,构思的新颖独到。更有甚者,将作文的章法用模式固定下来,给学生提供大量材料进行背诵,每次作文则先按固定的套路搭好框架,再取一些相关的原材料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有的干脆“背”几篇美文,考试时“改头换面”、生搬硬套,于是,叫学生写关于坚强的话题时,一夜之间很多孩子都失去了双亲。他们以为随便编个打动人的情节就能得到高分,殊不知千篇一律,聪明反被聪明误。
每次看到这种无病呻吟之作,耳边总是回荡着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即做人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责任重呀!
写作技巧当然也很重要,但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做起:写真话、写真实的自我。作文,不单单是语言的堆砌、文字的组合,更应该是率真性情的流露。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这样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我感觉到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你看《我与地坛》,通篇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美的词藻,却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征服力,其力就在于作者饱含真情,说了真话。可见作文的真谛在于讲真话。写作时,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其实让学生写自我,只要引导他们打开自己的记忆仓库,可写的东西就很多。如2007年高考作文提示所提到的童年,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简单的一句话,有多少素材可以提取。菁菁校园,一草一木;芸芸师生,一笑一颦……这些都是素材呀!宋代黄庭坚说得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作文是学生自己的心灵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教学中提倡“真”,不但能使学生的作文鲜活如鱼,而且能使学生把作文当做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从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善、乃作文之魂
作为首届真性情作文大赛的评委,成都市教育专家李镇西曾讲到,在入围作文的有些作文中,“如果就文字表达而言,文中的语言技巧相当老练;但作文本身却呈现出一种灰暗和玩世不恭:想做职业杀手、想方设法欺骗父母甚至报复父母、捉弄男人、三角恋、偷情怀孕……这是少数参赛作者用娴熟的文字技巧所表现的主题。”“我崇拜鲜血。”“我将一个啤酒瓶砸碎,然后插进他的口腔插进他的喉咙。”“寒潮如尿水泄入尿缸般拥进了四川盆地,同时将爱情挤了出去。”这是他在阅卷过程中,随手从一些作文中摘抄的句子,由此他“不得不为孩子们如此‘成熟’的构思如此‘放肆’的想象感到不安,毕竟在该做梦的年龄,心灵世界是不应该如此灰暗的。”
也许这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真实的感受。
固然,相对于在作文中言不由衷地说些庄严的大话套话,孩子们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对于不太成熟而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我们的引导仅仅停留于“真与假”的事实判断上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价值导向。
善良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它正在为利益所吞噬。
在新课程的教改理念下,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向善,让学生怀着一颗善心去观察、认识我们的世界,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过往。这个世界当然存在许许许多多丑恶的现象,“但我们更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正视(而不是回避)眼前假恶丑的同时,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现美,去抒写美,要将善良、正义、忠诚、气节、平等、博爱、宽容、公正等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孩子们需要滋养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的心理时刻充满阳光,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关心,至少让他们明白父母为自己做贡献不是天经地义,朋友对自己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
三、美,乃作文之彩
作文在求真、向善的基础上,当然也需要修饰一番,毕竟,文章最终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也需给它穿上美丽的外衣。高考作文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以加大对同学们文学素养考查的力度,让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高、审美能力强的同学脱颖而出。
写文章要讲究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那些语言苍白、呆板枯燥的文章是根本没有市场的。而那些文质兼美、用语精美的文章无不受到读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鲜活亮丽,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有文采呢?方法当然很多。
准确地谴词造句
你写的文章最起码的要求是让人看得明白。要让人看明白,用语一定要准确,也就是说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无误地描述自然事物,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而这一切,离不开对词语的恰当选用。
要做到语言准确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积累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深入社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从书本中吸取营养。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其次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春到江南,绿色初盛的景色。此诗用一“绿”字振起全篇,从而凸显了全诗意境,自成高格,成为千古名言。
合理地选用修辞格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要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格。
例如:要表达“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这个意思,如果不用任何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但司汤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可以这样表达:“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前者未用任何修辞手法,虽然也简洁、明白,但缺少文采,索然寡味。而后者,用了比喻的辞格,把苏比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艰难地爬起来的情形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苏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们在嬉笑之余忍不住要掬一把同情之泪。这就是修辞格的一种魅力。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反复、拟人、仿拟、对比、对偶等。
恰当地引用名言
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名言尤其是古典诗词,也是增加文采的有效途径。例如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赞扬王昭君时说:“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着民族间万古常青的友好。”
文中引用“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的诗句,表现了对昭君和亲的肯定,同时,此句的引用,使人们加深了对文句的咀嚼之意,也就成为本段的亮点。
为文真善美,求真是底线,让我们在求真、向善、尚美的理念下,赋予作文教学以新的活力,让作文绽放出特异的光彩。
浙江省绍兴县华甫高级中学(31203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中得到一些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体悟。
—、真,乃作文之本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情造文”。但长久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总是把写作技巧放在了第一位。如何开头如何收尾……片面追求语言的华美,立意的精深,构思的新颖独到。更有甚者,将作文的章法用模式固定下来,给学生提供大量材料进行背诵,每次作文则先按固定的套路搭好框架,再取一些相关的原材料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有的干脆“背”几篇美文,考试时“改头换面”、生搬硬套,于是,叫学生写关于坚强的话题时,一夜之间很多孩子都失去了双亲。他们以为随便编个打动人的情节就能得到高分,殊不知千篇一律,聪明反被聪明误。
每次看到这种无病呻吟之作,耳边总是回荡着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即做人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责任重呀!
写作技巧当然也很重要,但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做起:写真话、写真实的自我。作文,不单单是语言的堆砌、文字的组合,更应该是率真性情的流露。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这样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我感觉到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你看《我与地坛》,通篇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美的词藻,却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征服力,其力就在于作者饱含真情,说了真话。可见作文的真谛在于讲真话。写作时,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其实让学生写自我,只要引导他们打开自己的记忆仓库,可写的东西就很多。如2007年高考作文提示所提到的童年,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简单的一句话,有多少素材可以提取。菁菁校园,一草一木;芸芸师生,一笑一颦……这些都是素材呀!宋代黄庭坚说得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作文是学生自己的心灵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教学中提倡“真”,不但能使学生的作文鲜活如鱼,而且能使学生把作文当做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从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善、乃作文之魂
作为首届真性情作文大赛的评委,成都市教育专家李镇西曾讲到,在入围作文的有些作文中,“如果就文字表达而言,文中的语言技巧相当老练;但作文本身却呈现出一种灰暗和玩世不恭:想做职业杀手、想方设法欺骗父母甚至报复父母、捉弄男人、三角恋、偷情怀孕……这是少数参赛作者用娴熟的文字技巧所表现的主题。”“我崇拜鲜血。”“我将一个啤酒瓶砸碎,然后插进他的口腔插进他的喉咙。”“寒潮如尿水泄入尿缸般拥进了四川盆地,同时将爱情挤了出去。”这是他在阅卷过程中,随手从一些作文中摘抄的句子,由此他“不得不为孩子们如此‘成熟’的构思如此‘放肆’的想象感到不安,毕竟在该做梦的年龄,心灵世界是不应该如此灰暗的。”
也许这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真实的感受。
固然,相对于在作文中言不由衷地说些庄严的大话套话,孩子们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对于不太成熟而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我们的引导仅仅停留于“真与假”的事实判断上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价值导向。
善良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它正在为利益所吞噬。
在新课程的教改理念下,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向善,让学生怀着一颗善心去观察、认识我们的世界,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过往。这个世界当然存在许许许多多丑恶的现象,“但我们更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正视(而不是回避)眼前假恶丑的同时,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现美,去抒写美,要将善良、正义、忠诚、气节、平等、博爱、宽容、公正等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孩子们需要滋养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的心理时刻充满阳光,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关心,至少让他们明白父母为自己做贡献不是天经地义,朋友对自己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
三、美,乃作文之彩
作文在求真、向善的基础上,当然也需要修饰一番,毕竟,文章最终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也需给它穿上美丽的外衣。高考作文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以加大对同学们文学素养考查的力度,让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高、审美能力强的同学脱颖而出。
写文章要讲究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那些语言苍白、呆板枯燥的文章是根本没有市场的。而那些文质兼美、用语精美的文章无不受到读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鲜活亮丽,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有文采呢?方法当然很多。
准确地谴词造句
你写的文章最起码的要求是让人看得明白。要让人看明白,用语一定要准确,也就是说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无误地描述自然事物,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而这一切,离不开对词语的恰当选用。
要做到语言准确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积累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深入社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从书本中吸取营养。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其次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春到江南,绿色初盛的景色。此诗用一“绿”字振起全篇,从而凸显了全诗意境,自成高格,成为千古名言。
合理地选用修辞格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要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格。
例如:要表达“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这个意思,如果不用任何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但司汤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可以这样表达:“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前者未用任何修辞手法,虽然也简洁、明白,但缺少文采,索然寡味。而后者,用了比喻的辞格,把苏比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艰难地爬起来的情形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苏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们在嬉笑之余忍不住要掬一把同情之泪。这就是修辞格的一种魅力。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反复、拟人、仿拟、对比、对偶等。
恰当地引用名言
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名言尤其是古典诗词,也是增加文采的有效途径。例如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赞扬王昭君时说:“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着民族间万古常青的友好。”
文中引用“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的诗句,表现了对昭君和亲的肯定,同时,此句的引用,使人们加深了对文句的咀嚼之意,也就成为本段的亮点。
为文真善美,求真是底线,让我们在求真、向善、尚美的理念下,赋予作文教学以新的活力,让作文绽放出特异的光彩。
浙江省绍兴县华甫高级中学(3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