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复杂,管理体制不完善。本文在阐述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目前水利项目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改善措施。
关键词:历史沿革;水利项目;管理体制;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416.9
一、我国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的现状
1)对水利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
水利系统内“重建轻管”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在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造上,部分地方没有对水利项目的管理问题上给与足够重视。尤其是各级领导重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而忽略工程运行管理。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上不能相互兼顾。加之工程重复建设多,造成了规划无质、施工无序、管理无度。此外,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多运行投入维护少,而财政拨款资金又远远不能满足运行维护的费用。
2)管理模式矛盾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传统化管理模式难以与现有的水利项目管理要求相适应。致使工程建设中有时会发生“钓鱼工程”“投资无底洞”的现象。其管理方式的“分散性”“自营性”,本身与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相违背。目前全国实行的两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都存在较大缺陷。
3)水利项目管理单位管理权责不明,管理体制不明
许多水管单位定位不准,性质不明,没有享受应有的国家财政补贴,专款也不能专用。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位,水利工程多为综合应用工程,公益性资产与运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限不清,很难区分其单位性质。管理单位内部权责不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并且实之可行的管理指导与制度,而造成其经济效益低下。
4)管理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各地又急需有真正工程技术的优秀人才,这样的机构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在运行机制上,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密公正的监督体制。且人员创新能力差,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无法调动管理单位的活力。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导致水力资源综合效益收益率低。
5)工程管理维护经费不足
水管单位存在着收支不平衡、管理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始终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有制度保障的投入渠道。经费短缺,难以做到规划性管理。
二、水利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问题,下文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基础认识
首先,要求水利工作人员提高对水利建设基础地位的认识,高度认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正确领导。消除各地方各级领导“重建轻管” 的思想观念,要求水管单位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通过改革的方法,彻底改变不正确的观点。把水利工程的管理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把市场的价值规律、经济规律、优胜劣汰要素和优化配置资源的思想贯穿在我们的行动中。
2)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调整实际执行水价,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发展。在农业用水上,水利管理单位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资产管理机制上,各级地方领导以及各水利工程单位应积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动态和静态的管理。
3)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安置分流人员
我国水利工程的项目单一,机构内部的活动性和积极性不大,因此,水管单位在搞好水利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的基础上,应依托自身的优势发展种植、养殖、技术服务、施工、旅游等多样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水管单位必须依照自身优势实事求是地谋发展,思路清晰、管理细作、人员分配合理,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精简机构。不仅解决了单位内部人员臃肿,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其经济发展效益,
4)不断推进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理制度改革
之所以建立工程管理的监理制度,是因为需要有人代表对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合理的监督,从而提高施工队伍的建设水平,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单位内部的准入门槛,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人坚决调离,保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整体质量和素质。注重发挥质量监督的作用,加强培训,加强质监队伍的建设,提高监督能力。
5)建立实之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
引进竞争激励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编制确定、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单位领导要通过竞选方式选聘,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事业单位员工实行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个别工程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员工无力管理工作。因此,单位要利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要进一步整合部门投入,各行业、各部门可用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設上来。
三、国外的相关管理体制与研究
美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颇具特色,其流域管理体制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一个既享有政府权利又具有私人企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联邦公司。其机构是按公司形式设立的,董事会掌管并行使一切权利,其组织机构按照明确职责和提高效率的原则自主设置。
此外,日本的管理体制也值得借鉴。日本采用集中协调与分部门行政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为主。日本将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其他事业集团多头分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且制定了明确的水资源开发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荷兰也有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主要是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的。荷兰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土地资源有限。荷兰实行一体化水资源管理,并体现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当中。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之本,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所以切实落实好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良好、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现如今我国的水利项目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众多缺陷,需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先进合理的管理制度,联合有关政府共同努力。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友明;浅析水利维修项目建设管理费;水利发展研究;2008年08期
关键词:历史沿革;水利项目;管理体制;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416.9
一、我国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的现状
1)对水利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
水利系统内“重建轻管”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在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造上,部分地方没有对水利项目的管理问题上给与足够重视。尤其是各级领导重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而忽略工程运行管理。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上不能相互兼顾。加之工程重复建设多,造成了规划无质、施工无序、管理无度。此外,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多运行投入维护少,而财政拨款资金又远远不能满足运行维护的费用。
2)管理模式矛盾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传统化管理模式难以与现有的水利项目管理要求相适应。致使工程建设中有时会发生“钓鱼工程”“投资无底洞”的现象。其管理方式的“分散性”“自营性”,本身与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相违背。目前全国实行的两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都存在较大缺陷。
3)水利项目管理单位管理权责不明,管理体制不明
许多水管单位定位不准,性质不明,没有享受应有的国家财政补贴,专款也不能专用。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位,水利工程多为综合应用工程,公益性资产与运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限不清,很难区分其单位性质。管理单位内部权责不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并且实之可行的管理指导与制度,而造成其经济效益低下。
4)管理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各地又急需有真正工程技术的优秀人才,这样的机构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在运行机制上,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密公正的监督体制。且人员创新能力差,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无法调动管理单位的活力。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导致水力资源综合效益收益率低。
5)工程管理维护经费不足
水管单位存在着收支不平衡、管理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始终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有制度保障的投入渠道。经费短缺,难以做到规划性管理。
二、水利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问题,下文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基础认识
首先,要求水利工作人员提高对水利建设基础地位的认识,高度认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正确领导。消除各地方各级领导“重建轻管” 的思想观念,要求水管单位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通过改革的方法,彻底改变不正确的观点。把水利工程的管理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把市场的价值规律、经济规律、优胜劣汰要素和优化配置资源的思想贯穿在我们的行动中。
2)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调整实际执行水价,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发展。在农业用水上,水利管理单位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资产管理机制上,各级地方领导以及各水利工程单位应积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动态和静态的管理。
3)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安置分流人员
我国水利工程的项目单一,机构内部的活动性和积极性不大,因此,水管单位在搞好水利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的基础上,应依托自身的优势发展种植、养殖、技术服务、施工、旅游等多样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水管单位必须依照自身优势实事求是地谋发展,思路清晰、管理细作、人员分配合理,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精简机构。不仅解决了单位内部人员臃肿,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其经济发展效益,
4)不断推进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理制度改革
之所以建立工程管理的监理制度,是因为需要有人代表对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合理的监督,从而提高施工队伍的建设水平,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单位内部的准入门槛,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人坚决调离,保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整体质量和素质。注重发挥质量监督的作用,加强培训,加强质监队伍的建设,提高监督能力。
5)建立实之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
引进竞争激励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编制确定、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单位领导要通过竞选方式选聘,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事业单位员工实行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个别工程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员工无力管理工作。因此,单位要利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要进一步整合部门投入,各行业、各部门可用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設上来。
三、国外的相关管理体制与研究
美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颇具特色,其流域管理体制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一个既享有政府权利又具有私人企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联邦公司。其机构是按公司形式设立的,董事会掌管并行使一切权利,其组织机构按照明确职责和提高效率的原则自主设置。
此外,日本的管理体制也值得借鉴。日本采用集中协调与分部门行政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为主。日本将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其他事业集团多头分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且制定了明确的水资源开发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荷兰也有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主要是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的。荷兰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土地资源有限。荷兰实行一体化水资源管理,并体现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当中。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之本,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所以切实落实好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良好、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现如今我国的水利项目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众多缺陷,需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先进合理的管理制度,联合有关政府共同努力。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友明;浅析水利维修项目建设管理费;水利发展研究;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