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不断创新思路举措,拓展平台渠道,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史实外宣、文化外宣、媒体外宣和运河外宣工作,对外讲好新时代江苏故事,高质量推动江苏文化海外传播,提升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
一、国家站位与地方有为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史实外宣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积极争取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纳入国家整体外宣计划,以史实展览、歌剧巡演、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世界记忆”走近国际主流社会,对外宣传中国和平理念。一是借助国家公祭契机,放大史实的国际影响。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历次国家公祭仪式都成为面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有效载体。2017年国家公祭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开展了升国旗和下半旗仪式、“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4大类28项主题教育活动。在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6家抗战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内20家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在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举办18场图片展,美国、荷兰、阿根廷等海外433个华人华侨社团同步举行公祭活动,力求以多国家、多民族同步互动、同频共振,形成纪念、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浩大声势。二是开辟馆际交流渠道,推动史实国际传播。积极推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韩国独立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二战主题纪念馆结为国际友馆,打通馆际交流合作渠道。江苏省委外宣办联合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权研究会等在法国冈城、白俄罗斯明斯克、捷克布拉格等地依托友馆举办《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以欧美人士史料为基础,以第三方视角讲述历史真相,受到当地主流社会和各界人士积极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在欧洲社会的传播。三是依托高端智库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研討。成立江苏重点高端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汇聚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搭建跨国界、跨学科、跨文化合作研究平台。策划承办“第16届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论坛”等30多场学术会议,推进“和平学视野下的中日历史问题和解路径探讨”等20余项课题立项,推出了多项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名单的研究成果,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南京大屠杀史》(英、日文版)和《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中、英、日文版)等相关历史题材书籍出版译介,促进了历史真相广泛传播。四是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建设国际和平城市。2017年,南京市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第169个成员,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进入快速推进新阶段。运用广场外交原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广场举办紫金草大型手绘和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活动,展示南京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城市形象。利用国内首个“和平研究”教席项目,开展和平学教学研究。创排大型歌剧《拉贝日记》、舞剧《记忆深处》并筹备赴国外巡演,艺术呈现国际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真相及其人道主义义举。联合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南京举办“中国的和平权理念与实践”研讨会和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研讨交流,传播我国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
二、价值引领与人文浸润相结合,高质量推进文化外宣
发挥新闻媒体外宣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强调交流交融、以文化人,注重运用文化手段加强价值引领和舆论引导,讲好江苏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一是突出地缘联系,以文为媒打造民心工程。以“一带一路”沿线和日本、韩国、新加坡、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为重点,坚持“一国一策”,发挥地缘商缘文缘人缘优势,突出地方定位、突出民间性质、突出人文交流、突出青年群体,深入开展民间公共外交,为促进民心相通提供文化支撑。组织作家、记者赴日韩等周边国家开展采风、采访、采点“三采”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苏州在新加坡书展期间举办《自在苏州》百集有声城市印象志首发首播仪式,演出原创芭蕾舞剧《西施》;无锡利用红豆集团投资管理的柬埔寨“西港特区”平台,在柬埔寨组织舞剧《丹顶鹤》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设立江苏教室、无锡教室、无锡图书馆,促进了江苏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亲自率团赴日本和台湾地区组织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巡演,用歌剧的艺术形式讲述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故事,增进当地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三次走进台湾地区,2016年的非遗精品展演月、江苏传统艺术专场演出,2017年的“翰墨江苏”优秀书画作品展、“精彩江苏”百名摄影家作品展、现代京剧《青衣》演出,2018年的“馨香两岸”苏台两地名家联合文艺演出、“精彩江苏”优秀摄影作品展、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赴台省亲之旅暨学术研讨会、无锡中华民乐演奏会等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苏台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赴港组织淮扬美食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和孙晓云书法香港特展、昆曲演出进校园等活动,推进苏港多领域融合发展。“2018香港江苏文化嘉年华”活动,集江苏特色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展演、特产展销、美食与旅游文化产品推介于一体,立体展示江苏独特魅力。二是突出平台作用,以点带面打造外宣高地。根据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海外发展指引和重点任务清单,借力国家层面“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统筹全省各地各部门力量,汇聚政府、企业、民间等各方资源,抓实图书译介、影视合作、版权交易、国际会展等重点项目,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工程。支持南京市办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申报“世界文学之都”,打造可持续性强、影响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会展平台。用好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苏港合作联席会议、苏澳葡语国家工商峰会等经贸文化平台,集中开展文化交流、贸易和传播。三是突出品牌价值,以质取胜打造文化名片。深入开展“感知江苏”“符号江苏”“同乐江苏”“洋眼看江苏”等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江苏外宣品牌。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25周年之际,借助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欧班列等经贸纽带和阿斯塔纳世博会国际性平台,在哈萨克斯坦举办“感知江苏”文化周活动,通过江苏女子民族乐团特色文艺演出、江苏城市(连云港)文化主题展、非遗民俗风情展系列活动展现美好江苏形象。加强统筹策划,融汇最具辨识度的江苏元素,努力打造“符号江苏”文化标识。落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开展国际合作,组织《符号江苏·口袋本》出版译介,在英美等国际书展首发并输出版权。持续开展“同乐江苏”活动,提升金鸡湖国际龙舟赛、外国人歌唱才艺大赛、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国际爵士音乐节、“同乐江苏进校园”等活动影响力。深入开展“洋眼看江苏”进基层采风采访活动,组织在苏外国友人深入各地感知地域民俗文化。 三、广泛覆盖与精准传播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媒体外宣
在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对外传播覆盖面的同时,强调内外不同、外外不同,注重话语建设、议题设置,注重一域一策、一国一策,实施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传播。一是创新话语表达,讲述江苏精彩故事。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报台网端微集中发力,以国外受众便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讲好江苏故事。持续深入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实践的生动故事,讲好江苏人民勤劳吃苦奋斗圆梦的生动故事,讲好江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广交朋友、合作共赢的生动故事,既讲发展成就,也讲短板不足,做到接地气、有温度,讲实话、求实效。二是着眼媒体融合,建设现代传播矩阵。统筹发挥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官方媒体和市场化媒体的作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对外传播矩阵。强化融报道理念,拓宽融传播平台,建好多语种网站,做强“我苏”外宣移动新闻客户端,利用脸谱、推特等境外社交媒体开展网络外宣,不断提高社交媒体账户的粉丝数量、互动指数和关注度活跃度,推动省内涉外媒体平台矩阵式发展、海外社交网络平台互动式发展、国际合作媒体平台融入式发展。三是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媒体海外落地。借力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国家外宣媒体,深化同境外主流媒体的内容和渠道合作。持续组织“Hi,Jiangsu”海外媒体环省行活动,定期邀请“一带一路”和周边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主流媒体来苏采访报道;邀请境外媒体摄影记者和知名摄影师来苏开展“Show Jiangsu”采风采访活动,举办图片展、推出海外专版和微纪录片;邀请海外社交媒体江苏账号的外籍粉丝来苏开展“Go Jiangsu”采风活动,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分享见闻、宣介江苏。同时,实施“本土化”战略,支持省主要媒体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境外媒体在内容、渠道、资本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韩国、台湾地区主流媒体深入交流合作;紫金国际台与欧洲、东南亚主流媒体合作,以付费频道、新媒体OTT平台等多种形式落地;金陵之声与国外、港澳台地区电台合作,建设国际华语广播带,实现江苏声音海外落地。
四、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高质量推进运河外宣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运河外宣提供了历史契机。江苏是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的省份,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提升运河文化符号国际知名度,必须高质量开展运河外宣。一是建设运河文化精品工程。大运河贯通江苏南北江河湖海,串联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地域文化,成就了江苏独特的水韵魅力与人文内涵,成为江苏重要的符号标识和文化名片。注重规划引领,树立世界眼光,体现文化价值,打造富有鲜明区域特色、丰富文化內涵的运河文化精品。持续推进苏州运河风光带、常州全景式运河遗产带、镇江“运河第一街”、扬州“世界运河城市之都”、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宿迁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徐州运河梦华旅游和中运河风情旅游项目等精品工程的建设、保护和推介,让世界更多的民众了解江苏运河文化。做好《京杭大运河历史与复兴》等运河题材书籍出版译介工作,不断推动运河文化研究和海外传播。二是打造运河文化传播平台。借助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这一国际平台,开展国际交流研讨等运河主题外宣,使中国运河与世界运河紧密联系在一起。支持扬州市持续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打造运河主题国际交流平台,不断推动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围绕运河文化带建设,举办“中国·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发挥影像艺术的传播优势,讲述与河道文明、运河文化相关的精彩故事,对外展示运河文化带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打造国际性的电影文化活动品牌。三是讲好运河历史文化故事。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打造水生态文化地标,讲好水文化故事。2015年,大型史诗歌剧《运之河》远赴联合国办事处日内瓦、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歌剧故乡意大利等地巡演,对外讲述中国运河故事。以歌剧巡演为主线,同时举办了“美哉大运河”大型图片展、运河沿线城市文化主题展、江苏现当代书画精品展、非遗工艺美术展演展示等系列活动,将中国历史故事、文艺演出、运河图片、城市文化、当代书画和非遗展示等“江苏符号”汇聚在一起,立体化讲述中国运河故事,有力地提升了中国运河的国际知名度。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伟龄
一、国家站位与地方有为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史实外宣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积极争取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纳入国家整体外宣计划,以史实展览、歌剧巡演、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世界记忆”走近国际主流社会,对外宣传中国和平理念。一是借助国家公祭契机,放大史实的国际影响。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历次国家公祭仪式都成为面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有效载体。2017年国家公祭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开展了升国旗和下半旗仪式、“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4大类28项主题教育活动。在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6家抗战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内20家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在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举办18场图片展,美国、荷兰、阿根廷等海外433个华人华侨社团同步举行公祭活动,力求以多国家、多民族同步互动、同频共振,形成纪念、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浩大声势。二是开辟馆际交流渠道,推动史实国际传播。积极推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韩国独立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二战主题纪念馆结为国际友馆,打通馆际交流合作渠道。江苏省委外宣办联合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权研究会等在法国冈城、白俄罗斯明斯克、捷克布拉格等地依托友馆举办《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以欧美人士史料为基础,以第三方视角讲述历史真相,受到当地主流社会和各界人士积极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在欧洲社会的传播。三是依托高端智库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研討。成立江苏重点高端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汇聚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搭建跨国界、跨学科、跨文化合作研究平台。策划承办“第16届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论坛”等30多场学术会议,推进“和平学视野下的中日历史问题和解路径探讨”等20余项课题立项,推出了多项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名单的研究成果,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南京大屠杀史》(英、日文版)和《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中、英、日文版)等相关历史题材书籍出版译介,促进了历史真相广泛传播。四是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建设国际和平城市。2017年,南京市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第169个成员,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进入快速推进新阶段。运用广场外交原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广场举办紫金草大型手绘和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活动,展示南京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城市形象。利用国内首个“和平研究”教席项目,开展和平学教学研究。创排大型歌剧《拉贝日记》、舞剧《记忆深处》并筹备赴国外巡演,艺术呈现国际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真相及其人道主义义举。联合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南京举办“中国的和平权理念与实践”研讨会和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研讨交流,传播我国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
二、价值引领与人文浸润相结合,高质量推进文化外宣
发挥新闻媒体外宣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强调交流交融、以文化人,注重运用文化手段加强价值引领和舆论引导,讲好江苏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一是突出地缘联系,以文为媒打造民心工程。以“一带一路”沿线和日本、韩国、新加坡、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为重点,坚持“一国一策”,发挥地缘商缘文缘人缘优势,突出地方定位、突出民间性质、突出人文交流、突出青年群体,深入开展民间公共外交,为促进民心相通提供文化支撑。组织作家、记者赴日韩等周边国家开展采风、采访、采点“三采”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苏州在新加坡书展期间举办《自在苏州》百集有声城市印象志首发首播仪式,演出原创芭蕾舞剧《西施》;无锡利用红豆集团投资管理的柬埔寨“西港特区”平台,在柬埔寨组织舞剧《丹顶鹤》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设立江苏教室、无锡教室、无锡图书馆,促进了江苏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亲自率团赴日本和台湾地区组织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巡演,用歌剧的艺术形式讲述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故事,增进当地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三次走进台湾地区,2016年的非遗精品展演月、江苏传统艺术专场演出,2017年的“翰墨江苏”优秀书画作品展、“精彩江苏”百名摄影家作品展、现代京剧《青衣》演出,2018年的“馨香两岸”苏台两地名家联合文艺演出、“精彩江苏”优秀摄影作品展、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赴台省亲之旅暨学术研讨会、无锡中华民乐演奏会等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苏台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赴港组织淮扬美食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和孙晓云书法香港特展、昆曲演出进校园等活动,推进苏港多领域融合发展。“2018香港江苏文化嘉年华”活动,集江苏特色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展演、特产展销、美食与旅游文化产品推介于一体,立体展示江苏独特魅力。二是突出平台作用,以点带面打造外宣高地。根据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海外发展指引和重点任务清单,借力国家层面“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统筹全省各地各部门力量,汇聚政府、企业、民间等各方资源,抓实图书译介、影视合作、版权交易、国际会展等重点项目,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工程。支持南京市办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申报“世界文学之都”,打造可持续性强、影响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会展平台。用好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苏港合作联席会议、苏澳葡语国家工商峰会等经贸文化平台,集中开展文化交流、贸易和传播。三是突出品牌价值,以质取胜打造文化名片。深入开展“感知江苏”“符号江苏”“同乐江苏”“洋眼看江苏”等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江苏外宣品牌。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25周年之际,借助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欧班列等经贸纽带和阿斯塔纳世博会国际性平台,在哈萨克斯坦举办“感知江苏”文化周活动,通过江苏女子民族乐团特色文艺演出、江苏城市(连云港)文化主题展、非遗民俗风情展系列活动展现美好江苏形象。加强统筹策划,融汇最具辨识度的江苏元素,努力打造“符号江苏”文化标识。落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开展国际合作,组织《符号江苏·口袋本》出版译介,在英美等国际书展首发并输出版权。持续开展“同乐江苏”活动,提升金鸡湖国际龙舟赛、外国人歌唱才艺大赛、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国际爵士音乐节、“同乐江苏进校园”等活动影响力。深入开展“洋眼看江苏”进基层采风采访活动,组织在苏外国友人深入各地感知地域民俗文化。 三、广泛覆盖与精准传播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媒体外宣
在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对外传播覆盖面的同时,强调内外不同、外外不同,注重话语建设、议题设置,注重一域一策、一国一策,实施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传播。一是创新话语表达,讲述江苏精彩故事。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报台网端微集中发力,以国外受众便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讲好江苏故事。持续深入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实践的生动故事,讲好江苏人民勤劳吃苦奋斗圆梦的生动故事,讲好江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广交朋友、合作共赢的生动故事,既讲发展成就,也讲短板不足,做到接地气、有温度,讲实话、求实效。二是着眼媒体融合,建设现代传播矩阵。统筹发挥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官方媒体和市场化媒体的作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对外传播矩阵。强化融报道理念,拓宽融传播平台,建好多语种网站,做强“我苏”外宣移动新闻客户端,利用脸谱、推特等境外社交媒体开展网络外宣,不断提高社交媒体账户的粉丝数量、互动指数和关注度活跃度,推动省内涉外媒体平台矩阵式发展、海外社交网络平台互动式发展、国际合作媒体平台融入式发展。三是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媒体海外落地。借力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国家外宣媒体,深化同境外主流媒体的内容和渠道合作。持续组织“Hi,Jiangsu”海外媒体环省行活动,定期邀请“一带一路”和周边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主流媒体来苏采访报道;邀请境外媒体摄影记者和知名摄影师来苏开展“Show Jiangsu”采风采访活动,举办图片展、推出海外专版和微纪录片;邀请海外社交媒体江苏账号的外籍粉丝来苏开展“Go Jiangsu”采风活动,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分享见闻、宣介江苏。同时,实施“本土化”战略,支持省主要媒体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境外媒体在内容、渠道、资本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韩国、台湾地区主流媒体深入交流合作;紫金国际台与欧洲、东南亚主流媒体合作,以付费频道、新媒体OTT平台等多种形式落地;金陵之声与国外、港澳台地区电台合作,建设国际华语广播带,实现江苏声音海外落地。
四、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高质量推进运河外宣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运河外宣提供了历史契机。江苏是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的省份,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提升运河文化符号国际知名度,必须高质量开展运河外宣。一是建设运河文化精品工程。大运河贯通江苏南北江河湖海,串联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地域文化,成就了江苏独特的水韵魅力与人文内涵,成为江苏重要的符号标识和文化名片。注重规划引领,树立世界眼光,体现文化价值,打造富有鲜明区域特色、丰富文化內涵的运河文化精品。持续推进苏州运河风光带、常州全景式运河遗产带、镇江“运河第一街”、扬州“世界运河城市之都”、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宿迁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徐州运河梦华旅游和中运河风情旅游项目等精品工程的建设、保护和推介,让世界更多的民众了解江苏运河文化。做好《京杭大运河历史与复兴》等运河题材书籍出版译介工作,不断推动运河文化研究和海外传播。二是打造运河文化传播平台。借助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这一国际平台,开展国际交流研讨等运河主题外宣,使中国运河与世界运河紧密联系在一起。支持扬州市持续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打造运河主题国际交流平台,不断推动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围绕运河文化带建设,举办“中国·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发挥影像艺术的传播优势,讲述与河道文明、运河文化相关的精彩故事,对外展示运河文化带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打造国际性的电影文化活动品牌。三是讲好运河历史文化故事。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打造水生态文化地标,讲好水文化故事。2015年,大型史诗歌剧《运之河》远赴联合国办事处日内瓦、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歌剧故乡意大利等地巡演,对外讲述中国运河故事。以歌剧巡演为主线,同时举办了“美哉大运河”大型图片展、运河沿线城市文化主题展、江苏现当代书画精品展、非遗工艺美术展演展示等系列活动,将中国历史故事、文艺演出、运河图片、城市文化、当代书画和非遗展示等“江苏符号”汇聚在一起,立体化讲述中国运河故事,有力地提升了中国运河的国际知名度。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