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完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也能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民主治班是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不但可以满足新时代高中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应该深化民主思路、采取民主手段,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高中生的自主管理。
[关键词] 民主治班;高中;自主管理
民主治班立足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不仅顺应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也能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此,班主任应该以实现高中生自主管理为主要目标,积极采取民主治班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就针对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治班策略展开探讨。
一、积极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民主治班是以沟通为基础的,只有沟通才能架起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班主任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没有做好这一点,他们受落后教学思想的限制,还在沿用强制性管理手段,鲜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导致对学生的所思所想知之甚少,学生也无法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师生之间存在较大隔阂,不仅降低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也难以达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想要改善这一不良局面,班主任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民主治班思路,以民主的视角看待班级管理工作,积极与学生互动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不断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班主任可以经常和学生谈心,以聊天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一方面增进师生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放下防备心理,向班主任吐露内心想法。
比如,班主任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的话题,轻松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学生的交流兴趣,和班主任有共同爱好的学生会特别积极地分享自己喜欢的电影和运动项目,班主任就可以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价值的电影,让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余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建立民主制度,构建自主管理框架
建立民主制度是民主治班的前提,也是实现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先决条件。但是从目前的高中班级管理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缺失的,不仅难以收获理想的管理成果,也增大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阻力。在以往的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虽然是“最小的主任”,但是在学生心目中却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性。班级的管理制度通常由班主任一人制定,而且制度只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却对班主任没有任何规范作用。在这种制度建设模式下,学生几乎没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不但容易引发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抵触情绪,也很难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民主治班的标志就是建立一套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并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遵守,只有班主任也受班级管理制度的制约,在违反制度时接受和学生相同的惩罚,才能产生以身作则和服众的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先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站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由师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方案,建立全新的民主制度,班主任和学生共同遵守新制度,一方面可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框架,加快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进度。
比如,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学生经常出现迟到现象,班主任采用监督、批评等措施效果都不够理想。那么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和学生就可以共同商讨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是明确杜绝迟到现象,其次是制定对应的惩罚制度,迟到的人员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学生,都要承担当天的擦黑板工作,这样,不仅建立了民主、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也能通过合理的惩罚措施对学生小惩大诫,还能利用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自主遵守上课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降低迟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概率,实现高中生的自主管理。
三、给予学生尊重,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高中生的青春期还没有退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同时在思想和心理上也有着较大的起伏变化,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内心极度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理解,这对实现高中生自主管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班主任和学生来说,尊重和理解是双向的,而且主动权在班主任的手中,只有班主任先給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和爱护,进而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反过来尊重班主任并自主配合各项班级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民主治班的实施效果,必须考虑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降低班主任的管理难度。
比如,班级里的某个学生经常迟到早退,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周围同学总是嘲笑他,导致他更加自卑,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对于该生,班主任尽量不要上来就批评训斥,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谈心,让他感受到尊重之后主动袒露心扉。通过学生的倾诉,班主任了解到原来他是一名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使他缺乏关怀,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为主、关怀尊重为辅的模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弥补学生的心理缺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促使学生自觉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管理习惯。
四、发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管理信心
在以往的高中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通常以考试成绩来界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班主任不仅和颜悦色,还会委以他们班级管理的重任,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班主任就常常戴有色眼镜看他们,殊不知,这是一种理念错误,不仅无益于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也有悖于民主治班的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考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需要班主任去悉心挖掘。基于此,班主任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推行民主治班理念时,必须先摒弃错误的理念认知,尊重不同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积极发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管理信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效率。
[关键词] 民主治班;高中;自主管理
民主治班立足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不仅顺应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也能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此,班主任应该以实现高中生自主管理为主要目标,积极采取民主治班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就针对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治班策略展开探讨。
一、积极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民主治班是以沟通为基础的,只有沟通才能架起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班主任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没有做好这一点,他们受落后教学思想的限制,还在沿用强制性管理手段,鲜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导致对学生的所思所想知之甚少,学生也无法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师生之间存在较大隔阂,不仅降低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也难以达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想要改善这一不良局面,班主任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民主治班思路,以民主的视角看待班级管理工作,积极与学生互动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不断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班主任可以经常和学生谈心,以聊天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一方面增进师生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放下防备心理,向班主任吐露内心想法。
比如,班主任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的话题,轻松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学生的交流兴趣,和班主任有共同爱好的学生会特别积极地分享自己喜欢的电影和运动项目,班主任就可以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价值的电影,让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余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建立民主制度,构建自主管理框架
建立民主制度是民主治班的前提,也是实现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先决条件。但是从目前的高中班级管理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缺失的,不仅难以收获理想的管理成果,也增大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阻力。在以往的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虽然是“最小的主任”,但是在学生心目中却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性。班级的管理制度通常由班主任一人制定,而且制度只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却对班主任没有任何规范作用。在这种制度建设模式下,学生几乎没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不但容易引发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抵触情绪,也很难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民主治班的标志就是建立一套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并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遵守,只有班主任也受班级管理制度的制约,在违反制度时接受和学生相同的惩罚,才能产生以身作则和服众的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先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站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由师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方案,建立全新的民主制度,班主任和学生共同遵守新制度,一方面可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框架,加快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进度。
比如,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学生经常出现迟到现象,班主任采用监督、批评等措施效果都不够理想。那么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和学生就可以共同商讨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是明确杜绝迟到现象,其次是制定对应的惩罚制度,迟到的人员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学生,都要承担当天的擦黑板工作,这样,不仅建立了民主、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也能通过合理的惩罚措施对学生小惩大诫,还能利用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自主遵守上课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降低迟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概率,实现高中生的自主管理。
三、给予学生尊重,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高中生的青春期还没有退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同时在思想和心理上也有着较大的起伏变化,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内心极度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理解,这对实现高中生自主管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班主任和学生来说,尊重和理解是双向的,而且主动权在班主任的手中,只有班主任先給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和爱护,进而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反过来尊重班主任并自主配合各项班级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民主治班的实施效果,必须考虑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降低班主任的管理难度。
比如,班级里的某个学生经常迟到早退,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周围同学总是嘲笑他,导致他更加自卑,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对于该生,班主任尽量不要上来就批评训斥,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谈心,让他感受到尊重之后主动袒露心扉。通过学生的倾诉,班主任了解到原来他是一名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使他缺乏关怀,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为主、关怀尊重为辅的模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弥补学生的心理缺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促使学生自觉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管理习惯。
四、发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管理信心
在以往的高中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通常以考试成绩来界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班主任不仅和颜悦色,还会委以他们班级管理的重任,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班主任就常常戴有色眼镜看他们,殊不知,这是一种理念错误,不仅无益于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也有悖于民主治班的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考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需要班主任去悉心挖掘。基于此,班主任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推行民主治班理念时,必须先摒弃错误的理念认知,尊重不同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积极发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管理信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