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阶段,这是由教材改革引发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呈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丰富多样。工具性很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学科,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纠正或克服,将会严重阻碍数学教改的深入发展。本文就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课改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
1.问题一:老师讲得太多。
在课改中,老师都普遍意识到要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是不能正确地运用于实践。有些老师总是怕自己说少了学生听不懂,于是大讲特讲,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态度可谓认真,可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到底学生是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学懂的还是靠老师讲懂的?有些老师一上讲台就一堂课从头讲到尾,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机械重复,一步一回头,时刻担心有疏漏不周的地方。有时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细小问题也要纠缠几分钟方肯罢休。二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课本、教参和有关教育教学报刊上的内容,把类似的内容一一搬进课堂,教学内容成了参考资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三是任意拔高。有的老师任意拔高教学难度,把应在八年级讲的内容放到七年级来讲,这样,难度提高了,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超纲脱本”,全抛到了九霄云外,同时也把学生带入了云里雾里,搞得稀里糊涂。
2.对策
一是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领域的目标要融为一体,达到整体优化。此外,还要考虑各层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分层优化。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老师要认真备课,不但要备教的内容,而且要备教法,优化教法。针对课程的实际,采用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克服单纯使用“讲授法”,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相助”。
三是加强学习指导,老师要切实控制好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能自己消化的东西教师就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教师上课要“少说”,讲要做到“显其要处隐其全”。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问要问在重点、难点、疑点上,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假设、推导、验证、应用。不要机械地用教案抹杀学生的生动创造,而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二
1.问题二:课堂形式过多。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形式过多,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时间和效率。形式过多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一是展览型,把数学课当成了教具、学具的展览会。老师在课堂上虽然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但是不够深入,用起来草草了事。教具、学具成了课堂的摆设,花架子。
二是表演型,表面上热热闹闹,可是缺乏实实在在的探究过程,缺乏真正有效的思维,缺乏与已有知识结构相碰撞的内化过程,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思考。不少上公开课的老师特别讲究课堂教学的形式,情景创设、小组合作交流、游戏、智力闯关等,将这些方式当作新课改的标签,不管需要与否、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律用上。
2.对策
一是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恰当地选择必要的教学形式,坚决杜绝追赶时髦、盲目效仿、华而不实的种种做法,应使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体验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智力活动的内化设计与实施,使知识教学落实到思维训练上去,使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发展。
三
1.问题三: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对于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回答可能就是“听课”“做练习”“做作业”“考试”等。从这些回答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初中的学生是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存在着单一、被动、封闭的知识接受等问题,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改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性学习。
2.对策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仅要强调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确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经验世界。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认识到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进行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有个性地学习提供空间。
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传统的教育机制依然在某些方面束缚着课改的进行,只要我们善于总结,认真反思、勇于探索,农村初中的数学课改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
1.问题一:老师讲得太多。
在课改中,老师都普遍意识到要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是不能正确地运用于实践。有些老师总是怕自己说少了学生听不懂,于是大讲特讲,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态度可谓认真,可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到底学生是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学懂的还是靠老师讲懂的?有些老师一上讲台就一堂课从头讲到尾,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机械重复,一步一回头,时刻担心有疏漏不周的地方。有时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细小问题也要纠缠几分钟方肯罢休。二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课本、教参和有关教育教学报刊上的内容,把类似的内容一一搬进课堂,教学内容成了参考资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三是任意拔高。有的老师任意拔高教学难度,把应在八年级讲的内容放到七年级来讲,这样,难度提高了,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超纲脱本”,全抛到了九霄云外,同时也把学生带入了云里雾里,搞得稀里糊涂。
2.对策
一是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领域的目标要融为一体,达到整体优化。此外,还要考虑各层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分层优化。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老师要认真备课,不但要备教的内容,而且要备教法,优化教法。针对课程的实际,采用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克服单纯使用“讲授法”,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相助”。
三是加强学习指导,老师要切实控制好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能自己消化的东西教师就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教师上课要“少说”,讲要做到“显其要处隐其全”。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问要问在重点、难点、疑点上,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假设、推导、验证、应用。不要机械地用教案抹杀学生的生动创造,而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二
1.问题二:课堂形式过多。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形式过多,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时间和效率。形式过多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一是展览型,把数学课当成了教具、学具的展览会。老师在课堂上虽然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但是不够深入,用起来草草了事。教具、学具成了课堂的摆设,花架子。
二是表演型,表面上热热闹闹,可是缺乏实实在在的探究过程,缺乏真正有效的思维,缺乏与已有知识结构相碰撞的内化过程,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思考。不少上公开课的老师特别讲究课堂教学的形式,情景创设、小组合作交流、游戏、智力闯关等,将这些方式当作新课改的标签,不管需要与否、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律用上。
2.对策
一是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恰当地选择必要的教学形式,坚决杜绝追赶时髦、盲目效仿、华而不实的种种做法,应使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体验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智力活动的内化设计与实施,使知识教学落实到思维训练上去,使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发展。
三
1.问题三: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对于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回答可能就是“听课”“做练习”“做作业”“考试”等。从这些回答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初中的学生是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存在着单一、被动、封闭的知识接受等问题,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改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性学习。
2.对策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仅要强调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确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经验世界。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认识到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进行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有个性地学习提供空间。
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传统的教育机制依然在某些方面束缚着课改的进行,只要我们善于总结,认真反思、勇于探索,农村初中的数学课改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