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分析导师制的含义入手,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试行导师制的现状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 导师制 人才培养 探讨
  [作者简介]韦杰(1970- ),广西靖西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法规、旅游行业管理以及高校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李昊(1980- ),广西桂林人,桂林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55-02
  
  一、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是一种教育制度,它和学分制、班建制一起,统称为高等院校的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是由牛津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的创办人温切斯特主教(Bishop of Winchester)威廉·威克姆(William of Wykeham)首创的。它的具体含义为:学生从入学起至毕业,学校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科研、生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确保学校教书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有效实施。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业务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导师制这种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这一制度在牛津大学推行后不久就得到诸多高校的认同,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名校纷纷效仿和借鉴。时至今日,导师制已经成为了国际一流大学通行的教育制度。在我国,导师制长期以来一直是针对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的。近年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开始尝试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二、高职高专生实施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实施导师制是高职高专特殊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因而,高职高专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也就是说,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教育由于注重共性教育,教师传授知识一般都采用班建制、集中上课、统一教学的教育方法,而很少针对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长期性、持续性、差异性的个别指导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很难在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因此,传统共性教育的方法,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导师制的教育方法,可以弥补共性教育的这些不足,它通过建立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关系,让教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长期性、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逐步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导师制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研究生、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更加复杂。按照传统的观念,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有不少学生是带着情绪来上学的。特别是一些学生基础较差,缺乏上进思想,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很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由辅导员以及分管學生工作的书记等专职政工人员负责的,教师往往只负责授课和科研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往往是一个政工人员要做少则几十个学生、多则数百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由此所采取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都是集体的共性的面上说教方式,通知多,开会多,深入对学生个体的思想教育少,对学生生活、业务学习进行个体指导较少,因而管理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导师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导师制要求最佳师生比为1∶10左右,且规定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就可以形成全员育人的学生管理新格局,从而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品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三)导师制是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必要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以来,国内高等院校加大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力度。由于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专业与专业方向以及自主选择教师等,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特点,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能够充分落实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推动作用。因此,这几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纷纷把学分制作为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来抓。但是,高职高专生年龄偏小,思想观念还不成熟,入学后对自己未来发展目标不是很明确,对社会就业需求知之甚少,对学分制的有关规定和课程设置缺乏了解,很难让他们对专业方向及相关课程做出科学、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制就成为学分制改革的重要保障。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特长、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等综合因素,选择专业方向和选修相关专业课程,为就业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分制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三、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状评析
  
  (一)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推行导师制教学改革院校的数量较少。尽管从2001年起我国就有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导师制教学改革,这些年来也有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将导师制纳入了学校教学改革计划,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付诸实践的除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较早推行导师制教学改革的院校外,只有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十来所学校。这个数量仅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1%左右。
  2.导师制在高职高专院校还不成熟。导师制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来讲还是一种新生事物,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这些年来国内已经试行导师制教学改革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制度和做法目前都还处在探索和不断的改进、完善之中。也正因为这些原因,现在各相关院校试行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如有的实行完全导师制(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有的实行特长生导师制度(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有的则实行课余时间导师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权威的、可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部分学校试行的情况来看,导师制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比例失调。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数量则由于编制的限制不能得到同步增长,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缺口。由于师生比例失调,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行导师制过程中往往要由一名导师指导二三十个学生,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名导师同时指导几个班、几百名学生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指导效果不理想,最终使导师制流于形式。
  2.地域分布不平衡。據调查,目前已经推行导师制教学改革的高职高专院校,大都是广东、浙江以及辽宁等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省份的学校。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则还没有发现有哪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已推行导师制教学改革。
  3.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学校在推行导师制的过程中,没有配套建设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导师工作量的计算不具体,导师的业绩不能及时得到认可,导师工作的好坏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造成一些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使导师制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高职高专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
  前些年,社会上曾经有过这样的观点,认为导师制只适合研究生、本科生等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不适合注重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院校试行高职高专导师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使持这种观念的人正在逐渐减少。据了解,目前,国内已经试行导师制教学改革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没有出现因为试行失败而放弃推行导师制的现象。这些学校普遍认为,导师制试行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校学风更好了,学生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就业问题也解决了。有关院校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导师制在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例如,2003年3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进行的“关于导师制学生意向随机抽样调查”的问卷调查中,有88%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是“非常必要”或“必要”的,而认为“不必要”的仅为3%;2005年初,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对高专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在所发放的400份问卷调查中,有84.5%的学生赞成实施导师制;2007年初,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油工程系对全系三个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进行了导师制问卷调查,共有202人参加了这次问卷调查,结果有91.6%的学生认为推行导师制是“非常必要”或“必要”的,而认为没有必要推行导师制的仅占1%。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导师制不仅适合于研究生和本科教育,同样也适合于高职高专教育。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也消除了疑虑,将导师制纳入了本校的教学改革计划。高职高专导师制教学改革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初步认可。
  总之,导师制在高职高专院校还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导师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因材施教、“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高职高专院校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导师制一定会和班级制、学分制一样,成为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之一。
  
  [参考文献]
  [1]杨群群.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4(3).
  [2]钟泓.对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30).
  [3]林若红.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导师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4]徐琳.在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浅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5]韩光明,董双波,李岩芳,高书香.高职高专类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为相关医养结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国际人口预测软件PADIS-INT预测中山市老龄化进程;以失能率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创新习作,是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习作的教学过程,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整合起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技术服务于教学,应用于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发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美术 信息技术 创
一、准确把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和合作者。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在与学生的
当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校园网络的各类应用成为可能,校园信息化建设必将引发学校的教育教学乃至管理产生巨大的变革。这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形成的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如何将校园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应用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如何创建学校的品牌与特色?如何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这些问题是许多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很多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信
[摘要]改变学生外语的学习方式是中国外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双语教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体育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高校体育课双语教学的实施与评估。  [关键词]双语教学 高校体育 可行性  [作者简介]王立新(1968- ),男,洛阳理工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足球训练理论与方法。(河南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cylinder heads by means of the time series method. With the concept of 'Assumed Syste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发展时期,由于连年扩招,生源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学生学习英语类课程的状况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课程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刘艳林(1971- ),女,河北张家口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赵彦荣(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