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burg效应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a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一种异常的糖代谢行为来逃避正常的细胞凋亡程序,增强增殖和迁徙能力,这种异常的糖代谢行为叫作Warburg效应,是肿瘤得以发病的关键因素。Warburg效应是肿瘤细胞在有氧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来削弱有氧呼吸,进行高效糖酵解反应,进而获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以及制造适合肿瘤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为肿瘤细胞制造了增殖优势。并且,Warburg效应通过局部低氧抑制T淋巴细胞的监控和杀伤力,制造肿瘤免疫逃逸。通过抑制Warburg效应相关通路,一些抗肿瘤药物如2-脱氧-D-葡萄糖、二氯乙酸等,可以更有效地抑制Warburg效应带来的肿瘤细胞增殖优势和免疫逃逸,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另外,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对抑制Warburg效应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针对Warburg效应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对Warburg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各种抗肿瘤药物的效果将被重新评估,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的关键酶,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关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及预后相关,但结论尚不完全一致,有待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1-茚酮不仅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而且在药物研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茚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抗肿瘤、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的某些化合物已在临
作为原癌基因,反转录病毒结合位点-1(EVI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可因染色体易位或其他遗传学异常而高表达,最终导致预后较差。近年来,EVI1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在儿童ALL中的研究较多。EVI1基因高表达亦提示预后不良,且与年龄密切相关,但是其与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及BCR-ABL基因重排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ALL中EVI1基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参与调控众多生物过程,与淋巴造血系统密切相关,并且在B细胞分化各阶段及其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日益受到关注,它与DLBCL的分型密切相关,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助于判断不同患者的预后,并且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长散布核元件-1(LINE-1)序列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LINE-1过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对肿瘤的预后及转移产生影响。LINE-1反转录转座和甲基化状态在临床诊断、预后、疾病监测以及治疗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包含罕见突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双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7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湖北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和EGFR基因检测证实的包含罕见突变的EGFR双突变患者。根据突变类型,患者分为EGFR敏感突变复合敏感突变组和敏感突变复合耐药突变组。分析包含罕见突变的EG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肿瘤生成、转移、复发和放化疗抗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适配子是小分子寡核苷酸,具有极强的靶向性和亲和力,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型核酸分子。目前利用适配子进行肿瘤干细胞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工具。
恶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预后极差。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恶性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其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恶性胶质瘤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剂、钠-钾泵抑制剂等。随着新型分子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发现更有效的恶性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疗法,为恶性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期刊
目的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肺癌A549细胞株,观察过表达AMPK后对A549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扩增AMPK全长序列,双酶切目的基因并插入GV358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慢病毒上清液后感染A549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AMPK的A549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