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网友发出长微博,题为《那些年,被范冰冰艳压或力压过的女星》,对诸多与范冰冰有关的新闻进行调侃。这些新闻的题眼,除了“范冰冰”外,就是“力压”和“艳压”,网友表示,这些霸气外露的标题,都来自范冰冰工作室发布的通稿。范冰冰工作室迅速作出回应,将责任推给了媒体:“……中文如此博大精深,别总‘力压’、‘艳压’拼点击流量了,‘油压’、‘指压’再来个刮痧拔罐那多舒坦……”
暂且不去讨论责任归谁,事实上,对公众人物的形象认知,往往带着惯性,一旦有人制作出模板,人们就自顾自跟下去了。有段时间,某女制作人的所有新闻,都带着“怒”字,“怒斥”、“怒喝”、“怒驳”、“红颜大怒”,大概是她横空出世,人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她的形象定型,她突然在这节骨眼上当众发了脾气,从此就被“怒”字粘上了,她就是笑容满面,一旦落实到文字里,也恐怕是“转怒为笑”。“范冰冰力压(艳压)”的叙述模式,大概也是这样,成了通稿写作者和编辑通用的模板。当然,当人们追溯这种叙述模式的肇始者时,肯定先把目光投向明星团队。
早先的明星,身边也有人,多半是经纪人外加一两个助理或者傍友,但随着明星这盘生意越做越大,这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就被更职业化的团队取代。李宇春、陈坤、姚晨、李冰冰、孙俪的团队,就在这股团队风潮中渐渐壮大,并幽幽浮出水面。
团队多数时候是隐形的,但也有藏不住的时候。一旦一个明星突然像股票一样出现异动,生出从前没有的排场和气势,团队的轮廓就昭然若揭。团队也有其性格、气质,借助明星的形象微微显形。
出席公开活动,李冰冰总在感谢她的团队。除了电影形象,她的团队还为她在环保领域锻造了一个公益形象,这个形象在2009年后越来越鲜明,她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获得各种“环保先锋人物”称号,成为许多环保项目的形象大使,而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报道和主持,则把这个形象推到了最高点。这个新形象,或许就是她团队的性格造就。
更多时候,团队存在于新闻的边角里。2012年底,杨幂团队的宣传人员被曝领到20万年终奖;2013年初,孙俪、邓超、陈坤团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所有这些,都提示着他们的存在。陈坤生日,“東申童画”的工作人员制作了题为“东申东申Style”的视频,齐齐上阵跳骑马舞,我们在电脑前审视着他们,揣摩着他们工作的状态,猜测着他们相处的情形。
团队成员也不都是拿薪水的,有时也出于友情和热爱。姚晨给演唱会当嘉宾,看台上坐着她的朋友,她们亦师亦友,是闺蜜也是智囊团;李宇春的粉丝,自发创办了《LEE周刊》,从博客、微博一直发展成在线电子杂志。
团队是智囊团,是宣传队,是播火机,有时也是替罪羊,在明星发表了错误微博时、穿错衣服时、错失佳片片约时,团队就成了代罪的“临时工”。
不过,一旦我们知道一个明星身后存在一个团队时,固然觉得他们兵强马壮,活得兴致勃勃,也会生出“他们不过是一件产品”的怀疑,他们的微博是谁写的?那些点子都是谁出的?所以,我期待有一天——也许不必等到世界末日那么远,那些团队成员签下的保密协议终于失效,他们可以写回忆录,或者给传记作家提供材料,让我们看到那些完美形象的另一面。当然,不论怎样,我还是觉得,在青春最盛之时,加入那样一些团队,见过那些世面,本身就是酬劳之一。
暂且不去讨论责任归谁,事实上,对公众人物的形象认知,往往带着惯性,一旦有人制作出模板,人们就自顾自跟下去了。有段时间,某女制作人的所有新闻,都带着“怒”字,“怒斥”、“怒喝”、“怒驳”、“红颜大怒”,大概是她横空出世,人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她的形象定型,她突然在这节骨眼上当众发了脾气,从此就被“怒”字粘上了,她就是笑容满面,一旦落实到文字里,也恐怕是“转怒为笑”。“范冰冰力压(艳压)”的叙述模式,大概也是这样,成了通稿写作者和编辑通用的模板。当然,当人们追溯这种叙述模式的肇始者时,肯定先把目光投向明星团队。
早先的明星,身边也有人,多半是经纪人外加一两个助理或者傍友,但随着明星这盘生意越做越大,这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就被更职业化的团队取代。李宇春、陈坤、姚晨、李冰冰、孙俪的团队,就在这股团队风潮中渐渐壮大,并幽幽浮出水面。
团队多数时候是隐形的,但也有藏不住的时候。一旦一个明星突然像股票一样出现异动,生出从前没有的排场和气势,团队的轮廓就昭然若揭。团队也有其性格、气质,借助明星的形象微微显形。
出席公开活动,李冰冰总在感谢她的团队。除了电影形象,她的团队还为她在环保领域锻造了一个公益形象,这个形象在2009年后越来越鲜明,她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获得各种“环保先锋人物”称号,成为许多环保项目的形象大使,而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报道和主持,则把这个形象推到了最高点。这个新形象,或许就是她团队的性格造就。
更多时候,团队存在于新闻的边角里。2012年底,杨幂团队的宣传人员被曝领到20万年终奖;2013年初,孙俪、邓超、陈坤团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所有这些,都提示着他们的存在。陈坤生日,“東申童画”的工作人员制作了题为“东申东申Style”的视频,齐齐上阵跳骑马舞,我们在电脑前审视着他们,揣摩着他们工作的状态,猜测着他们相处的情形。
团队成员也不都是拿薪水的,有时也出于友情和热爱。姚晨给演唱会当嘉宾,看台上坐着她的朋友,她们亦师亦友,是闺蜜也是智囊团;李宇春的粉丝,自发创办了《LEE周刊》,从博客、微博一直发展成在线电子杂志。
团队是智囊团,是宣传队,是播火机,有时也是替罪羊,在明星发表了错误微博时、穿错衣服时、错失佳片片约时,团队就成了代罪的“临时工”。
不过,一旦我们知道一个明星身后存在一个团队时,固然觉得他们兵强马壮,活得兴致勃勃,也会生出“他们不过是一件产品”的怀疑,他们的微博是谁写的?那些点子都是谁出的?所以,我期待有一天——也许不必等到世界末日那么远,那些团队成员签下的保密协议终于失效,他们可以写回忆录,或者给传记作家提供材料,让我们看到那些完美形象的另一面。当然,不论怎样,我还是觉得,在青春最盛之时,加入那样一些团队,见过那些世面,本身就是酬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