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面想象深刻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shi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星:散文诗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无疑,你是喜欢的,请你谈一下喜欢的原因。
  诗人江耶:我在写作体裁上没有想过要专一,有了感觉,觉得用什么方式表达更恰如其分,我就用什么体裁。当然,我写的诗歌和小说相对多一些,散文诗以及散文也有一部分。散文诗写得少,主要是我觉得“划不来”,散文诗的长度和宽度都超过诗歌,使用的语言量也是大大多于诗歌,但它显然不是散文,表面上看,它的写作要比诗歌要自由、宽泛一些,但毫无疑问,它的语言是诗性的,它的内容是诗意的,它要建立的也是真正的诗境,但它更耗费诗人的才智。
  星星:文学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存环境和生存际遇,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原乡,有物质性,更有其精神性。接下来,请你谈谈这组散文诗《在煤矿,大地的内心》和你生活的关系,曾经的或者是现在的。
  詩人江耶:我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在煤矿企业上班,可以说,我的人生发展与命运,与煤矿的兴衰紧密相连,我早就把自己当作煤矿的一分子,煤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在煤矿必然要写煤矿,写煤矿就是写自己。说这些话一点也不高调,无论是什么体裁式样的文字,都有煤的影子,甚至有煤的特质。2010年,《星星》诗刊组织了全国煤矿题材诗歌大赛,我的诗歌《身体里的一粒煤》获得了优秀奖。这组《在煤矿,大地的内心》也写了几年了,想一段写一段,有我自己对煤炭对煤矿对矿工以及对我自己人生的体悟,很多内容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自己的存在。
  星星:像所有的创作一样,散文诗的创作同样有“冲动点”,都有一个灵感闪耀的瞬间,请问这组作品的“冲动点”是怎样到来的?你又是如何把它捕捉下来的?
  诗人江耶:有很多。我曾在煤矿井下工作过三年,管安全监控,在有安全威胁的地点安装上监测装置,一旦监测到瓦斯、一氧化碳、风量等数据超出设定的安全界限,它就自动切断电源,强迫现场停止工作。所以,我在井下要去的都是“不安全”的地方。我经常一个人在空空的巷道里,把矿灯关了,在绝对黑暗里,什么都不想;有时也会站在煤层前,看无边无际的煤,想象它们的来龙去脉。我想到了时间,想到了漫长的成煤过程,想到了这些煤经过了几亿年的历程,这些东西都是幽远的,也是诗意的,它们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星星:你实际上还在地球的表层,但你已经感觉你在大地的内心。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表面和本质的?
  诗人江耶:谢谢你的细心观察和用心分析。的确,我的写作试图抵达对象的本质,揭示出事物的真相。我的写作理想就是不伟大、不虚拟、不虚伪。我能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我用几乎是复述的方式对生活进行还原。但无可否认,这个过程已经充满了我的想象,这些文字里有我的认识,我的主张,我以为的事物内部。这也是一个新的建设吧。我十分明确,它们已经背离了事物本身。
其他文献
记忆常常从这里开始:  厚厚的雪在阳光下渐渐消融,松散,被风搬空。在夜里又凝结成薄薄的冰层。月色披身的人们运送着木料,他们像一支舰队,在无声的雪野上划开波涛——我深深地追忆他们。离开狂欢的焰火,在月色里驻步,面孔比岩石还暗淡。我在无数个梦里跟着他们,绕过深雪的草塘和沼泽进入山中。  早春的月色驱赶着心灵。我起伏、旋升。  夜雾缭绕的远山,低矮的灌木丛和静默的落叶松林。枝柯横斜。稀疏之美伴着我多少不
期刊
卜寸丹的新作《那些密布的河流》,满篇有这些关键词:“河流”“水”“母亲”“神谕”等等。“水”是作品的主题,是生命的喻象。从整体来看,这九章是一个交响曲的上下钩联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设定曲式,呈示、展开、再现那些让生命得以温润的故事。很明显,这是一段段与家族史相关的故事。它对自身的存在充满了无限眷恋和体验。而存在和感知之谜,总会被一颗心举到天空。叙写上帝的神圣,许多言辞富饶、圣洁。复线的结构、人物旁
期刊
等风来  所有静默都由青铜铸就。  所有静默都是白纸上无声的空白。  天空背负的鞭痕里,刻着纯美的赞美诗——谁来吟诵?  言辞缄默。  大地隐忍。  枝柯瘦弱,臂膀里有汹涌的潮汐和一羽羽对生的翅膀在鼓动。  草叶瘦弱,枯黄的桨叶划不动二月那池冷寂的水。  鹰翼无风可依,奋力划动羽翅……  冰冻的河流,是喑哑之舌,那滚烫的颂词与歌声,含在谁冰冷的喉管,等风之手和盘托出。  我听到冰裂开的声音  梦,
期刊
星星:薛梅,您好!作为优秀的诗人、评论家, 您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与读者分享!  诗人薛梅:其实,我只是一个诚实的阅读者和诗写者。这要感谢我的父亲,他养成了我从小喜爱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读读写写,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人大抵有两种自我寻找,一种是只想做自己,一种是不想做自己。非常幸运的是,阅读和写作让我同时拥有这两种可能,并相互补给,不断发现自己,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突破自己,并完成自己
期刊
星星:林柏松,您好!作为优秀的军旅诗人 , 您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分享!  诗人林柏松:首先谢谢星星访谈!我要更正一种说法,我不承认军旅诗人的说法。如果按着职业划分可以派生出很多种诗人来。我个人认为,诗人只有两种:一种是诗人,一种是写诗的人。我就是一个写诗的人。我与诗结缘,是另一种苦难。诗的灵性往往来自生命痛苦的经验,痛苦是诗人赖以生存的最高境界。诗,对我而言,不是手段,不是目的,也
期刊
燕赵之风  燕赵之风,从易水河畔徐徐吹来,几千年的文化,一路随风撒播。  风声里,有悲歌也有壮歌。河流和山川,是锦瑟和弦。  荆轲随着历史的风云一去不返,罗敷的美貌在乐府诗中永恒,扁鹊的良方悬壶济世,黄帝的血脉是否还在延续?  多少传奇难以唱尽燕赵风流,悲壮和柔美合奏着英雄的交响。  皆往矣,看今朝河北大地,百舸争流奔向世界的海洋。  时代的大潮涌起,燕赵儿女心中的宏伟蓝图,正从纸上走向现实。  
期刊
《等风来》有隐忍的力量。孤独者静寂时总会诞育出不凡的思想。比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思考自由的人性、贝斯顿在科德角感受天地大境、约翰·缪尔在无人的山林倾听鸟鸣。博大、阔远、苍茫,与诗人们的心灵相关,是与心灵孤独达成的思考。“青铜”“白纸”“天空”“大地”“鹰”“河流”“翅膀”等等这些动静相融的镜像本身,可以实证诗人内心的绵缈和广阔。而只有高原之子,才有如此的感悟。“风”是给高原带来活性的一种力量。风吹青
期刊
黑里河,独自守望  光脚走在黑里河岸,一夜的露水柔软而坚定。  似醒未醒的泥土潮气上升,穿过脚心,骨骼,血脉,一直顶到发梢,意念四散,佛光闪动。  蚯蚓的劳作土地知晓,松软,或者板结,神明召唤留存的根。  蚂蚁还在搬家,越来越大的房子让蚂蚁恐惧。  村庄走过,校园走过,方言稀薄而微弱。  王的燕子飞到珠江、闽江、黄浦江,只剩下黑里河,在五月的风中,独自守望。  风吹麦浪  民谣从麦地拂过,唢呐伴奏
期刊
一  这间房子与我隔着一张身体的纸。纯净的桑葚的雪,悬挂在屋檐,从这里望出去,道路像一列货车那样缓慢地驶过,搭乘其上的群众,被尘埃无声无息地穿透,纸牌和空酒瓶散乱地堆积在膝下,上面有指纹和狂欢的唇印,他们所追逐的梦此时正擦肩而过。  这间房子是一个诗歌的蛹壳。庸常的事物,陈旧的家俱、遭遇,大量地涌入,慢慢沉积下来。那些书籍,智慧的结晶,全都被制作成砖头的形状,文字停止了蠕动,光芒被封面挡住,而新鲜
期刊
燕子树立在我家屋后,是村庄的标杆。  燕子树挂满燕子,一串串的,会飞。  满树燕子飞的时候,稻香便围拢过来,听藏在高枝上的秋蝉,一只只地,数燕子。  数了七天七夜。  一个跟头,树倒了,留下一个坑。  空落落的坑。  我明白,树有多高,根有多深。  我试图让另一些根生长,繁茂。把香樟嫁接在燕子树的根上,结果枝枯根烂,复归一片空无。  只有杂草的种子萌芽,在深洞里爬出几丝藤蔓,丝丝缕缕,长出荒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