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NU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16
  
  引起肺结核发热的原因
  发热是肺结核病的本身症状:肺结核病患者体内由结核杆菌及其菌体物质引起的变态免疫反应,可刺激引起白细胞介素-2的释放和增多,作为内生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神经中枢的体温中枢而引起发热。肺结核病引起的发热的体温和热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主要与肺结核病的病情和病理形态、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有关。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一般可只表现为低热,体温在38℃左右,一般不>38.5℃,主要在午后、傍晚或劳累后出现。病情重的患者特别是疾病进展期的患者往往表现为中、高度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上,有时可达40℃以上。热型无明显规律性,有时呈弛张热,有的表现为稽留热。粟粒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急性进展期以渗出或变质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结核患者以及干酪性肺炎时的肺结核患者可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有时>41℃,热型可为稽留热型。
  肺结核患者合并普通细菌感染:肺结核患者合并普通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发热也是肺结核患者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普通细菌感染的部位主要在肺、泌尿系统等部位。发热时的体温一般在38℃以上,可表现为寒战、畏寒及相关的感染部位的症状,热型无明显的规律性,合并有比较重的感染时,体温可达39℃以上,并可达到41℃,热型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型。
  肺结核病患者合并霉菌感染:特别是一些复治肺结核、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无其他明显原因的发热、呈现稽留热型,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普通抗菌素治疗效果无效时应予以考虑。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8℃以上。有时可表现为高热、稽留热。
  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炎: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即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性肝炎。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发热,也可以提示出现了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性肝炎,可以进行肝功能检查就可以明确。这种情况下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与药物热不同,药物热除有体温升高外,一般无其他系统损害的证据。
  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热: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体温一般较高,可达39℃以上。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若病灶有明显吸收,而出现发热或者是重新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而患者的体温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该考虑药物热的可能。药物热的特点是表现为与某种药物使用有关的规律性发热,发热时患者多有面色潮红而精神没有明显改变,无寒战、等其他伴随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停用某种药物后,体温就不再出现升高。
  肺结核患者伴有阿狄森氏综合征:肺结核伴有各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功能低下时,临床上可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体温可高可低,这种患者一般伴有皮肤的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引起。
  肺结核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当引起的发热:肺结核患者发病时就有发热,而在确诊为肺结核前有不恰当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的过程,可引起肺结核患者的体温升高,这时患者的体温有时呈波状热、稽留热、间歇热等。一天内患者的体温波动可达5℃以上,有时体温不升,有时体温可达41℃以上。
  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过敏:抗结核药物过敏也是引起肺结核患者发热的原因之一。特点是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患者出现体温升高,伴有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其他过敏表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高热者不多见。
  肺结核患者发热的临床处理
  肺结核本身引起的发热的临床处理:若患者体温≤38℃,可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下观察,一般情况下体温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若患者体温>38℃,但患者病情不重的情况下,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物治疗。可使用布洛芬或萘普生,体温恢复正常后停用。若是急性栗粒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浸润性肺结核急性进展期伴有高热时,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需要应用肾上糖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体温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肺结核合并普通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引起的发热的处理: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或抗霉菌药物进行治疗,直至相应的普通细菌或霉菌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炎引起的发热的处理: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炎时,首先要停用抗结核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抗结核治疗。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热的处理: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引起药物热的可能,但多以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引起的为常见。出现这种情况时,一般要先停用所有药物或者是根据经验停用某一种药物,体温恢复正常并稳定后,再逐一试用所有药物,直至确定引起的药物热的具体药物。引起药物热的药物一般不能再次应用。
  肺结核合并的阿狄森氏综合征引起的发热的处理:这时的发热主要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引起的,这种情况的处理除进一步明确引起阿狄森氏综合症的原因外,主要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用生理需要量的强的松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症状。
  因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当引起的发热的处理:这类肺结核患者的发热是由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当而引起,因此,对于这类肺结核患者的发热除了需要有效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还需要依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来解决。笔者认为,如果患者肝功能正常,使用强的松口服,适当剂量,3次/日,对于肺结核患者因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当引起的发热,效果良好,成人最大剂量每次20mg,3次/日,待体温正常3~5天后,可以逐渐减量至停用,每3~5天减5mg,可使患者的体温平稳的过渡至正常。使用强的松的好处是口服用药,患者的依从性好;每日3次用药,可使体内的药物浓度相对均衡,控制体温的效果好;减量方便,一般不会引起病情的反复。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要观察和预防其副作用的出现。笔者认为,用强的松控制体温的肺结核患者的早期的X线显示病灶的吸收较为缓慢,当停用强的松,抗结核治疗4~6个月的时候,X线显示病灶吸收迅速而较为彻底。这主要是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抑制吞噬细胞的作用,早期抑制了病灶的吸收;而它又有抑制成纤维作用,使肺结核患者体内的增殖性病变减少,后期容易吸收。
  抗结核药物过敏引起的发热和处理:这类患者的发热主要是找出患者对其过敏的药物并停用。必要时早期可使用抗过敏药物。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32  病历资料  患儿,男,3岁,住山阳县城关镇东居。因“右眼内角下方红肿不消2周余”,于2009年3月25日前来我院求治。患儿1周前曾在县人民医院求治,被诊为急性泪囊炎,经静滴抗生素,眼部滴消炎眼水,未见明显好转。查右眼睑结膜轻度充血,下睑内侧肿胀,泪囊部皮肤红肿突起,呈类圆球型,基底直径约1.5cm,高起0.5cm,
摘 要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病因及其治疗护理策略。方法:200例胆道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间断夹闭T管,对照组按传统护理T管。结果:观察組胃肠功能恢复快,疲劳程度较轻并改善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进行早期间断夹闭T管,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从而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有助于尽早康复。  关键词 胆道术后 T形管引流 POF
摘 要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治疗细支气管炎效果。方法:将确诊为细支气管炎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行常规抗感染、对症、激素等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抗感染、对症、激素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喘憋、气促、肺部哮鸣、痰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支气管炎
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是什么?是花拳绣腿、热闹繁华?还是一枝独放、满堂“填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拨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杂,追寻“繁华落尽见真淳,洗净铅华促生成”的灵
报纸
关键词 乳腺癌 诊断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乳腺癌是除子宫癌外,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男性也偶见。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在无意间或偶然发现,最初表现为一侧乳房无痛性肿块,多发生在外上象限,癌瘤逐渐扩大,肿块皮肤处出现凹陷,继之皮肤橘皮样改变及乳头凹陷。早期乳癌也可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易出现肝、肺及骨骼等转移,预后较差,故早期诊断及治疗乳腺癌非常重要。为总结超声诊断乳腺癌的
摘 要 目的:探讨早产的诱发原因、预测与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早产及先兆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243%,胎膜早破、双胎导致的早产分别占70%和45%,使用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可延长孕周,给予营养治疗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结论:预测早产的可能性,积极处理先兆早产,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先兆早产 诱发原因 药物疗法  doi:10.396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