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职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和中国道路问题,并围绕国家经济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正确道路。他的经济战略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县、市、省、中央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县域经济、市域经济、省域经济及国家经济有充分的了解,对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改革方法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足以说明深化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在广东考察时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之际考察广东,有境外媒体指出,这“不仅是缅怀,更是明志,增添新改革的丰富想象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重要论述,标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背后体现了总书记对改革方法论和改革方向的准确把握。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总书记这些讲话更多地是对改革方法论的明确阐释。
两点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释放增长潜力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总书记从六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涉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三个重要方面: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活力、政府的效率和效能。通过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些方面是总书记的重要思考,是他市场经济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更加紧迫的要求。
他还多次指出,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这说明遵循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基本思路。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重点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也阐明了他重要的人本经济思想。2012年11月,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讲道,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的领导集体的庄严承诺,表明民生改善是执政党责任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本经济思想,在河北、在福建、在浙江、在上海工作中都有很好体现。1988年,他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宁德是当时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他力主和努力下改造了几千村民世代居住的茅草房,为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渔民在岸上修建了住房,使他们可以下海打渔、上岸居住,安居乐业。扶贫开发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本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总书记的人本经济思想体现在扶贫开发领域,就是加快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坚定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贫穷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根本任务。
创新发展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创新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是他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省调研时指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他也强调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点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量变与质变论: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去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要转要调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就转不过来、调不过来。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有很深入的思考。2003年浙江提出“八八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实现产业的脱胎换骨。海洋经济被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来说,总书记强调重视海洋,是因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普遍联系论:只有把饭碗牢牢拴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农业经济是他重点关注之一。他曾在浙江提出过“跳出三农,发展三农”的农村发展思路。去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总书记多次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拴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今年7月他在湖北省调研时指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总书记指出的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需要改革把握的大问题。
系统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现在还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一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而且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
我国当前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持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表达了我们党和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内因与外因论:大国的胸怀、与世界经济互荣共进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高瞻远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发表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促进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的思想,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表明了我国与世界经济互荣共进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高瞻远瞩。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构想,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丝绸之路是中华先民与亚欧先民艰辛探索出来的商贸通道,是中西文明相互激发、相互学习、相互滋润的文明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战略构想,符合中亚、中东地区“向东看”战略,也符合我国西向发展、向西开放的战略,同时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内陆开放深度与广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经济战略思想的新思维。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上,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战略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经济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都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责编/严俊 美编/李祥峰
改革方法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足以说明深化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在广东考察时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之际考察广东,有境外媒体指出,这“不仅是缅怀,更是明志,增添新改革的丰富想象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重要论述,标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背后体现了总书记对改革方法论和改革方向的准确把握。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总书记这些讲话更多地是对改革方法论的明确阐释。
两点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释放增长潜力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总书记从六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涉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三个重要方面: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活力、政府的效率和效能。通过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些方面是总书记的重要思考,是他市场经济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更加紧迫的要求。
他还多次指出,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这说明遵循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基本思路。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重点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也阐明了他重要的人本经济思想。2012年11月,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讲道,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的领导集体的庄严承诺,表明民生改善是执政党责任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本经济思想,在河北、在福建、在浙江、在上海工作中都有很好体现。1988年,他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宁德是当时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他力主和努力下改造了几千村民世代居住的茅草房,为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渔民在岸上修建了住房,使他们可以下海打渔、上岸居住,安居乐业。扶贫开发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本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总书记的人本经济思想体现在扶贫开发领域,就是加快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坚定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贫穷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根本任务。
创新发展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创新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是他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省调研时指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他也强调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点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量变与质变论: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去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要转要调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就转不过来、调不过来。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有很深入的思考。2003年浙江提出“八八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实现产业的脱胎换骨。海洋经济被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来说,总书记强调重视海洋,是因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普遍联系论:只有把饭碗牢牢拴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农业经济是他重点关注之一。他曾在浙江提出过“跳出三农,发展三农”的农村发展思路。去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总书记多次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拴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今年7月他在湖北省调研时指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总书记指出的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需要改革把握的大问题。
系统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现在还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一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而且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
我国当前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持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表达了我们党和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内因与外因论:大国的胸怀、与世界经济互荣共进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高瞻远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发表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促进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的思想,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表明了我国与世界经济互荣共进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高瞻远瞩。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构想,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丝绸之路是中华先民与亚欧先民艰辛探索出来的商贸通道,是中西文明相互激发、相互学习、相互滋润的文明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战略构想,符合中亚、中东地区“向东看”战略,也符合我国西向发展、向西开放的战略,同时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内陆开放深度与广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经济战略思想的新思维。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上,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战略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经济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都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责编/严俊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