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教育界中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和谐教育”的说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必要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促使教育继续向前发展。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对“和谐教育”在创建进程中存在的冲突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育公平;教育个人成本
1 对“和谐教育”的认识
人们在认识和理解“和谐教育”这一概念时往往会意识到其包括教育的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而对于其存在的冲突往往容易忽视掉。冲突论(Conflict Theory)为我们分析和认识“和谐教育”创建进程中存在的冲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理论以社会冲突为主线来考察教育中各种冲突、矛盾和抵制的事实,质疑批判现存教育的合理性,剥开课程知识的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表象,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批判色彩。实际上,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时刻存在于一个社会大系统的发展进程当中,没有了冲突也就没有了发展的源泉,没有了发展的促使力。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部矛盾的存在是正常的,必要的关系冲突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促使教育继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全面认识和理解“和谐”教育时,其创建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的冲突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和谐教育”创建进程中冲突的主要表现
作者对“和谐教育”创建进程中存在的冲突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梳理,其主要表现如下:
2.1 公立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冲突。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教育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支持,民办教育开始发展并有逐步繁荣趋势。民办教育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地完善自己,并得到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努力争取着自己的发展空间。民办教育的起步与发展壮大势必会与公立教育引发一定的冲突,对公立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迫使公立教育不断进行自身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2 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也给教育自身造成了内部的分化和不平等,带来了许多教育问题。当前我们国家的城市教育经费比较充足,资源比较优越,而占大部分人口的农村教育却比较落后,教学设备及其他教育资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差距及拉大趋势是能忽视的,也是我们教育界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以2005年普通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例,全国总计普通初中毕业生数21065150人,普通高中招生数8777317人,升入高中比例为41.7%;城市普通初中毕业生数3461482人,普通高中招生数3014263人,升入高中比例为87.1%,县镇和农村普通初中毕业生数17603668人,普通高中招生数5763054人,升入高中比例为32.7%。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近些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农村教育仍然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
2.3 教育个人成本的增加与文凭贬值的冲突。教育个人成本,也称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286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而总体教育年限的延长(学龄前和义务教育后)及教育个人成本的不断增加给人们能否接受全部教育带来了许多困惑。教育规模的过度庞大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不容易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的青年不得不选择了继续深造,试图想通过提高文凭学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现实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及就业情形又与我们所料想的不相吻合。学历层次规模数量的加大,造成了高层次人才的巨大就业压力,出现了文凭贬值的现象。
3 创建“和谐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创建“和谐教育”进程中的冲突,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3.1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民办教育得到了复兴,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我国公立教育与民办教育并存发展。公立教育事实上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很好的资金保障和社会声誉。民办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也面临着发展的困惑。民办教育在人们的教育选择中不是主流,它仅是那些父母先富起来而子女没有希望考入质量好的公办学校或重点学校的家庭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另外,人们长期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福利,要改变这种看法需要一个过程,大多数人对民办教育还缺乏心理和财力承受力。因此,民办教育还未能成为教育的主体。
3.2 推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区域差距。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领域讨论的焦点问题。教育公平是指个人不因人种、性别、社会经济背景等属性因素而受到歧视性对待,并将偶然性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进有利于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有利于扭转社会差距拉大的趋势。这里提倡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均等不同,教育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均等,人们也不可能绝对平等地享受各种教育资源。
3.3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协调发展。大众教育追求规模的宏大,能够很好地增加受教育人口的数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而精英教育则要求教育规模较小,着重培养精英人才。大众教育宽进严出,体现公平;精英教育严进宽出,体现效率。当前,教育作为一种公益事业,对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应是当务之急。政府的职能首先应是维护公平,效率应更多的由市场调节。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对弱势地区、学校、群体做出适当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并保障其具备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办学条件和享受符合基本标准的充分教育。我们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既需要全民族文化修养的提升,有需要各个领域的尖端人才。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都不应有所忽视,它们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片面发展大众教育,会带来教育规模的过度庞大,许多领域缺少尖端人才;片面发展精英教育,造成受教育数量的严重缩减,拉大教育程度差距,不利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应该同步协调发展,共同为“和谐教育”创建贡献力量。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育公平;教育个人成本
1 对“和谐教育”的认识
人们在认识和理解“和谐教育”这一概念时往往会意识到其包括教育的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而对于其存在的冲突往往容易忽视掉。冲突论(Conflict Theory)为我们分析和认识“和谐教育”创建进程中存在的冲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理论以社会冲突为主线来考察教育中各种冲突、矛盾和抵制的事实,质疑批判现存教育的合理性,剥开课程知识的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表象,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批判色彩。实际上,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时刻存在于一个社会大系统的发展进程当中,没有了冲突也就没有了发展的源泉,没有了发展的促使力。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部矛盾的存在是正常的,必要的关系冲突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促使教育继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全面认识和理解“和谐”教育时,其创建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的冲突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和谐教育”创建进程中冲突的主要表现
作者对“和谐教育”创建进程中存在的冲突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梳理,其主要表现如下:
2.1 公立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冲突。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教育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支持,民办教育开始发展并有逐步繁荣趋势。民办教育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地完善自己,并得到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努力争取着自己的发展空间。民办教育的起步与发展壮大势必会与公立教育引发一定的冲突,对公立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迫使公立教育不断进行自身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2 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也给教育自身造成了内部的分化和不平等,带来了许多教育问题。当前我们国家的城市教育经费比较充足,资源比较优越,而占大部分人口的农村教育却比较落后,教学设备及其他教育资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差距及拉大趋势是能忽视的,也是我们教育界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以2005年普通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例,全国总计普通初中毕业生数21065150人,普通高中招生数8777317人,升入高中比例为41.7%;城市普通初中毕业生数3461482人,普通高中招生数3014263人,升入高中比例为87.1%,县镇和农村普通初中毕业生数17603668人,普通高中招生数5763054人,升入高中比例为32.7%。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近些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农村教育仍然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
2.3 教育个人成本的增加与文凭贬值的冲突。教育个人成本,也称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286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而总体教育年限的延长(学龄前和义务教育后)及教育个人成本的不断增加给人们能否接受全部教育带来了许多困惑。教育规模的过度庞大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不容易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的青年不得不选择了继续深造,试图想通过提高文凭学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现实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及就业情形又与我们所料想的不相吻合。学历层次规模数量的加大,造成了高层次人才的巨大就业压力,出现了文凭贬值的现象。
3 创建“和谐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创建“和谐教育”进程中的冲突,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3.1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民办教育得到了复兴,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我国公立教育与民办教育并存发展。公立教育事实上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很好的资金保障和社会声誉。民办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也面临着发展的困惑。民办教育在人们的教育选择中不是主流,它仅是那些父母先富起来而子女没有希望考入质量好的公办学校或重点学校的家庭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另外,人们长期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福利,要改变这种看法需要一个过程,大多数人对民办教育还缺乏心理和财力承受力。因此,民办教育还未能成为教育的主体。
3.2 推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区域差距。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领域讨论的焦点问题。教育公平是指个人不因人种、性别、社会经济背景等属性因素而受到歧视性对待,并将偶然性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进有利于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有利于扭转社会差距拉大的趋势。这里提倡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均等不同,教育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均等,人们也不可能绝对平等地享受各种教育资源。
3.3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协调发展。大众教育追求规模的宏大,能够很好地增加受教育人口的数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而精英教育则要求教育规模较小,着重培养精英人才。大众教育宽进严出,体现公平;精英教育严进宽出,体现效率。当前,教育作为一种公益事业,对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应是当务之急。政府的职能首先应是维护公平,效率应更多的由市场调节。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对弱势地区、学校、群体做出适当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并保障其具备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办学条件和享受符合基本标准的充分教育。我们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既需要全民族文化修养的提升,有需要各个领域的尖端人才。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都不应有所忽视,它们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片面发展大众教育,会带来教育规模的过度庞大,许多领域缺少尖端人才;片面发展精英教育,造成受教育数量的严重缩减,拉大教育程度差距,不利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应该同步协调发展,共同为“和谐教育”创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