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工作特点,提出了主要从班主任工作以及语文教学工作两方面对留守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德育导师机制等措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两方面相辅相成,探讨了一条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学生”。
本人现所处一所农村中学,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的跟踪统计,平均每个班级留守学生比率由五年前的约10%发展到目前的约35%。以本人今年所带的初一一个班级为例,全班41人,留守学生竟有15人之多。
1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表现
本人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嫉妒敏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学生有种被遗弃的感觉。所以,看到其他学生与父母在一起,心理难免会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嫉妒心理。于是,怨恨父母,嫉妒他人,变得更加敏感。
1.2 自卑封闭:我班有个男同学徐某,宁愿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本上,也不愿和其他同学交往。有一次他在周记中写到:“……我知道我没有别人成绩好,别人也看不起我,我也从来不愿和别人说心里话,我宁愿和日记本做朋友。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说这么多心里话。”
1.3 早恋情结:由于亲情的缺失,导致了他们无法获得同龄人正常的情感抚慰,特别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青春期的来临,他们很容易与异性交往过密,喜欢与异性同学传递纸条,相互传递爱情故事的书籍,出现早恋倾向。
1.4 虚荣攀比:由于不能经常与孩子相聚,绝大多数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和求得心安,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希望通过增加物质供给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
1.5 缺少理想:在与留守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未来的茫然,缺少处在该年龄段学生所应具有的正确理想和人生观。
2 导致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几年对留守学生的跟踪调查,本人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特殊的心态与他们生活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父母缺少与孩子的经常沟通。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既缺少亲情的温暖又缺少家庭日常教育,而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2.2 委托监护人与孩子之间的巨大差异。多数留守学生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
2.3 “真空时段”缺少监护。有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这部分学生交由亲友监管,亲友感觉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女,因此不敢严格管理;而且该年龄段学生自控能力又较差,因而,每到节假日,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2.4 学校缺少特殊的关注。现在,部分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种种困惑与问题,且农村学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也无力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3 矫正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为必须根据留守学生的特殊心态与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使之具有良好的心态与完善的人格,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的心身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3.1.1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班主任首先要摸清留守学生的详细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
3.1.2 建立德育导师制:本人所带班级的15个留守学生,我为其中11人寻找了德育导师,每位教师联系1—2名学生。导师通过谈话询问及家访等形式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疏导一些心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弱者困于环境,智者利用环境”的道理。
3.1.3 培养责任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正常教育和引导,常常缺乏责任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化,大胆放手让留守学生帮助分担。
3.1.4 与家长携手进行双边教育:可利用家长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家长座谈会、家访等活动,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长效联系机制,并对家长进行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解答家长的疑虑和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
3.2 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要将传授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并相互渗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3.2.1 在教学中创造让留守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尽量让留守学生体验成功感。
3.2.2 借鉴教材中的典范引导留守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如诗歌《在山的那边》,写出了主人公从小树立了理想,并终生为实现理想执着奋斗,矢志不渝;《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在父亲的鼓励与指导下逐渐战胜软弱,变得坚强和自信;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一生只为救国救民,三易其志。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3.2.3 在写作训练中疏导留守学生的不良情绪:语文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并允许学生尽情倾诉,用文字的形式袒露自己的忧伤、痛苦、欢乐、迷惘的心情,表明自己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
3.2.4 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满足留守学生的情感需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推荐一些较好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并对阅读方法作出指导,如世界名著、一些好的杂志(如《读者》、《小小说》、《意林》)等,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获得教益,满足情感的需求,以有利于形成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心理。
4 总结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要从班主任工作以及语文教学两方面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各自的工作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德育导师机制等措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两方面相辅相成,探讨了一条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学生”。
本人现所处一所农村中学,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的跟踪统计,平均每个班级留守学生比率由五年前的约10%发展到目前的约35%。以本人今年所带的初一一个班级为例,全班41人,留守学生竟有15人之多。
1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表现
本人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嫉妒敏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学生有种被遗弃的感觉。所以,看到其他学生与父母在一起,心理难免会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嫉妒心理。于是,怨恨父母,嫉妒他人,变得更加敏感。
1.2 自卑封闭:我班有个男同学徐某,宁愿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本上,也不愿和其他同学交往。有一次他在周记中写到:“……我知道我没有别人成绩好,别人也看不起我,我也从来不愿和别人说心里话,我宁愿和日记本做朋友。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说这么多心里话。”
1.3 早恋情结:由于亲情的缺失,导致了他们无法获得同龄人正常的情感抚慰,特别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青春期的来临,他们很容易与异性交往过密,喜欢与异性同学传递纸条,相互传递爱情故事的书籍,出现早恋倾向。
1.4 虚荣攀比:由于不能经常与孩子相聚,绝大多数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和求得心安,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希望通过增加物质供给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
1.5 缺少理想:在与留守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未来的茫然,缺少处在该年龄段学生所应具有的正确理想和人生观。
2 导致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几年对留守学生的跟踪调查,本人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特殊的心态与他们生活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父母缺少与孩子的经常沟通。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既缺少亲情的温暖又缺少家庭日常教育,而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2.2 委托监护人与孩子之间的巨大差异。多数留守学生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
2.3 “真空时段”缺少监护。有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这部分学生交由亲友监管,亲友感觉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女,因此不敢严格管理;而且该年龄段学生自控能力又较差,因而,每到节假日,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2.4 学校缺少特殊的关注。现在,部分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种种困惑与问题,且农村学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也无力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3 矫正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为必须根据留守学生的特殊心态与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使之具有良好的心态与完善的人格,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的心身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3.1.1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班主任首先要摸清留守学生的详细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
3.1.2 建立德育导师制:本人所带班级的15个留守学生,我为其中11人寻找了德育导师,每位教师联系1—2名学生。导师通过谈话询问及家访等形式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疏导一些心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弱者困于环境,智者利用环境”的道理。
3.1.3 培养责任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正常教育和引导,常常缺乏责任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化,大胆放手让留守学生帮助分担。
3.1.4 与家长携手进行双边教育:可利用家长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家长座谈会、家访等活动,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长效联系机制,并对家长进行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解答家长的疑虑和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
3.2 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要将传授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并相互渗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3.2.1 在教学中创造让留守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尽量让留守学生体验成功感。
3.2.2 借鉴教材中的典范引导留守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如诗歌《在山的那边》,写出了主人公从小树立了理想,并终生为实现理想执着奋斗,矢志不渝;《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在父亲的鼓励与指导下逐渐战胜软弱,变得坚强和自信;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一生只为救国救民,三易其志。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3.2.3 在写作训练中疏导留守学生的不良情绪:语文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并允许学生尽情倾诉,用文字的形式袒露自己的忧伤、痛苦、欢乐、迷惘的心情,表明自己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
3.2.4 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满足留守学生的情感需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推荐一些较好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并对阅读方法作出指导,如世界名著、一些好的杂志(如《读者》、《小小说》、《意林》)等,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获得教益,满足情感的需求,以有利于形成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心理。
4 总结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要从班主任工作以及语文教学两方面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各自的工作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德育导师机制等措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两方面相辅相成,探讨了一条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