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恐怕不能仅仅放在减少收入差距上,其他一些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和精神上的努力为重要。此外,高端人才的培养也应重视,我们要学习印度,
鼓励学生融际化的教育体系,并在国际机构中发挥特长和才智。
印度和中国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令世人瞩目,其2003-2005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8%的水平(图1),虽然还没有赶上中国,但是跟其他国家以及印度历史上的其他阶段相比,印度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笔者1月初参加了在德里举行的“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通过了解印度的真实情况,对印度发展可以为中国崛起提供的经验有了颇丰的收获。
印度的三个世界与不公平下的和谐
与其说印度是一个国家,不如说她是由三个不同的世界组成的社会。印度的第一个世界可以说是“西方的世界”。印度的星级宾馆、大学和政府机构是英语的社会,新德里的政府区和使馆区也俨然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从财政部、国会大厦到印度凯旋门一带的建筑相当气派,充分体现了西方建筑的雄伟、庄重和优雅。
印度的第二个世界是古老的世界。德里附近有很多莫卧儿王朝以及更早的王朝留下来的古迹,经过岁月的冲刷,充分显示出历史的沉重。穿行在马路上的年轻男女,表现出典型的雅利安人特征,棱角分明、鼻梁高耸、浓眉大眼,颇有古希腊雕塑般的风韵。
第三个世界是贫穷的世界。初踏印度土地,立刻会感到这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德里国际机场的建筑水平顶多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城市的火车站,一出机场尘土飞扬,停车场上基本没有柏油路面,机场外面人山人海,有很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浪汉,只披着简单的布料以御寒。马路上的出租车大多数是印度产的Bajaj三轮车,还有自行车和牛穿行其间,道路相当拥挤。也许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高的原因,德里的堵车程度跟北京相比似乎还相差很多。
印度有30%以上的文盲人口,贫困率也高达30%,但印度的城市,至少是新德里,实际上非常安全,抢劫、偷窃以及其他暴力犯罪事件都非常少。在全球有统计的62个国家中,印度的犯罪率处于倒数第二,谋杀率也处于中位数,低于泰国、波兰与美国,和芬兰差不多。可见,一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收入水平,也不完全取决于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仔细想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许是民众的心态,这和印度几千年的宗教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印度教教义提倡忍耐,这对于印度社会的和谐是有帮助的。
没有自由的民主
印度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但是在经济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她的民主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带来了很多约束。由于大部分人处于愚昧和贫穷状态之下,实际上印度的民主是由少数精英阶层和利益集团所左右的。
最近一个时期,印度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讲的是新德里和孟买两个机场的扩建工程受阻的消息。原来印度各界早就对这两个机场的破旧怨声载道,于是政府进行招标,希望扩建这两个机场。但在由谁来承包这个工程的问题上就争执不下了,因为各个政党和派别都有自己的关系户。为了达成一致,政府组成了一个工程技术小组对投标的各个公司展开技术鉴定。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各党派争持不下,6个投标者纷纷落马,以致没有一家能够进入下一轮投标,使得这两个机场的扩建工程又将大幅度推迟。
印度的电力部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各地政治家为了拉拢选票,拚命讨好农民,以致于很多地方用电的边际成本是零,或者说超额用电是免费的.农民在交纳一定的费用后,可以无限量地使用电力来进行浇灌。这产生了两个直接后果。第一就是发电厂和电网没有动力进行扩建,因为它们是连年亏损的。中国曾经有一家公司参加了印度一家电厂的扩建工程,结果铩羽而归,因为电费收不上来。第二是电力需大于供,产生紧缺,所以在印度停电是经常的事情。在我们会议召开的两天中,至少出现了10次断电现象。因此,印度的各个机构都自备有发电机。
从这两个问题上可以看出,“民主”体制的运行,剥夺了旅客使用先进设施和一般居民在交费之后享受电力资源的自由,也剥夺了投资者按照正常投标程序获得工程和投资于印度电厂的自由,从而阻碍了印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自由。
低水平民主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印度中央政府长期的财政赤字(图2)。这完全是政客们为了讨好选民博弈的均衡,其结果就是公务员工资的低下,诱发大规模的腐败。所以,印裔政治学家法瑞德·扎凯瑞尔(FareedZakaria)在其最近的畅销书中就提到,不恰当的民主是没有自由的民主(IlliberalDemocracy)。他的主要论据就来自印度。有限效力的法制
印度不仅标榜民主,而且以法制为骄傲。的确,印度的法律建制是比较健全的,从中央的最高法院到省级的高级法院再到各个地方法院,都沿袭了英国殖民时代的建制。但是印度的经济者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地方上发生纠纷时,一般不会轻易找法院,因为法官的腐败众所周知。印度法院系统的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有人说,要处理完印度法律系统的积压案件需要350年的时间。
当然,印度的法制还是有一定效力的,最近德里市治理污染一案可以证明。印度的环保局由于没能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和德里政府达成共识,便怂恿一位环保斗士以个人名义在印度最高法院上状告德里政府控制污染不力,侵犯了德里公民享有清洁空气的权力。在环保局暗中提供的大量数据支持下,此人奇迹般地胜诉了。德里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重新装配公共汽车和三轮出租车,同时建立了一个液化天然气的加油站网络。但这样的案例少之又少,大量的案例则是其法律系统所无法解决的。
不难理解,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社会,法律体系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高效。俄罗斯的情况(见上期本栏目文章)就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美国20世纪初的进步运动也是为了弥补其法律体系的不足,由此才完成了美国经济的起飞。
可畏的人才优势
印度的初等教育系统效率十分低下,很多学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但是印度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是十分成功的。
以经济学为例,活跃在国际上的顶尖经济学家中就有一大批是从印度完成本科教育后走出去的,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还有一批完全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顶尖经济学家,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巴格瓦蒂(Bhagwati)、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克森(Dixit),还有英国剑桥大学的达斯噶普塔(Dasgupta)。印度国内的经济学者也可谓人才济济。如果说在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只有5个左右的话(笔者在此争论中保持中立),那么用同样的标准,在印度国内至少应该有50位合格的经济学家。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最高领导层中活跃着一大批在印度接受本科教育,可以说是印度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如麦肯锡公司前CEO拉雅·古普塔(Raiat Gupt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Rajah),美国《时代》杂志社的总编、《外交事务》杂志的主编、前面提到的政治学者法瑞德·扎凯瑞尔等等。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中,也有大量印裔的专业人才,其数量远远超出任何其他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印度的优势更是有目共睹。在高端专业人才上的优势,无疑有助印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印度的发展中汲取经验
可以说,印度永远属于中国的参照系,中国可以而且应该从印度的经验中汲取崛起的力量。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综上所述,笔者只谈点滴体会。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民主制度应该缓行,过早引入西方的民主制度只会带来不自由。第二,法制不能神化。在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可能像在发达国家那样有效。因为一个法律制度的效率,有赖于一系列基础性制度的建立,如廉洁的法官、行为受到约束的律师等等,这些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难以建立的。因此,利用法制系统来约束政府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恐怕是很难形成的。第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以完全物质化。一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与否,不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平等性,还有很多主观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其中,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恐怕不能仅仅放在减少收入差距上,其他一些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和精神上的努力极为重要。
此外,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想像,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司将来的决策可能会倾向于印度方面,而不见得会对中国有利,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要学习印度,鼓励中国学生融入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并在国际机构中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才智,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日本提供了一个反面例子。日本在经济规模上已经是大国,但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却远逊于印度。这也许是日本在经济外交上步步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鼓励学生融际化的教育体系,并在国际机构中发挥特长和才智。
印度和中国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令世人瞩目,其2003-2005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8%的水平(图1),虽然还没有赶上中国,但是跟其他国家以及印度历史上的其他阶段相比,印度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笔者1月初参加了在德里举行的“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通过了解印度的真实情况,对印度发展可以为中国崛起提供的经验有了颇丰的收获。
印度的三个世界与不公平下的和谐
与其说印度是一个国家,不如说她是由三个不同的世界组成的社会。印度的第一个世界可以说是“西方的世界”。印度的星级宾馆、大学和政府机构是英语的社会,新德里的政府区和使馆区也俨然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从财政部、国会大厦到印度凯旋门一带的建筑相当气派,充分体现了西方建筑的雄伟、庄重和优雅。
印度的第二个世界是古老的世界。德里附近有很多莫卧儿王朝以及更早的王朝留下来的古迹,经过岁月的冲刷,充分显示出历史的沉重。穿行在马路上的年轻男女,表现出典型的雅利安人特征,棱角分明、鼻梁高耸、浓眉大眼,颇有古希腊雕塑般的风韵。
第三个世界是贫穷的世界。初踏印度土地,立刻会感到这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德里国际机场的建筑水平顶多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城市的火车站,一出机场尘土飞扬,停车场上基本没有柏油路面,机场外面人山人海,有很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浪汉,只披着简单的布料以御寒。马路上的出租车大多数是印度产的Bajaj三轮车,还有自行车和牛穿行其间,道路相当拥挤。也许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高的原因,德里的堵车程度跟北京相比似乎还相差很多。
印度有30%以上的文盲人口,贫困率也高达30%,但印度的城市,至少是新德里,实际上非常安全,抢劫、偷窃以及其他暴力犯罪事件都非常少。在全球有统计的62个国家中,印度的犯罪率处于倒数第二,谋杀率也处于中位数,低于泰国、波兰与美国,和芬兰差不多。可见,一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收入水平,也不完全取决于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仔细想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许是民众的心态,这和印度几千年的宗教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印度教教义提倡忍耐,这对于印度社会的和谐是有帮助的。
没有自由的民主
印度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但是在经济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她的民主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带来了很多约束。由于大部分人处于愚昧和贫穷状态之下,实际上印度的民主是由少数精英阶层和利益集团所左右的。
最近一个时期,印度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讲的是新德里和孟买两个机场的扩建工程受阻的消息。原来印度各界早就对这两个机场的破旧怨声载道,于是政府进行招标,希望扩建这两个机场。但在由谁来承包这个工程的问题上就争执不下了,因为各个政党和派别都有自己的关系户。为了达成一致,政府组成了一个工程技术小组对投标的各个公司展开技术鉴定。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各党派争持不下,6个投标者纷纷落马,以致没有一家能够进入下一轮投标,使得这两个机场的扩建工程又将大幅度推迟。
印度的电力部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各地政治家为了拉拢选票,拚命讨好农民,以致于很多地方用电的边际成本是零,或者说超额用电是免费的.农民在交纳一定的费用后,可以无限量地使用电力来进行浇灌。这产生了两个直接后果。第一就是发电厂和电网没有动力进行扩建,因为它们是连年亏损的。中国曾经有一家公司参加了印度一家电厂的扩建工程,结果铩羽而归,因为电费收不上来。第二是电力需大于供,产生紧缺,所以在印度停电是经常的事情。在我们会议召开的两天中,至少出现了10次断电现象。因此,印度的各个机构都自备有发电机。
从这两个问题上可以看出,“民主”体制的运行,剥夺了旅客使用先进设施和一般居民在交费之后享受电力资源的自由,也剥夺了投资者按照正常投标程序获得工程和投资于印度电厂的自由,从而阻碍了印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自由。
低水平民主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印度中央政府长期的财政赤字(图2)。这完全是政客们为了讨好选民博弈的均衡,其结果就是公务员工资的低下,诱发大规模的腐败。所以,印裔政治学家法瑞德·扎凯瑞尔(FareedZakaria)在其最近的畅销书中就提到,不恰当的民主是没有自由的民主(IlliberalDemocracy)。他的主要论据就来自印度。有限效力的法制
印度不仅标榜民主,而且以法制为骄傲。的确,印度的法律建制是比较健全的,从中央的最高法院到省级的高级法院再到各个地方法院,都沿袭了英国殖民时代的建制。但是印度的经济者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地方上发生纠纷时,一般不会轻易找法院,因为法官的腐败众所周知。印度法院系统的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有人说,要处理完印度法律系统的积压案件需要350年的时间。
当然,印度的法制还是有一定效力的,最近德里市治理污染一案可以证明。印度的环保局由于没能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和德里政府达成共识,便怂恿一位环保斗士以个人名义在印度最高法院上状告德里政府控制污染不力,侵犯了德里公民享有清洁空气的权力。在环保局暗中提供的大量数据支持下,此人奇迹般地胜诉了。德里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重新装配公共汽车和三轮出租车,同时建立了一个液化天然气的加油站网络。但这样的案例少之又少,大量的案例则是其法律系统所无法解决的。
不难理解,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社会,法律体系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高效。俄罗斯的情况(见上期本栏目文章)就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美国20世纪初的进步运动也是为了弥补其法律体系的不足,由此才完成了美国经济的起飞。
可畏的人才优势
印度的初等教育系统效率十分低下,很多学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但是印度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是十分成功的。
以经济学为例,活跃在国际上的顶尖经济学家中就有一大批是从印度完成本科教育后走出去的,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还有一批完全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顶尖经济学家,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巴格瓦蒂(Bhagwati)、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克森(Dixit),还有英国剑桥大学的达斯噶普塔(Dasgupta)。印度国内的经济学者也可谓人才济济。如果说在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只有5个左右的话(笔者在此争论中保持中立),那么用同样的标准,在印度国内至少应该有50位合格的经济学家。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最高领导层中活跃着一大批在印度接受本科教育,可以说是印度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如麦肯锡公司前CEO拉雅·古普塔(Raiat Gupt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Rajah),美国《时代》杂志社的总编、《外交事务》杂志的主编、前面提到的政治学者法瑞德·扎凯瑞尔等等。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中,也有大量印裔的专业人才,其数量远远超出任何其他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印度的优势更是有目共睹。在高端专业人才上的优势,无疑有助印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印度的发展中汲取经验
可以说,印度永远属于中国的参照系,中国可以而且应该从印度的经验中汲取崛起的力量。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综上所述,笔者只谈点滴体会。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民主制度应该缓行,过早引入西方的民主制度只会带来不自由。第二,法制不能神化。在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可能像在发达国家那样有效。因为一个法律制度的效率,有赖于一系列基础性制度的建立,如廉洁的法官、行为受到约束的律师等等,这些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难以建立的。因此,利用法制系统来约束政府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恐怕是很难形成的。第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以完全物质化。一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与否,不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平等性,还有很多主观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其中,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恐怕不能仅仅放在减少收入差距上,其他一些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和精神上的努力极为重要。
此外,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想像,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司将来的决策可能会倾向于印度方面,而不见得会对中国有利,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要学习印度,鼓励中国学生融入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并在国际机构中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才智,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日本提供了一个反面例子。日本在经济规模上已经是大国,但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却远逊于印度。这也许是日本在经济外交上步步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