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察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作者的经历或感受,表达了一定的人生态度或者是哲学观念。《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提出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个层次的要求,高考试卷围绕这几点进行命题。同学们要善于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能够对散文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分析中学生要关注作品结构,题材和词句的选择,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作品内容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思想意蕴。
一、分析作品结构,树立思路意识
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要求对作品整体构思和行文方式进行剖析,明确其作用。在分析中需要注意循“句”探“路”。阅读鉴赏散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清层次。比如中心句揭示题意;总起句领起一个或几个段落,提挈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连缀组织各个局部;照应句提示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前文和后文的关系。
例如阅读2006年江苏高考题《一幅烟雨牛鹭图》,试题中问道: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可以看出这道题是从分析作品结构的角度来命题的。在分析问题时要关注结构和内容进行解答。根据分析概括每段段意,全文结构为“具体描写烟雨中的老牛——具体描写白鹭——时装设计师等人对这幅图的感受——作者的抒情议论”。而题目中的第三段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呼应了前两段的内容,又引发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从内容上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含的美。学生如果能理清全文的思路,就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二、探究作品题材,树立文本意识
学生在阅读散文时,要从文本入手,根据不同题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文本,树立文本意识。散文具有形象神聚和抒情性强的基本特征。写人叙事类散文,侧重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应事物的本质,穿插丰富、虚实相生、叙议结合是这类文章的常用方法,学生要把握事物特征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写景抒情类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寓思想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采用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生要从景和物的特点入手,把握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志趣。哲理类散文是理念的凝聚和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一般采用营造意境、类比推理、形象讨论等表现手法,学生要通过深入分析把握作者蕴含在文中的哲理。
例如2006年江苏高考《一幅烟雨牛鹭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要从景入手,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景抒发了哪些情感。通过阅读,发现第一二两段中描写了静态的牛和动态的白鹭,写了牛和白鹭的和谐统一,为了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写躬耕文明的消逝,懷念和谐而古老的农耕文明。又如2007年江苏高考《麦天》是一篇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分析时要从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入手,深入思考写这些人和事的本质。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写了男人干农活的忙碌和辛苦,女人照顾男人的贴心,农家人的淳朴和鲜亮的生活。从题材入手,让学生了解分析文本的重点在何处,更好的理解文本。
三、品味重要词句,树立赏析意识
高考散文阅读中理解重要词句题占有很高的比例,同学要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品味重要词句,树立赏析意识。在分析时学生需要从具体语境入手,探讨其具体含义和表达艺术。
首先,要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如果是词语,要分析词语的字面意和引申意。如果是句子,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再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结合语境,抓住词句的前后文,抓住词句的附加成分,抓住文中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论证的语句,探讨其具体含义。
其次要注意从结构特点入手,根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一般而言,这样的句子多位于段首段尾部分,其作用无非是总领下文、卒章显志、升华主题、总结全文等,再结合文章的主题就可以顺利理解。当然有些句子也要从全文的角度把握,不能仅仅分析所在的那段文本。
另外还要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体会语句的丰富含义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适用于体会那些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的句子的含意。通过分析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概括划线句子的内容和情感,追寻作者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本意。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草堂诗魂》问“草堂的文化意义”是什么,从结构入手,这句话出现在文本的第二段的段尾,总结全段的作用。再分析修饰词“文化”,是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由此概括杜甫草堂的文化意义是“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又如2007年江苏高考《麦天》分析“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表达特色,这段话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我们从修辞(比拟)、感观(视、听、嗅觉)、色彩丰富(鲜红、黄亮亮、金灿灿)等角度赏析这段话,品味出关中人在麦天忙碌的农忙生活。再如《麦天》最后一题,联系全文谈谈对“鲜亮”“滋味”的理解,通过分析文本,字面意指的是农家人丰收后的喜悦的滋味,劳动生活使人们的生活鲜亮有滋味。再深入分析,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女看娘,娘追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相处和谐,都写出了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醇厚、和谐。
四、把握作品主题,树立中心意识
文章主题也就是作者通过写作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思想,学生要透过文章的文字,从字里行间中提炼出主题思想,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树立中心意识。
学生把握作品主题时可以先拟出作品写出了哪几个层级,哪些人或事,哪些景,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分别是什么,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另外还要关注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类的文章作者会通过议论写出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态度;而抒情类的文章作者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态度。大多数散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的文字虽只占其中较少的篇幅,但这些文字却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对纯粹的哲理散文与抒情散文要筛选出集中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语段、句子。学生需要通过锻炼和思考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旨,在练习中不断地形成自己的分析方法,对散文主旨做到科学理解,正确掌握。
比如2009年江苏高考《上善若水》最后一题,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该题很好地落实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要求。本文有三个层级:一是从都江堰本身来考虑,都江堰巧妙的利用自然条件,让水完全自动地为民兴利造福,不需要耗费资源,且数千年如此,确实是无可争辩的上等之善;二是由堰及人,从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人考虑,他们修建和维护了都江堰,没有他们,也就不会巧妙地开发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实在可以称为“上善之人”;三是由此引申为“做人做事”,可以从启迪做人角度考虑。这样从几个方面考虑,才能全面把握全文的主题。
总之,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中,从文章结构、不种题材、重要词句及手法、文章主旨入手,树立思路意识、文本意识、赏析意识、中心意识。真正做到分析透彻文本,披文入理得其文本精髓,沿着自己分析文本的轨迹,找到心中的“桃源”,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在阅读体验中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深入文章的心脏和中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
一、分析作品结构,树立思路意识
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要求对作品整体构思和行文方式进行剖析,明确其作用。在分析中需要注意循“句”探“路”。阅读鉴赏散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清层次。比如中心句揭示题意;总起句领起一个或几个段落,提挈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连缀组织各个局部;照应句提示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前文和后文的关系。
例如阅读2006年江苏高考题《一幅烟雨牛鹭图》,试题中问道: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可以看出这道题是从分析作品结构的角度来命题的。在分析问题时要关注结构和内容进行解答。根据分析概括每段段意,全文结构为“具体描写烟雨中的老牛——具体描写白鹭——时装设计师等人对这幅图的感受——作者的抒情议论”。而题目中的第三段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呼应了前两段的内容,又引发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从内容上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含的美。学生如果能理清全文的思路,就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二、探究作品题材,树立文本意识
学生在阅读散文时,要从文本入手,根据不同题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文本,树立文本意识。散文具有形象神聚和抒情性强的基本特征。写人叙事类散文,侧重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应事物的本质,穿插丰富、虚实相生、叙议结合是这类文章的常用方法,学生要把握事物特征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写景抒情类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寓思想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采用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生要从景和物的特点入手,把握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志趣。哲理类散文是理念的凝聚和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一般采用营造意境、类比推理、形象讨论等表现手法,学生要通过深入分析把握作者蕴含在文中的哲理。
例如2006年江苏高考《一幅烟雨牛鹭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要从景入手,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景抒发了哪些情感。通过阅读,发现第一二两段中描写了静态的牛和动态的白鹭,写了牛和白鹭的和谐统一,为了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写躬耕文明的消逝,懷念和谐而古老的农耕文明。又如2007年江苏高考《麦天》是一篇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分析时要从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入手,深入思考写这些人和事的本质。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写了男人干农活的忙碌和辛苦,女人照顾男人的贴心,农家人的淳朴和鲜亮的生活。从题材入手,让学生了解分析文本的重点在何处,更好的理解文本。
三、品味重要词句,树立赏析意识
高考散文阅读中理解重要词句题占有很高的比例,同学要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品味重要词句,树立赏析意识。在分析时学生需要从具体语境入手,探讨其具体含义和表达艺术。
首先,要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如果是词语,要分析词语的字面意和引申意。如果是句子,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再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结合语境,抓住词句的前后文,抓住词句的附加成分,抓住文中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论证的语句,探讨其具体含义。
其次要注意从结构特点入手,根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一般而言,这样的句子多位于段首段尾部分,其作用无非是总领下文、卒章显志、升华主题、总结全文等,再结合文章的主题就可以顺利理解。当然有些句子也要从全文的角度把握,不能仅仅分析所在的那段文本。
另外还要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体会语句的丰富含义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适用于体会那些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的句子的含意。通过分析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概括划线句子的内容和情感,追寻作者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本意。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草堂诗魂》问“草堂的文化意义”是什么,从结构入手,这句话出现在文本的第二段的段尾,总结全段的作用。再分析修饰词“文化”,是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由此概括杜甫草堂的文化意义是“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又如2007年江苏高考《麦天》分析“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表达特色,这段话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我们从修辞(比拟)、感观(视、听、嗅觉)、色彩丰富(鲜红、黄亮亮、金灿灿)等角度赏析这段话,品味出关中人在麦天忙碌的农忙生活。再如《麦天》最后一题,联系全文谈谈对“鲜亮”“滋味”的理解,通过分析文本,字面意指的是农家人丰收后的喜悦的滋味,劳动生活使人们的生活鲜亮有滋味。再深入分析,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女看娘,娘追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相处和谐,都写出了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醇厚、和谐。
四、把握作品主题,树立中心意识
文章主题也就是作者通过写作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思想,学生要透过文章的文字,从字里行间中提炼出主题思想,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树立中心意识。
学生把握作品主题时可以先拟出作品写出了哪几个层级,哪些人或事,哪些景,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分别是什么,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另外还要关注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类的文章作者会通过议论写出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态度;而抒情类的文章作者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态度。大多数散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的文字虽只占其中较少的篇幅,但这些文字却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对纯粹的哲理散文与抒情散文要筛选出集中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语段、句子。学生需要通过锻炼和思考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旨,在练习中不断地形成自己的分析方法,对散文主旨做到科学理解,正确掌握。
比如2009年江苏高考《上善若水》最后一题,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该题很好地落实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要求。本文有三个层级:一是从都江堰本身来考虑,都江堰巧妙的利用自然条件,让水完全自动地为民兴利造福,不需要耗费资源,且数千年如此,确实是无可争辩的上等之善;二是由堰及人,从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人考虑,他们修建和维护了都江堰,没有他们,也就不会巧妙地开发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实在可以称为“上善之人”;三是由此引申为“做人做事”,可以从启迪做人角度考虑。这样从几个方面考虑,才能全面把握全文的主题。
总之,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中,从文章结构、不种题材、重要词句及手法、文章主旨入手,树立思路意识、文本意识、赏析意识、中心意识。真正做到分析透彻文本,披文入理得其文本精髓,沿着自己分析文本的轨迹,找到心中的“桃源”,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在阅读体验中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深入文章的心脏和中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