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古城苏州,散落在城中的粒粒明珠——苏州古典园林成就了“园林之城”的美誉。上溯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起,历史便有了苏州园林的记载。至16世纪~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遍布古城内外。
列入“世遗”名录提升园林城市品牌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成为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古典园林作为历史遗产蕴含了古代文化的全部精华,过去名人居士或达官贵人为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寄蛰之地,代表的是一种孤芳自赏的“意趣”。而苏州园林跃升为世界品牌后,这些深藏在幽弄深巷里的古典园林所代表的是一种“城市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意境”,扮演的是现代城市和现代文明主旋律的角色。一方面,我们加大力度,保护古典园林的“原真性”,一方面,走“园林城市”的发展之路,将古典园林城市化,突出城市个性,将城市园林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格局有机融合。
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苏州”,是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十五”以来,苏州市区每年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2003年达到500公顷,先后建成桐泾公园等一批市、区级公园,“百园工程”,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处小游园,3年来,共投入绿化资金31亿元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5%,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6平方米。在城市绿化中,苏州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依托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名城、古园、水乡的特色,“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边行”的临顿路,“两绿夹一河,舟与车俱行”的干将路,飞檐错落、林木蓊郁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带……既体现了移步换景的苏州古园特色,更为千年来古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锦上添花。正是将古典园林的精致和艺术延伸到街巷院落,使城园融为一体,才塑造了苏州独特的城市个性。
2004到2010年,苏州市范围内,将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城市生态网络。在市区,实施虎丘山风景区西扩、石湖上金湾生态动植物园、胥江景观等十大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积极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系统。苏州将牢固确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新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间新天堂”。
打破静态园林 追求大景区建设
苏州古典园林的“静谧”是古代雅士追求的空间效果,被人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现代人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组合,追求动静相宜的结合。对此,我们合理开发旅游特色项目,不断拓展园林风景区的文化,打破以静态观赏为主的格局,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以特有的古典韵律、高雅的文化氛围或传统民风民俗来吸引中外来宾,如虎丘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的“吴兰薰”吴文化活动,春节时令花展、牡丹景点,网师园特色夜游及怡园水仙展、狮子林春节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沧浪亭兰花、菊花展、耦园水乡特色游等等;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们力求这些活动成为精品旅游项目,如虎丘成功推出“虎丘艺术花会”和“金秋虎丘庙会”,一春一秋,一静一动,一雅一俗,相互呼应,相互贯通,形成了一年两会系列特色旅游活动。拙政园自1997年成功举办首届杜鹃花节以来,这一活动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自1996年举办首届荷花节以来,拙政园年年举办荷花展,年年都有新内容,不断向游人展示精品,最盛时达200余种荷花精品,丰富和发展了拙政园的荷文化。网师园的古典夜园作为国家旅游节的保留节目,在幽静的亭台厅堂里向游人演出昆曲、评弹、京剧、水乡舞蹈、江南民乐等江南民族艺术,被人誉为“令人难忘的赏心乐事”。在网师园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推出吴兰薰吴文化精品游,在亭台楼阁榭等处为客人着古装表演古筝、琵琶、昆曲等精彩节目,让古典园林有了“动静双舞”的妙曼仙景。
我们着眼园林大景区的发展,从园林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角度考虑出发。目前已开发素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见长的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石湖,扩大风景区精华区域,游览面积从目前的87公顷扩大到陆地221公顷,水域438公顷,面积增加7.6倍。上方山、石湖、滨湖三景区将联动开放,重现塔影、湖光、渔帆、画舫的石湖佳山水,成为环太湖最璀璨的明珠。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在“穿越历史,阅读苏州”的主题下,提升虎丘山风景区作为苏州的“城市客厅”的综合品位,投资12亿元,勾画“东方景深”宏伟蓝图,营造一个集历史虎丘、民俗虎丘、人文虎丘、生态虎丘为一体的当代姑苏第一景观,体验苏轼“到苏州不游虎丘,憾事也”的深远意蕴。
提高园林辐射效应 大步走向世界
苏州园林和谐、清新、舒适、诗意搬的人居环境,回味无穷的文化积淀,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家园,同时,作为人类共同财富,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和向往。每年,来苏州考察的古典园林的专家学者便达十几批,中外游客达两千多万。欧亚美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祖先的造园艺术、绿化植被、建筑风格、环境治理及现代管理进行研究,成为解决现代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的最佳范本。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苏州园林再次以“中国经典”而成为一种独特文化的磁场,让世界仰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以独特的内涵再现了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并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让世界目睹了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的苏州古典园林。1980年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是以网师园“殿春”为蓝本设计的,这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体庭园的出口。在其后的20多年里,苏州园林走出小巷的有限天地,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有日本池田市“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市“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美国波特兰“兰苏园”、法国巴黎“怡黎园”等等。无论是完整园林的建造、还是亭台廊榭等园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都获得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
这些特殊的“园林使者”携着浓浓的苏州文化给世界各地带来一种新鲜的感觉,欣慰的是,园林“克隆”产品不仅没有使客人对苏州园林的兴趣下降,相反,在当地掀起一股股“园林旋风”的同时,更多的人到来苏州,亲身感受原汁原味的古典园林。
列入“世遗”名录提升园林城市品牌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成为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古典园林作为历史遗产蕴含了古代文化的全部精华,过去名人居士或达官贵人为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寄蛰之地,代表的是一种孤芳自赏的“意趣”。而苏州园林跃升为世界品牌后,这些深藏在幽弄深巷里的古典园林所代表的是一种“城市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意境”,扮演的是现代城市和现代文明主旋律的角色。一方面,我们加大力度,保护古典园林的“原真性”,一方面,走“园林城市”的发展之路,将古典园林城市化,突出城市个性,将城市园林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格局有机融合。
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苏州”,是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十五”以来,苏州市区每年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2003年达到500公顷,先后建成桐泾公园等一批市、区级公园,“百园工程”,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处小游园,3年来,共投入绿化资金31亿元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5%,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6平方米。在城市绿化中,苏州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依托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名城、古园、水乡的特色,“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边行”的临顿路,“两绿夹一河,舟与车俱行”的干将路,飞檐错落、林木蓊郁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带……既体现了移步换景的苏州古园特色,更为千年来古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锦上添花。正是将古典园林的精致和艺术延伸到街巷院落,使城园融为一体,才塑造了苏州独特的城市个性。
2004到2010年,苏州市范围内,将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城市生态网络。在市区,实施虎丘山风景区西扩、石湖上金湾生态动植物园、胥江景观等十大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积极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系统。苏州将牢固确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新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间新天堂”。
打破静态园林 追求大景区建设
苏州古典园林的“静谧”是古代雅士追求的空间效果,被人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现代人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组合,追求动静相宜的结合。对此,我们合理开发旅游特色项目,不断拓展园林风景区的文化,打破以静态观赏为主的格局,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以特有的古典韵律、高雅的文化氛围或传统民风民俗来吸引中外来宾,如虎丘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的“吴兰薰”吴文化活动,春节时令花展、牡丹景点,网师园特色夜游及怡园水仙展、狮子林春节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沧浪亭兰花、菊花展、耦园水乡特色游等等;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们力求这些活动成为精品旅游项目,如虎丘成功推出“虎丘艺术花会”和“金秋虎丘庙会”,一春一秋,一静一动,一雅一俗,相互呼应,相互贯通,形成了一年两会系列特色旅游活动。拙政园自1997年成功举办首届杜鹃花节以来,这一活动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自1996年举办首届荷花节以来,拙政园年年举办荷花展,年年都有新内容,不断向游人展示精品,最盛时达200余种荷花精品,丰富和发展了拙政园的荷文化。网师园的古典夜园作为国家旅游节的保留节目,在幽静的亭台厅堂里向游人演出昆曲、评弹、京剧、水乡舞蹈、江南民乐等江南民族艺术,被人誉为“令人难忘的赏心乐事”。在网师园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推出吴兰薰吴文化精品游,在亭台楼阁榭等处为客人着古装表演古筝、琵琶、昆曲等精彩节目,让古典园林有了“动静双舞”的妙曼仙景。
我们着眼园林大景区的发展,从园林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角度考虑出发。目前已开发素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见长的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石湖,扩大风景区精华区域,游览面积从目前的87公顷扩大到陆地221公顷,水域438公顷,面积增加7.6倍。上方山、石湖、滨湖三景区将联动开放,重现塔影、湖光、渔帆、画舫的石湖佳山水,成为环太湖最璀璨的明珠。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在“穿越历史,阅读苏州”的主题下,提升虎丘山风景区作为苏州的“城市客厅”的综合品位,投资12亿元,勾画“东方景深”宏伟蓝图,营造一个集历史虎丘、民俗虎丘、人文虎丘、生态虎丘为一体的当代姑苏第一景观,体验苏轼“到苏州不游虎丘,憾事也”的深远意蕴。
提高园林辐射效应 大步走向世界
苏州园林和谐、清新、舒适、诗意搬的人居环境,回味无穷的文化积淀,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家园,同时,作为人类共同财富,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和向往。每年,来苏州考察的古典园林的专家学者便达十几批,中外游客达两千多万。欧亚美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祖先的造园艺术、绿化植被、建筑风格、环境治理及现代管理进行研究,成为解决现代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的最佳范本。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苏州园林再次以“中国经典”而成为一种独特文化的磁场,让世界仰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以独特的内涵再现了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并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让世界目睹了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的苏州古典园林。1980年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是以网师园“殿春”为蓝本设计的,这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体庭园的出口。在其后的20多年里,苏州园林走出小巷的有限天地,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有日本池田市“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市“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美国波特兰“兰苏园”、法国巴黎“怡黎园”等等。无论是完整园林的建造、还是亭台廊榭等园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都获得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
这些特殊的“园林使者”携着浓浓的苏州文化给世界各地带来一种新鲜的感觉,欣慰的是,园林“克隆”产品不仅没有使客人对苏州园林的兴趣下降,相反,在当地掀起一股股“园林旋风”的同时,更多的人到来苏州,亲身感受原汁原味的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