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等等我!”试问,在提倡素质教育,实则施行应试教育;严令小班额,却被“逼”大班额的今天,有几位老师能听见这样的声音?愿意为这样的声音驻足?这是一群渴望知识,却被大队人马抛弃的数学学困生的呼声!在小学阶段,数学学困生已经由原来到高段才逐渐出现的团体发展为从低段就开始冒出苗头的现状!在这群孩子里面,并不排除有长着爱迪生一样脑袋的天才,可是,没有爱迪生妈妈一样的家长和有爱心的老师,这些人才终会被毁!即使是智力平平的孩子,在当今经济发达,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如果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懈怠而成为新时代的“文盲”,那么我们将负有多大的罪过!所以关爱数学学困生,让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
关爱数学学困生,首先要弄清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来自学校的因素。虽然国家早在2012年就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实施起来还是有一点缓慢,特别是一些小城镇学校,大班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面对六七十、甚至七八十个学生的庞大集体,老师既要保证班级教学质量,又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对个别特殊的孩子就会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渐渐地就产生了一批学困生。而一些条件差的边远地区,虽然学生少,班额小,但师资条件相对薄弱,教学资源贫瘠,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产生了一些学困生。
来自教师的因素。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虽已有多年,然而评价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标准仍然是考试的成绩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得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
来自家庭的因素。有的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成绩慢慢下降,而有些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和学习状态,从而学生的成绩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最终对学习失去信心,沦为学困生。
来自学生的因素。首先学困生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学习动力,求知欲低,没有一种激励,驱策自己的力量,不想学、不喜欢学、没有学习要求,时间一长,成为学困生;其次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向同学或老师求教,时间一长,形成学习的障碍越来越多,就沦为学困生;另外,兴奋型和活泼型个性特征的孩子,遇事不冷静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毅力和信心,碰到简单的数学知识易兴奋,往往对知识一知半解,或粗心出错,而遇到难题情绪马上一落千丈,思想开小差,甚至影响课堂纪律,一旦被标记为“坏孩子”后,自暴自弃,发展成学困生。
关爱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美国数学家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转“差”为“优”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大部分学困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学困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逐步放手培养学困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集体进步。老师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现有数学水平。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多层次去发现、交流、反思、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独立思考,同伴互助,学习的策略技巧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悄然形成。一个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学困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学困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真诚关爱,树立信心。学困生一般都是缺乏自尊自信的学生,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学困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避免对他们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学困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他们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
宽严有度,坚持不懈。教师对学困生宽松,意味着学困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学困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学困生困就困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缺乏恒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他们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他们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学习目标,并将这一工作常抓不懈。
家校联合,共同努力。“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这是政协委员曹德旺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焦点。曹德旺说:“如果用树的形象打比喻,那么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孩子的成长是果。”可见家、校、社会三者联合对培养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环境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老师首先应该主动向家长询问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家长多沟通交流,商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管理经验;引导一些育人观念有偏差的家长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及时纠正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步入正轨,携手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肩负起关爱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职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学困生不是天生的,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艰巨而繁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要我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启动这一叶叶学海搁浅之舟,为他们扬帆掌舵,一定会助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关爱数学学困生,首先要弄清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来自学校的因素。虽然国家早在2012年就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实施起来还是有一点缓慢,特别是一些小城镇学校,大班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面对六七十、甚至七八十个学生的庞大集体,老师既要保证班级教学质量,又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对个别特殊的孩子就会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渐渐地就产生了一批学困生。而一些条件差的边远地区,虽然学生少,班额小,但师资条件相对薄弱,教学资源贫瘠,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产生了一些学困生。
来自教师的因素。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虽已有多年,然而评价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标准仍然是考试的成绩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得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
来自家庭的因素。有的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成绩慢慢下降,而有些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和学习状态,从而学生的成绩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最终对学习失去信心,沦为学困生。
来自学生的因素。首先学困生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学习动力,求知欲低,没有一种激励,驱策自己的力量,不想学、不喜欢学、没有学习要求,时间一长,成为学困生;其次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向同学或老师求教,时间一长,形成学习的障碍越来越多,就沦为学困生;另外,兴奋型和活泼型个性特征的孩子,遇事不冷静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毅力和信心,碰到简单的数学知识易兴奋,往往对知识一知半解,或粗心出错,而遇到难题情绪马上一落千丈,思想开小差,甚至影响课堂纪律,一旦被标记为“坏孩子”后,自暴自弃,发展成学困生。
关爱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美国数学家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转“差”为“优”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大部分学困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学困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逐步放手培养学困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集体进步。老师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现有数学水平。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多层次去发现、交流、反思、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独立思考,同伴互助,学习的策略技巧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悄然形成。一个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学困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学困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真诚关爱,树立信心。学困生一般都是缺乏自尊自信的学生,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学困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避免对他们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学困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他们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
宽严有度,坚持不懈。教师对学困生宽松,意味着学困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学困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学困生困就困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缺乏恒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他们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他们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学习目标,并将这一工作常抓不懈。
家校联合,共同努力。“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这是政协委员曹德旺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焦点。曹德旺说:“如果用树的形象打比喻,那么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孩子的成长是果。”可见家、校、社会三者联合对培养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环境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老师首先应该主动向家长询问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家长多沟通交流,商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管理经验;引导一些育人观念有偏差的家长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及时纠正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步入正轨,携手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肩负起关爱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职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学困生不是天生的,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艰巨而繁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要我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启动这一叶叶学海搁浅之舟,为他们扬帆掌舵,一定会助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