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着深刻的改革。教师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理性的思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心理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原理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习新的知识都离不开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心理学上叫做学习的迁移。迁移有两种情况,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新的学习叫正迁移;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起到干扰和妨碍作用的,叫做负迁移。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合理利用正迁移。笔者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负迁移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审查题目欠认真
例如:1.胜利路长1千米,延安路比胜利路长千米,延安路长多少千米?2.胜利路长1千米,延安路比胜利路长,延安路长多少千米?这两道路上只差两个字,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却完全不同。有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关键词语,在解第二题时受第一题的影响,也误用1+。
有的同学在总结文字解题规律时,死记求“总和”、比“多”就用加法,见“倍”就用乘法,形成了错误解题的思维定势。如:六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36人,是参加美术组人数的3倍多2人,美术小组多少人?有些同学看到多就加,看到倍就乘,列式为36×3+2。
二、数学根据未掌握
有些學生往往对“增加了”与“增加到”这两个概念模糊。如:1.新河校办厂七月份产值是25万元,八月份产值增加了30万元,七八两月份产值共多少万?2.新河校办厂七月份产值是25万元,八月份产值增加到30万元,七八月份两月产值共多少万元?概念模糊的学生把第2题错列成第1题的算式:25+25+30=80(万元)。
三、数量关系不明确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必须搞清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而小学生常盲目猜测,造成列式错误。为此,在数学中要对学生加强把谁看作单位“1”的训练,正确判断哪个量是整体,哪个量是部分。
以上列举了数学学习上负迁移的几种表现,那么如何防止学习上的负迁移呢,笔者认为:
1.要重视概念的理解。学生只有关正确理解了数学概念的全部内涵和外延,才能进行抽象概念和判断推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会产生负迁移。如:把1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它的多少?每段长是多少米?有的同学两题都会列成1÷4=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本题中两问不是同一问题,第一问是求一段占全长的几分之一(分率),第二问是求每段几米长(具体长度)。
2.要注意知识的类比。在教学中尽可能把同类和相似的内容联系起来讲解,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如“数的整除”单元中质数和质因数、合数和偶数、质数和奇数等,要注意在一定阶段给予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在学习概念时,要先复习旧概念如学习公约数概念,可先复习什么叫约数,再写出一个数的约数,两个数的约数,找出两个数的相同约数,在此基础上得出“几个数公有的”特征,引出公约数的概念。这样适当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新旧概念的不同点和结合点,就能限制负迁移的产生。在布置练习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上不同的容易混淆的题目编排在一起,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要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每一阶段学习做到“段段清”,就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可能。
4.要培养审题的能力。应用题的字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审题的重点和关键内容,教师应着重训练。(1)对表示数量名词术语,侧重进行例题分析和演示训练。(2)对应用题中出现的“原计划、平均、工作效率、增加到、增加了”等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性词语,以及“相对、相向、相遇、相距、相背”等行程问题的专门词语,必须结合具体题目进行辅导。
5.可明确迁移的方向。有时候可以采用明确迁移方向的方法来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并提高正迁移的量。
布鲁纳认为:“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迁移’的大道。”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的迁移理论,不断更新观念,为迁移而学,为迁移而教,充分利用迁移,提高学习效果,为学习者搭起一座“迁移之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学习新的知识都离不开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心理学上叫做学习的迁移。迁移有两种情况,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新的学习叫正迁移;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起到干扰和妨碍作用的,叫做负迁移。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合理利用正迁移。笔者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负迁移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审查题目欠认真
例如:1.胜利路长1千米,延安路比胜利路长千米,延安路长多少千米?2.胜利路长1千米,延安路比胜利路长,延安路长多少千米?这两道路上只差两个字,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却完全不同。有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关键词语,在解第二题时受第一题的影响,也误用1+。
有的同学在总结文字解题规律时,死记求“总和”、比“多”就用加法,见“倍”就用乘法,形成了错误解题的思维定势。如:六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36人,是参加美术组人数的3倍多2人,美术小组多少人?有些同学看到多就加,看到倍就乘,列式为36×3+2。
二、数学根据未掌握
有些學生往往对“增加了”与“增加到”这两个概念模糊。如:1.新河校办厂七月份产值是25万元,八月份产值增加了30万元,七八两月份产值共多少万?2.新河校办厂七月份产值是25万元,八月份产值增加到30万元,七八月份两月产值共多少万元?概念模糊的学生把第2题错列成第1题的算式:25+25+30=80(万元)。
三、数量关系不明确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必须搞清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而小学生常盲目猜测,造成列式错误。为此,在数学中要对学生加强把谁看作单位“1”的训练,正确判断哪个量是整体,哪个量是部分。
以上列举了数学学习上负迁移的几种表现,那么如何防止学习上的负迁移呢,笔者认为:
1.要重视概念的理解。学生只有关正确理解了数学概念的全部内涵和外延,才能进行抽象概念和判断推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会产生负迁移。如:把1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它的多少?每段长是多少米?有的同学两题都会列成1÷4=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本题中两问不是同一问题,第一问是求一段占全长的几分之一(分率),第二问是求每段几米长(具体长度)。
2.要注意知识的类比。在教学中尽可能把同类和相似的内容联系起来讲解,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如“数的整除”单元中质数和质因数、合数和偶数、质数和奇数等,要注意在一定阶段给予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在学习概念时,要先复习旧概念如学习公约数概念,可先复习什么叫约数,再写出一个数的约数,两个数的约数,找出两个数的相同约数,在此基础上得出“几个数公有的”特征,引出公约数的概念。这样适当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新旧概念的不同点和结合点,就能限制负迁移的产生。在布置练习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上不同的容易混淆的题目编排在一起,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要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每一阶段学习做到“段段清”,就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可能。
4.要培养审题的能力。应用题的字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审题的重点和关键内容,教师应着重训练。(1)对表示数量名词术语,侧重进行例题分析和演示训练。(2)对应用题中出现的“原计划、平均、工作效率、增加到、增加了”等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性词语,以及“相对、相向、相遇、相距、相背”等行程问题的专门词语,必须结合具体题目进行辅导。
5.可明确迁移的方向。有时候可以采用明确迁移方向的方法来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并提高正迁移的量。
布鲁纳认为:“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迁移’的大道。”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的迁移理论,不断更新观念,为迁移而学,为迁移而教,充分利用迁移,提高学习效果,为学习者搭起一座“迁移之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