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时,在老家,每至年关,卖年画的摊子总是最热闹的。家家户户都要撕下堂屋木门上斑驳的旧年画,贴一对新的,保来年吉祥平安。
大年三十清早,爷爷端来刚出锅的热米汤,我骑在父亲肩头,把热气腾腾的米汤往堂屋门上刷,爷爷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年画贴上去,放一挂鞭炮,接年了!
不曾想,这些年画很多都来自邵阳市隆回县的一个古老小镇——滩头,这项做年画的技艺至今已300多年历史。
如今,儿时的年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而滩头年画依然还在这座小镇延绵……
是鲁迅先生的珍藏
旧时,人们对滩头年畫的了解,很多都是因为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描述的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先生极其喜爱,并将其视为珍品收藏。
奔着年画去滩头镇的,都会去高腊梅作坊,是滩头镇有名的年画作坊。“高腊梅作坊”的牌匾是冯骥才先生考察滩头年画时亲笔所题。
高腊梅夫家祖上就以做年画为生,在当地非常有名。据说兴旺时,镇上做年画的作坊有100多家,很多生意贩子从这里批发年画到别的省份去卖。
“文革”时期,滩头年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印制年画用的印版被当作“四旧”收缴。高腊梅夫妇为保住祖上传下来的年画印版,悄悄地转移到一亲戚家挖坑掩埋起来。被迫离开年画行当后,高腊梅四处打工,白天给人做饭、打工,晚上做布鞋补贴家用。
直到1980年,高腊梅和丈夫才重新将埋藏多年的年画印版挖出来,开办了滩头镇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年画作坊——高腊梅作坊。高腊梅在所保存印版的基础上,又增刻了几套印版,并且无私将印版拓印给同行刻制。在她的带动下,滩头的年画作坊一下子发展到10多家。
但小镇的年画生意再也回不去以前的繁荣,有些作坊难以维继相继关张,2006年6月,滩头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彼时,小镇上做年画的作坊只剩两家了,这一年,政府把高腊梅夫妇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是年轻一辈的坚守
高腊梅和钟海仙夫妇做了一辈子年画, 2008年,钟海仙逝世。高腊梅制作年画的老阁楼越发清冷,钟家四个子女都在外工作,面对滩头年画濒临失传的困境,在县里做公务员的儿子钟建桐只好每周按时回家,陪母亲制作年画,守护这一民间文化瑰宝。
“一张年画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钟建桐说,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后,还要经过七次印刷、七次手绘,年画制作中的手工抄纸和年画印版技艺也已被列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年画用的画纸是一种土纸,以当地盛产的南竹为原料,经土法加工后贴在火墙上烘干,易上色且色彩艳丽斑斓,保存百年不褪色。
2014年底,81岁的高腊梅去世,钟建桐接过了接力棒。直到2017年6月28日,滩头年画作品展在长沙太平街荣宝斋举行。高腊梅的孙女,在媒体工作的90后女孩钟星琳向钟建桐行拜师礼,成为该项目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位主动站出来的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先辈们用尽了毕生的心力去保护这项技艺,我不能让它在我这一辈消失!”钟星琳的举动感动了很多年轻人。
冯骥才形容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东方大地上的人文奇花”,他还曾亲自到隆回县调研滩头年画。他认为,年轻的传承人是“年画的新力量”,非遗的传承应该成为国家意志的文化自觉,成为社会以及全民的文化自觉。
非遗接力
2017年4月9日,滩头镇忠良美年画作坊被隆回职业中专授予“职业中专学生非遗传承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滩头年画的发展拥有了新鲜血液。
隆回县滩头镇中心小学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专门开设了年画传习教室,供学生和社会人士了解学习年画。
目前,隆回县已经建立了滩头年画技艺传承教学基地,配备了年画印制台和微缩年画雕版,并请专家编撰了滩头年画通俗读本。
图片来源于《国家地理》等
大年三十清早,爷爷端来刚出锅的热米汤,我骑在父亲肩头,把热气腾腾的米汤往堂屋门上刷,爷爷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年画贴上去,放一挂鞭炮,接年了!
不曾想,这些年画很多都来自邵阳市隆回县的一个古老小镇——滩头,这项做年画的技艺至今已300多年历史。
如今,儿时的年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而滩头年画依然还在这座小镇延绵……
是鲁迅先生的珍藏
旧时,人们对滩头年畫的了解,很多都是因为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描述的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先生极其喜爱,并将其视为珍品收藏。
奔着年画去滩头镇的,都会去高腊梅作坊,是滩头镇有名的年画作坊。“高腊梅作坊”的牌匾是冯骥才先生考察滩头年画时亲笔所题。
高腊梅夫家祖上就以做年画为生,在当地非常有名。据说兴旺时,镇上做年画的作坊有100多家,很多生意贩子从这里批发年画到别的省份去卖。
“文革”时期,滩头年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印制年画用的印版被当作“四旧”收缴。高腊梅夫妇为保住祖上传下来的年画印版,悄悄地转移到一亲戚家挖坑掩埋起来。被迫离开年画行当后,高腊梅四处打工,白天给人做饭、打工,晚上做布鞋补贴家用。
直到1980年,高腊梅和丈夫才重新将埋藏多年的年画印版挖出来,开办了滩头镇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年画作坊——高腊梅作坊。高腊梅在所保存印版的基础上,又增刻了几套印版,并且无私将印版拓印给同行刻制。在她的带动下,滩头的年画作坊一下子发展到10多家。
但小镇的年画生意再也回不去以前的繁荣,有些作坊难以维继相继关张,2006年6月,滩头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彼时,小镇上做年画的作坊只剩两家了,这一年,政府把高腊梅夫妇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是年轻一辈的坚守
高腊梅和钟海仙夫妇做了一辈子年画, 2008年,钟海仙逝世。高腊梅制作年画的老阁楼越发清冷,钟家四个子女都在外工作,面对滩头年画濒临失传的困境,在县里做公务员的儿子钟建桐只好每周按时回家,陪母亲制作年画,守护这一民间文化瑰宝。
“一张年画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钟建桐说,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后,还要经过七次印刷、七次手绘,年画制作中的手工抄纸和年画印版技艺也已被列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年画用的画纸是一种土纸,以当地盛产的南竹为原料,经土法加工后贴在火墙上烘干,易上色且色彩艳丽斑斓,保存百年不褪色。
2014年底,81岁的高腊梅去世,钟建桐接过了接力棒。直到2017年6月28日,滩头年画作品展在长沙太平街荣宝斋举行。高腊梅的孙女,在媒体工作的90后女孩钟星琳向钟建桐行拜师礼,成为该项目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位主动站出来的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先辈们用尽了毕生的心力去保护这项技艺,我不能让它在我这一辈消失!”钟星琳的举动感动了很多年轻人。
冯骥才形容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东方大地上的人文奇花”,他还曾亲自到隆回县调研滩头年画。他认为,年轻的传承人是“年画的新力量”,非遗的传承应该成为国家意志的文化自觉,成为社会以及全民的文化自觉。
非遗接力
2017年4月9日,滩头镇忠良美年画作坊被隆回职业中专授予“职业中专学生非遗传承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滩头年画的发展拥有了新鲜血液。
隆回县滩头镇中心小学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专门开设了年画传习教室,供学生和社会人士了解学习年画。
目前,隆回县已经建立了滩头年画技艺传承教学基地,配备了年画印制台和微缩年画雕版,并请专家编撰了滩头年画通俗读本。
图片来源于《国家地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