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剂量Ar离子辐照Si缺陷产生及其退火行为EPR研究

来源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2MeV Ar离子在50K以下的低温辐照Si到8×10^14/cm^2剂量,室温下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分析了由辐射引起的缺陷产生及其退火行为。结果表明:Ar离子辐照在Si中引起了中性四空位(Si-P3心)、带正电荷的〈100〉劈裂的双间隙子(Si-P6心)以及连续的非晶层3种缺陷的形成。在200℃的退火温度,Si-P3心和Si-P6心消失,这时带负电荷的五空位(Si-P1心)开始生长,Si-P
其他文献
在25MeV/u^40Ar+^115In、^103Rh、^93Nb反应中对三重碎裂事件做了测量,用10块25cm×20cm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计数器(PPAC)组成的探测系统对中等质量热核其出射角大于32°的三重碎片,做了关联测量。裂片总动能(TKE),三体与二体的
介绍了自行设计加工的用于对重离子束Bragg峰进行展宽的旋转式射程调制器。实验上运用双电离室法测定了75MeV/u^12C离子束的Bragg曲线以及经该射程调制器调制的75MeV/u ^16O及^12C离子束的Bragg曲线,调制的离子束展示出
采用Feynman的路径积分量子化方法,计算出两个平行的、理想的金属线之间,在绝对零度下量子电磁场在有质量费米子单圈图近似下的Casimir效应。
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6.3-24.6MeV/u^40Ar+^natW反应中Hf的生成,得到了Hf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反冲性质和同位素分布。指出利用HIRFL能量的重离子和丰中子靶核作用,能一定的截面生成A〉170区丰中子新核素。
确定了Co/Cu多层膜的第一和第二反铁磁耦合对应的非磁层(Cu)的厚度,对相同厚度铁磁层(Co)制备了第一与第二反铁磁耦合的Co/Cu多层膜,利用同步辐射掠入射X射线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
对91.1-01.3GeV正负电子湮没带电强子多重数的负二项式分布的适用性及其有关参数,多重数前后关联,集团模型参数,半单举快度分布和反映喷注横动量特点的海鸥图的结果进行了报道。
相对论组态混合效应对重子共振态的纵向跃迁振幅S1/2(Q^20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了表明这种组态混合效应会对纵向跃迁振幅S1/2(Q^2)起着明显的作用。
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漫散射实验站的五圆衍射仪,建立了掠入射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对Si表面生长的Ge/Si量子点及其在Si表层产生的应变进行了成功测量,表明此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取表面层的微
对喷注的“圆锥判定法”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给出了两种利用末态粒子动量判断喷注是否存在的判定方法。利用LUND-PYTHIA强子-强子碰撞蒙特卡洛产生器产生的数据样本对这两种判定法进行了检验
近年来,在太阳大耀斑期间,由地面中子记录装置及地下不同深度μ子记录器记录以宇宙线粒子的短期增长(GLE)现象,其能量范围已达几百GeV,甚至可达TeV能区,本文讨论TeV能区的增长现象可能是银河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