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单元内容整合教学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整合,强调课程资源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编排与生成,是对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整合教学,对听说读写等活动加以优化整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识字与阅读、课内外内容整合、读写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内容整合教学;语文素养;小学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课堂教学中的的听、说、读、写训练是落实语文素养的规定动作。笔者结合本校开展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单元内容整合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在内容整合课堂教学中,对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日常训练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在识字与阅读有效整合中,鞏固语言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把第一课时安排成识字专题课,第二课时安排阅读教学。这样一来,把识字与阅读教学完全独立分开了,可想而知效果是非常低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识字与阅读教学两者独立分开,识字时不能只识字,阅读时不能只阅读。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低年段的识字学习,掌握一些对识字方法,有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动手查字典,自主认识字音字形。在第一课时中识字与阅读同步进行,让学生从文中圈出本课的所学生字,再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然后让学生从字到词去理解,再从词到特定的语句去理解,尤其是将语句放入一段阅读文本中去理解。
例如,“拧”在《夜莺之歌》文中的意思是指导敌人用双手抓住小夜莺的头不停地转断,拿下来,而在《小英雄雨来》中是指敌人用几个手指抓住雨来脸上的肉使劲扭动。通过反复读“拧”所在的语句,感悟“拧“的意思,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明字义,才能印象深刻,记得牢。
二、在课内外内容有效整合中,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整合课内文本内容。对同一主题单元的课文选择两篇,用整合的理念进行重新构思编排,按照类同主题、类同体裁或类同写作方法整合在一起。从解读教材出发,找出单元教材内在契合点,形成单元整合的主线和灵魂,再围绕整合主线,重新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时要对课内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从而组成新的上课单元,打破常规教学的限制,带领学生认真阅读,从方法到主题,从体验到品味。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共有四篇课文,在单元导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由此可见,“热爱生命”是本组课文的内容情感专题,“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是语言训练点,以整合的理念品读了本组的四篇文章,发现《触摸春天》和《永生的眼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盲人有关的。《触摸春天》讲述一个盲姑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永生的眼睛》是琳达一家为了让别人重见天日,把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两篇文章的内容上非常密切;而《生命生命》《花的勇气》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用具体事例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
第二,整合课内课外文本。课内课外是一个有机整体,以课内文本的主题为基础,搜集课外有关阅读材料,让课堂内外的阅读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从而更有效地整合课内课外的阅读。在阅读课内文本后,从互联网、报章杂志、读本上搜集与本单元教学主题有关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拓展延伸的课外阅读。例如,学习了《七律长征》这一课,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道路的困难与艰险:中央红军走完长征的时间是368天,其中只休息44天,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五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再让学生阅读长征中的故事: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朱德的扁担,可敬的班长。再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学生在课内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看见了大海》《爱的声音》《生命的真谛》等美文,感受生命的美好。这样,把课外阅读带入语文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外相互融合,利用语文来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习得语文。
第三,整合课内文本课外学习资源。在阅读课内文本后,搜集与课内文本有关的课外学习资源,在视频和声音中深刻领悟文本内容,使文本得到升华。例如,在《长征》这一单元,在学习《七律长征》之后,下载长征的组歌或视频与学生一起练唱;下载《长征》电视剧中的选集,在与学生观看中一起感受长征动人的故事……在声情动茂的诗歌、新闻、歌曲、影视作品等资源中,使学生充分了解长征,认识长征。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得到的信息是全方位的,达到的效果要比单独的文本教学更好,甚至超出课内的文本价值。又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作者的童真童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更生动形象地展示作者的可爱,我在课堂中播放《城南旧事》电影片断。在与学生观看影像中,我看到学生快乐地跟着作者学骆驼咀嚼动作—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等。
三、在读写整合中,引导快乐练笔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现。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整合写话训练,充分利用文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练笔的范本,及时运用阅读中所习得的知识进行习作,做到学用结合。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佳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在课堂中可抓住第二自然段来仿写句子,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此段文本,找出描写精彩的语句。通过朗读和交流学生能体会到词语的优美,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漓江的水真清啊,清……漓江的水真绿啊,绿……”这个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作者是运用先赞叹再具体描写的方法来写的,可以安排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仿照分句写例句,运用“先赞叹,再具体描写”的方法写句子。
实践证明,单元内容整合的课堂教学,也可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形成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琳.“单元整体教学”初探[J].学语文,2014.
[2]陈凤琼.出彩的语文课堂来自精彩的教材解读[J].文本解读之我见,2015.
【关键词】内容整合教学;语文素养;小学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课堂教学中的的听、说、读、写训练是落实语文素养的规定动作。笔者结合本校开展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单元内容整合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在内容整合课堂教学中,对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日常训练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在识字与阅读有效整合中,鞏固语言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把第一课时安排成识字专题课,第二课时安排阅读教学。这样一来,把识字与阅读教学完全独立分开了,可想而知效果是非常低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识字与阅读教学两者独立分开,识字时不能只识字,阅读时不能只阅读。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低年段的识字学习,掌握一些对识字方法,有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动手查字典,自主认识字音字形。在第一课时中识字与阅读同步进行,让学生从文中圈出本课的所学生字,再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然后让学生从字到词去理解,再从词到特定的语句去理解,尤其是将语句放入一段阅读文本中去理解。
例如,“拧”在《夜莺之歌》文中的意思是指导敌人用双手抓住小夜莺的头不停地转断,拿下来,而在《小英雄雨来》中是指敌人用几个手指抓住雨来脸上的肉使劲扭动。通过反复读“拧”所在的语句,感悟“拧“的意思,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明字义,才能印象深刻,记得牢。
二、在课内外内容有效整合中,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整合课内文本内容。对同一主题单元的课文选择两篇,用整合的理念进行重新构思编排,按照类同主题、类同体裁或类同写作方法整合在一起。从解读教材出发,找出单元教材内在契合点,形成单元整合的主线和灵魂,再围绕整合主线,重新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时要对课内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从而组成新的上课单元,打破常规教学的限制,带领学生认真阅读,从方法到主题,从体验到品味。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共有四篇课文,在单元导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由此可见,“热爱生命”是本组课文的内容情感专题,“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是语言训练点,以整合的理念品读了本组的四篇文章,发现《触摸春天》和《永生的眼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盲人有关的。《触摸春天》讲述一个盲姑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永生的眼睛》是琳达一家为了让别人重见天日,把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两篇文章的内容上非常密切;而《生命生命》《花的勇气》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用具体事例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
第二,整合课内课外文本。课内课外是一个有机整体,以课内文本的主题为基础,搜集课外有关阅读材料,让课堂内外的阅读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从而更有效地整合课内课外的阅读。在阅读课内文本后,从互联网、报章杂志、读本上搜集与本单元教学主题有关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拓展延伸的课外阅读。例如,学习了《七律长征》这一课,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道路的困难与艰险:中央红军走完长征的时间是368天,其中只休息44天,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五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再让学生阅读长征中的故事: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朱德的扁担,可敬的班长。再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学生在课内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看见了大海》《爱的声音》《生命的真谛》等美文,感受生命的美好。这样,把课外阅读带入语文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外相互融合,利用语文来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习得语文。
第三,整合课内文本课外学习资源。在阅读课内文本后,搜集与课内文本有关的课外学习资源,在视频和声音中深刻领悟文本内容,使文本得到升华。例如,在《长征》这一单元,在学习《七律长征》之后,下载长征的组歌或视频与学生一起练唱;下载《长征》电视剧中的选集,在与学生观看中一起感受长征动人的故事……在声情动茂的诗歌、新闻、歌曲、影视作品等资源中,使学生充分了解长征,认识长征。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得到的信息是全方位的,达到的效果要比单独的文本教学更好,甚至超出课内的文本价值。又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作者的童真童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更生动形象地展示作者的可爱,我在课堂中播放《城南旧事》电影片断。在与学生观看影像中,我看到学生快乐地跟着作者学骆驼咀嚼动作—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等。
三、在读写整合中,引导快乐练笔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现。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整合写话训练,充分利用文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练笔的范本,及时运用阅读中所习得的知识进行习作,做到学用结合。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佳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在课堂中可抓住第二自然段来仿写句子,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此段文本,找出描写精彩的语句。通过朗读和交流学生能体会到词语的优美,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漓江的水真清啊,清……漓江的水真绿啊,绿……”这个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作者是运用先赞叹再具体描写的方法来写的,可以安排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仿照分句写例句,运用“先赞叹,再具体描写”的方法写句子。
实践证明,单元内容整合的课堂教学,也可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形成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琳.“单元整体教学”初探[J].学语文,2014.
[2]陈凤琼.出彩的语文课堂来自精彩的教材解读[J].文本解读之我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