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销,顾名思义即会议营销。这种销售模式是更加贴近民众、能够精准锁定目标客户、提高销售绩效的销售模式。然而,非法会销活动大多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存在,加大了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的执法难度,而由此引发的上访群访问题,也不利于辖区的社会稳定。因此,非法会销活动必须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遏制。
一、非法“会销”活动呈蔓延趋势
自2019年“3·15”之后,央视连续曝光了多起以销售理财产品、保健品为主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会销活动。会销是一把双刃剑,正当经营者利用它能够更好地造福社会,但部分居心不良人员利用会销模式,以保健品会销为主,打着向老年人宣传培训养生保健知识的旗号,向老年人兜售一些虚假或毫无保健作用或与声称保健作用不符的保健食品,让老年人稀里糊涂地就把一辈子积攒下来的辛苦钱,送进了无良奸商的口袋中。
以威海市公安局環翠分局城里派出所辖区为例,2019年以来通过电话咨询和亲临报警求助的关于涉及非法会销活动的接警达到12起。非法会销活动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坏、埋下隐患深、查处难度大,笔者认为已经到了应予以高度关注、遏制的程度。
二、非法“会销”活动为何难以监管
一是发现难。非法“会销”活动常常很隐蔽,执法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和查处。在处理相关投诉的过程中,许多消费者反映是在流动摊点购买的产品,留存的电话以空号居多,导致执法人员找不到被投诉对象,也难以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二是取证难。1.虚假宣传大多采取口头形式,难以固定证据。处理有关投诉或举报时,消费者难以提供消费证据,经营者也没有宣传册等物品,导致取得证据比较困难。2.保健品销售者反调查能力强。销售者常常选择清晨等时间组织活动,并且只允许老年人进入销售现场,不允许录音录像,在工商执法人员检查时,有的甚至还煽动不明真相的老年人阻挠、围攻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正常检查执法活动造成阻力。2018年,工商部门查处1起通过健康讲座方式销售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的案件时,执法人员就遭遇了不法分子煽动老年人阻扰执法的情况,最后,经过协调公安机关介入,才进入营销现场进行了取证。
三是定性难。主要是由于当前法律法规对保健品监管还存在很多盲区,导致很多保健品不规范营销行为难以被界定为违法违规行为。例如,由于国家对保健品实行市场定价,一些保健品虽然价格明显虚高,但没有违反《价格法》规定。又如,一些标称为“保健仪器”的商品没有任何标签,但《产品质量法》对标签不全的问题仅作出了“责令改正”的规定。同时由于保健仪器等商品缺乏法定的质量标准,执法人员即使认为存在质量问题也无法送法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导致定性查处比较困难。
三、立足社区警务引导居民远离“会销陷阱”
严格来讲,由非法“会销”活动引发的消费争端,并不属于公安机关的接警受理范畴,但由于老百姓习惯了“有困难,找警察”,常常选择报警。出于对群众利益的关切,派出所民警必须积极应对。而非法会销活动又大多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存在,进一步加大了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的执法难度,而由此引发的上访群访问题,也不利于辖区的社会稳定。
笔者是派出所社区民警,2017年,社区警务室与居委会、商家三方协同开设了“社区大讲堂”,作为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的活动分支,一开始是从社区居民财产安全角度出发,对防盗防抢防诈骗进行了防范性大力宣传,通过现场专题讲座、会后口口相传,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案发率。鉴于非法“会销”活动的愈演愈烈,笔者也及时与工商部门人员沟通了解,将之列为“社区大讲堂”的必讲课程,及时向社区老年人传递风险信号、揭示非法会销活动的伪装和危害性等。经过强力宣传后,笔者走访所辖的两个社区发现,老年居民都能比较理性,很少有人卷入到这种“非法”会销活动里。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尤其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关心则乱,市场的不规范、法律盲区的存在、消费者医学保健知识的匮乏等,都使非法“会销”活动乘虚而入,大行其道。因此,笔者建议可发挥社区警务的带头作用,积极动员引导正规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定期举办老年人保健服务知识讲座,广泛宣传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强化老年人科学保健意识。同时,推出针对老年人特点的服务项目,提高体检、诊疗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的保健服务。依托报纸、电视台传统媒体和移动新媒体、公安自媒体、举办科协科普讲座、妇联百姓讲堂以及广场舞、开展消费警示讲座等活动,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老年人保健知识和保健方法,提升老年消费者科学鉴别、理性消费和留存证据的意识,强化其自身的维权能力。
一、非法“会销”活动呈蔓延趋势
自2019年“3·15”之后,央视连续曝光了多起以销售理财产品、保健品为主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会销活动。会销是一把双刃剑,正当经营者利用它能够更好地造福社会,但部分居心不良人员利用会销模式,以保健品会销为主,打着向老年人宣传培训养生保健知识的旗号,向老年人兜售一些虚假或毫无保健作用或与声称保健作用不符的保健食品,让老年人稀里糊涂地就把一辈子积攒下来的辛苦钱,送进了无良奸商的口袋中。
以威海市公安局環翠分局城里派出所辖区为例,2019年以来通过电话咨询和亲临报警求助的关于涉及非法会销活动的接警达到12起。非法会销活动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坏、埋下隐患深、查处难度大,笔者认为已经到了应予以高度关注、遏制的程度。
二、非法“会销”活动为何难以监管
一是发现难。非法“会销”活动常常很隐蔽,执法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和查处。在处理相关投诉的过程中,许多消费者反映是在流动摊点购买的产品,留存的电话以空号居多,导致执法人员找不到被投诉对象,也难以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二是取证难。1.虚假宣传大多采取口头形式,难以固定证据。处理有关投诉或举报时,消费者难以提供消费证据,经营者也没有宣传册等物品,导致取得证据比较困难。2.保健品销售者反调查能力强。销售者常常选择清晨等时间组织活动,并且只允许老年人进入销售现场,不允许录音录像,在工商执法人员检查时,有的甚至还煽动不明真相的老年人阻挠、围攻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正常检查执法活动造成阻力。2018年,工商部门查处1起通过健康讲座方式销售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的案件时,执法人员就遭遇了不法分子煽动老年人阻扰执法的情况,最后,经过协调公安机关介入,才进入营销现场进行了取证。
三是定性难。主要是由于当前法律法规对保健品监管还存在很多盲区,导致很多保健品不规范营销行为难以被界定为违法违规行为。例如,由于国家对保健品实行市场定价,一些保健品虽然价格明显虚高,但没有违反《价格法》规定。又如,一些标称为“保健仪器”的商品没有任何标签,但《产品质量法》对标签不全的问题仅作出了“责令改正”的规定。同时由于保健仪器等商品缺乏法定的质量标准,执法人员即使认为存在质量问题也无法送法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导致定性查处比较困难。
三、立足社区警务引导居民远离“会销陷阱”
严格来讲,由非法“会销”活动引发的消费争端,并不属于公安机关的接警受理范畴,但由于老百姓习惯了“有困难,找警察”,常常选择报警。出于对群众利益的关切,派出所民警必须积极应对。而非法会销活动又大多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存在,进一步加大了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的执法难度,而由此引发的上访群访问题,也不利于辖区的社会稳定。
笔者是派出所社区民警,2017年,社区警务室与居委会、商家三方协同开设了“社区大讲堂”,作为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的活动分支,一开始是从社区居民财产安全角度出发,对防盗防抢防诈骗进行了防范性大力宣传,通过现场专题讲座、会后口口相传,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案发率。鉴于非法“会销”活动的愈演愈烈,笔者也及时与工商部门人员沟通了解,将之列为“社区大讲堂”的必讲课程,及时向社区老年人传递风险信号、揭示非法会销活动的伪装和危害性等。经过强力宣传后,笔者走访所辖的两个社区发现,老年居民都能比较理性,很少有人卷入到这种“非法”会销活动里。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尤其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关心则乱,市场的不规范、法律盲区的存在、消费者医学保健知识的匮乏等,都使非法“会销”活动乘虚而入,大行其道。因此,笔者建议可发挥社区警务的带头作用,积极动员引导正规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定期举办老年人保健服务知识讲座,广泛宣传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强化老年人科学保健意识。同时,推出针对老年人特点的服务项目,提高体检、诊疗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的保健服务。依托报纸、电视台传统媒体和移动新媒体、公安自媒体、举办科协科普讲座、妇联百姓讲堂以及广场舞、开展消费警示讲座等活动,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老年人保健知识和保健方法,提升老年消费者科学鉴别、理性消费和留存证据的意识,强化其自身的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