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刻在土地上的家风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生活是一本书,那么爷爷一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简单而深情。
  爷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个离县城五公里的村庄。按说离县城这么近,村庄应该很开放。但是土墙,茅草,固执的观念,让它保留着古老的模样。爷爷一生都在这个小村庄里遥望与幻想。
  我出生的那一年,爷爷81岁。在地里忙活的爷爷得知我出生的消息后,在田埂上抽了一袋旱烟。这一年大孙子结婚,五月份多了一个小孙子,六月份又多了一个小孙子。喜事连连,这个家人丁要兴旺起来了。爷爷这一生都被锁在了土地上,他这一生大部分高兴的事情都是在田埂上的旱烟中慢慢消化的。
  远远望去,天色湛蓝的铺开,土黄色与蓝色追逐着不分上下,偶尔被沟壑隔开,却又在很远的远处汇合了。爷爷当时是想回去看看孙子的。但是地里的活儿也不能耽误,爷爷将喜悦激发出来的力气挥洒在了这些渴望生长的麦苗上。
  虽然81岁了,但是他还像壮劳力一样侍弄着40多亩地,耕种、除草、收获……动作慢了,但是进度一点也不输别人。伯父和父亲劝他让别人种一些,他总是不愿意。“人就和工具一样,越用越好用,不用就会生锈的,我还能干得动。”实在没有办法,父亲瞒着爷爷去找别人种,那时候,还要交公粮,所以给人总要拣好的。爷爷知道后,很是着急,但也没有办法。等父亲外出打工后,爷爷又和人家好说歹说,将地要了回来。在我记忆里,爷爷是没有睡过懒觉的。有一次我说出这个感觉后,隔壁二大爷说,我都没有见过他睡懒觉。那一年,二大爷75岁。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上的事情总是忙不完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有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都是围绕着土地的。爷爷总是一如既往,他的所有希望和憧憬都给了这块土地,我一直不理解,那些熬人的单一颜色,那炽烈的阳光有什么吸引力?春天万物丛生,农民们也在翻新土地,准备养种。这一年由于我生病打乱了爷爷的“战略部署”。别人家的地都翻新了,只有我们家的地,还是冬天时候的样子,有一些小草探头探脑地升了起来。
  胖婶来我家的时候,我已经活蹦乱跳了。胖婶说,黄八斤翻地的时候,将地界的位置挪动了,估计占出来二分。黄土地上的五谷杂粮塑造了人的淳朴,但是也滋生着奸猾与贪婪,总有一些人愿意用一些不为人所齿的手段。我们本想着爷爷会发火,但是爷爷没有吭声。奶奶和胖婶已经义愤填膺了。爷爷反而劝说,没关系,黄八斤家人多,占一点就占一点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找个合适的机会说一声,明年再弄回来就得了。
  这件事情本应该结束了。但是胖婶却不肯善罢甘休,到处散播爷爷说的这些话,还说爷爷是个没有出息的人,很快这些事情就让全村的人知道了。爷爷在村里算是年长之人,就有人要打抱不平,都被爷爷劝回去了。只是到了收割的时候,黄八斤在一天天将黑的时候来叫门,我早早就听见了,将拴着的“元宝”放开,我对元宝耳语,进来的话就咬死这个王八蛋。当然,最后“元宝”在爷爷的训斥中败下阵来。黄八斤肩上扛着一口袋谷子。
  “你这是作甚?”
  “叔,我是被土坷垃扎了脑壳了,这是我占得那二分的收成,我一颗也没贪得。”
  “这你拿回去,这事已经被风吹干了,你还记得这,这些你拿回去,你日月紧。”
  从那以后,黄八斤每年过时过节都要到我们家和爷爷坐坐。我那时候发誓不和小黄毛玩,但是很快就忘记了。直到现在,小黄毛也长成大黄毛了,还是我的死党。每当回忆起爷爷,他都说,他爸一辈子最服气的人就是爷爷。
  我多次听奶奶说爷爷,你看不惯、听不惯的事情,你就当没听见就是了,你还总是要当着人家的面说。爷爷也不言语,总是笑笑。这一笑奶奶就不再说了,因为她知道说也没用。爷爷都犟了一辈子了。有话就不会放在心里,要当面说出来。越是熟悉的人越是这样。
  爷爷的话很少,也就听不到他说东家长西家短,得空的时候,他宁愿逗我和三哥玩。告诉我俩扎扫把必须每一根都绑得死死的,这样耐用。告诉我们用了农具后要及时地清理干净。告诉我们植物大多是先开花后结果。当爷爷如数家珍说这些的时候,我俩总是悄悄地溜到大树底下去乘凉,或者到墙根底去逮个虫虫来玩。爷爷发现了,也不说什么,笑笑干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爷爷也有很严厉的时候。有一次,我俩玩弹弓不小心打碎了小顺风家的玻璃。本打算悄悄地溜走,卻被小顺风发现了,小报告就像风一样,一下扩散开来。他妈妈带着小顺风找到我们家。爷爷让我俩说当时的情况,我俩支支吾吾,谁也不愿意说。这一次我们幸运地品尝了爷爷拐杖的滋味。从那次以后,我们再不小心打碎了别人家的东西,就不敢隐藏了,尽量是主动地去承认错误。奶奶的数落是免不了的,爷爷却从来都是投来赞赏的目光。
  爷爷完成自己这部著作的时候,我18岁。那一年我正备战高考,很少回家,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是我一模考试以后,我正在纠结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明明是自己做的,却将步骤忘记得一干二净。这一个消息,直接让我的脑容量清零,一片空白。
  我回去的时候,已经准备起灵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哭一声,就跟在队伍的后面向坟地走去。我一直还不相信,那个棺材里放的是爷爷。爷爷从我一岁的时候,就是老头,到我10岁的时候还是老头。开始他还能骑自行车,后来只能拄拐杖。但他92岁的时候竟然上来两颗虎牙,让我们都惊奇不已。我从来也没有觉得爷爷会离开我们。
  ……
  爷爷一生都是在这个小村庄里度过的。窑洞几间,薄田几亩,没有人生的辉煌,没有家财万贯。当这一幕幕的情景犹如电影般在我眼前过的时候。我这个18岁的少年明白了,就是这个平凡的老人告诉我:做人要勤奋、要和善,要勇于承担。这些在课本中被归纳出来的道理,他却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仔细地阐述着。他没有上过什么学,字认不得几个,但是却用一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如今,父亲业已步入花甲之年。很多时候,我能够从父亲的身上看到爷爷的影子。一样的任劳任怨,一样的勤勤恳恳。20年之后,又有一个勤奋、和善、任劳任怨的老人在我的生活中。哥哥长我10岁,我似乎已经知道他老时的模样了,或者那也是我老时的模样。
  如果要为爷爷这本书拟一个书名的话,我认为是:一个好人。或许这可以成为我们家不变的家风。
  选自《山西日报》
其他文献
有一张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有四个人:父亲,母亲,我,弟弟。父亲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目光里流露坚毅,母亲充满喜悦,我的头有点歪,弟弟懵懵懂懂。我们背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很巍峨。那是1975年,我们从兰州的一个县来,在北京中转,目的地是东北。我们不是去东北旅游,那个年代没有旅游。那个年代,人出一趟远门是大事情;举家迁移,是天大的事情。离开家乡的那个下午,亲人来站台送别,母亲抱着外婆哭得稀里哗啦,仿佛
每个来到世界的孩子都是天使,中途的不幸让天使折断了羽翼,但天使依旧圣洁,美丽!———题记爷爷曾说过,我是正月初八正午十二时生的,生辰八字太硬,要不是三岁时遇上一次车祸,可能将来会有大出息。爷爷说完带着遗憾的口气,像是抱怨生活为什么不按照他所预想的轨道行驶,中途出了差错。未来,一个飘渺不定的不可预知和不敢想象。在每个清晨,看到弟弟努力撕扯着衣服、书包去上学的疲惫不堪的苦瓜脸,我多么希望这就是我自己。
每当街灯亮起,昏黄的光晕里,市工商银行门前的空坪上,总有一个中年女人如期出现。支起一块小三合板,薄薄的,肯定是从哪里捡来的边角废料,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修自行车。字是黑色的,在发黄的三合板上,像一道道凝重的眉头,带着几分莫可名状的酸涩。一个锈迹斑斑的脸盆里装了半盆多水,一动不动的水面隐现女人靠近时皱褶的脸庞。周边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扳手、起子、刀片、橡皮等修车用具,唯一享受站立待遇的是打气筒,身
不知不覺,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但,不管怎样,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
在我乡下老家的高山顶上,生长着一棵老柳树。它虽然长得不是十分高大伟岸,但也躯干粗壮,大约两三个人才得以合抱;由若干枝杆绿叶组成的树冠,蓬蓬松松,像一把巨伞,苦苦撑起一片天空;远远望去,如哨兵一般,默默虔诚地守护着一方天地和天地间的黎民百姓。这棵老柳树是何时何人所栽,村人们都说不清楚。想必,一定是第一个涉足者抢先栽下的,分明在告诉世人,这里已经有了主人!有了树,就有了生机;有了生机,也就渐渐吸引来更
统万城这个霸气的名字,曾让我一遍遍地臆想它的巍峨壮观,坚不可摧;复原它的繁华富丽,车水马龙;再现马背汉子赫连勃勃的英武和神明。不羁的心曾无数次地徜徉在统万城,来寻找一个强大的帝国。跪拜远逝的灵魂,扼腕血色的帝国梦。前段时间应同学邀请终于有幸亲临了统万城。驱车前往,漫漫的黄沙像长幅的卷轴徐徐展开在眼前,我撒出长长的视线去搜寻,只见萋萋的荒草在风中摇曳,车一直向前行驶、行驶,同伴有点泄气了:“这不就是
那时,相机是侈奢品。因而,那时会想,有个相机必定是很称心的事。春夏秋冬、天南海北、张三李四,举手之劳就能留住青春、定格欢乐、固定真情。因而临毕业前就果断出手,买下个135虎丘。更伟大的是,这相机是熟人帮着以出厂价购得。同学都以我的这个“伟大”而欢呼、而幸福、而沾光。翻看那些有的已因时久而泛黄的相片,思绪会随画面穿越时空,而那固定的画面也会动起来。随着,脑子里就会一连串的蒙太奇;再随着,面上就会泛起
清秋时节的乡愁,如诗如画般美丽,比大海宁静,比高原充实,比山川灵动。在故乡,四季格调分明,春夏秋冬的迷人景致交替纷呈。而清秋或浅秋时节又是绚丽多姿的,送爽的秋风秋雨,养眼的青山碧水,飘香的瓜果蔬菜;蓝天丽日,白云飘飘,信天游在山川荡悠悠,缠缠绵绵———山峁峁上看得远,你在山的那一边,叫一声妹妹听不见,你是哥哥的心尖尖……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故乡的山,青翠,叠秀;故乡的树,碧绿,泛秋;故乡的人,神气
炊烟,是催人的长笛,总是在田间太阳落、牛羊回村庄的时候飘起,催促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回家。对那些半生或者多年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炊烟就是母亲的身影模样,就是母亲的手,就是母亲的呼唤。无论是旅居富贵繁华的京华,还是客居温柔烟雨的江南,无论是奔走于苍凉旷古不见人烟的塞外大漠,还是蛰伏于人海茫茫的大都市,炊烟总是能够惊醒心中蛰伏着的那一条思乡的虫蛰,来啃噬隐隐作痛的心口。昔日的乡间,过去的日子,是有炊烟的
三伏天,雨水足,人敬菜的叶子又肥又大,像一把一把的绿蒲扇。大棵足有半人多高,小棵的也有一两尺,枝梗又粗又硬,将蒲扇叶子擎向天空,粗犷而豪迈,那样子莫非是要挥动天上的云。郭庄的旮旮旯旯,都能见到人敬菜。久无人居的院落,会被这种植物包围甚至淹没。连庄稼地头儿弄堆肥的粪堆旁,垄沟边,猛不丁的就伸展出一蓬一蓬的人敬菜。茁壮的人敬菜棵子,是麻雀、野鹌鹑和各色以草籽为食的小动物们的乐园。小时候,从西上坡废弃的